“偷感很重”的年轻人,在沉默中演人生的独角戏
作者:Mindfront
来源:微信公众号:曼朗mindfront(ID:mindfront)
写在前面:
近期互联网热词之一,是「偷感」。
在所有场景中,“偷感人”似乎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那群人。他们可能默默地坐在角落,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却很少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参与讨论。
然而,有时候“偷感人”又会因为过于谨慎或扭捏的行为而引起他人的误解。走在路上,他们可能会因为过于小心翼翼而显得与众不同,“这人鬼鬼祟祟,是不是要偷我东西?”
01
偷感,社交时尚单品
“偷感”一词的出圈,离不开网友们分享自己对“偷感”感同身受经历的视频和帖子,也和许多将“偷感”娱乐化、幽默化的表达密不可分。
最开始,“偷感”流行在短视频的节目效果里。海外留学的博主们因在镜头里体态不够优雅,圆肩驼背显得稍微有些缺乏气质时,便会戏谑地自称“像小偷”“像来偷东西的”。这种笑点在反复传播中就成了“偷感”。
当“偷感”的风吹到饭圈时,也迅速在偶像团体的粉丝中流传开来。在饭圈文化中,粉丝的眼光就是尺,对偶像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能够捕捉到偶像在镜头前哪怕是细微的体态或表情变化。
当偶像在镜头前显得稍微有些拘谨、不够自然时,粉丝们便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并以“偷感”来调侃他们。
这反映了粉丝们对偶像的包容和支持。他们理解偶像在镜头前可能面临的压力和紧张,因此愿意以幽默的方式来化解这种紧张感,为大家带来一丝轻松和欢乐。
如今,“偷感”已不再局限于镜头下的行为,它更多地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分IE,不论浓淡。
E人忙着剪辑自己偷感很重的旅行转场视频,浓人在超市模仿“0元购”打卡拍照,I人和淡人在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公共场合接电话要躲到角落”、“在外面自拍很怕被人发现”等狗狗祟祟的日常。
可以说,「偷感」正在成为年轻人最新的“社交时尚单品”。
02
不张扬是我的保护色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偷感”特别能引起心理共鸣。这主要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喜欢默默做事,不愿让别人知道。
这种偷偷摸摸的心理,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很多性格外向的人看来难以理解,但对于那些真正拥有「偷感」的人来说,却是他们内心最真实、最自然的写照。
比如,在拍照时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对镜头的躲闪而表现出“偷感”;或者在领导开会点名时,当轮到自己时突然感到一阵慌张和不自在,这种情境下也会自我确诊为“偷感”。
这种“偷感”心理,反映了当代一部分年轻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体验和情感需求。它并非完全负面的心理状态,而是一种复杂的、多面的情感表达。
这种心理可能源于对自我形象的不自信。在社交场合中,有些人可能对自己的外貌、举止或表现感到不满意,因此更倾向于避免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不足会被他人察觉和评价,从而选择保持低调和默默做事。
其次,对他人看法的过度敏感也是导致“偷感”心理的原因之一。不确定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无法向内获得对自己行动的认可,总是在意外界的评价和看法。
这样把自我价值感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之上的思维方式,导致自己习惯了不声不响地逃离身边人的“围观”,毕竟不被注视就不会被批判。
这种心态也可能源于个人对安全感的需求。这种模式会给他们极大的安全感,可以帮助他们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专注于完成任务,并在成功后获得信心和满足感。
他们喜欢给自己规划然后默默执行,有显著成果了可能才会说,或者静静等待别人发现。
因此,比起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要做什么,悄咪咪地去做更能给内心带来安全感。夏天到了,要偷偷减肥惊艳所有人;决定考公了,只独自闷头刷题绝不发朋友圈;考研上岸了,直到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父母才知道消息。
对于思虑繁重的人来说,一件事失败了但没有人知道的话,就没有那么严重。
就像走从桥上失去掉入了河中,溅起的水花也只是落在我自己世界里的大雨。就算浑身湿透,只要没人看见,就也没有那么滑稽狼狈。
于是“偷感”就在他们和我们之间堆成一堵沉默的墙,
03
小偷怡情,大偷伤身
“偷感”文化中蕴含了一种独特的自我调侃心态。年轻人通过给自己贴上“偷感”的标签,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负面情绪。
这种自嘲的方式,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机智和幽默感,更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心理解压机制。
但若是“偷感”过重,以至于对于他人的目光紧张到无比别扭、焦虑,甚至到了畏惧乃至逃避社会化的地步,则需要采取措施为自己建立信心,尝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对于“偷感”过重的人来说,当务之急是学会接受一件事:“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个世界中,失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人生也不是“努力-成功”这样简单的连线题,在所有人的经历中,犯傻、试错都必然占有着一席甚至几席之地。
“偷感人”需要改变自己对于错误、失败的态度。失败并不可怕,它是成长的一部分,是我们在探索世界、挑战自我时不可避免的经历。当我们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
因此不必过于放大自己的行为,也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步伐,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接纳自己,是克服“偷感”心理的重要一步。通过接纳自己,我们能够摆脱那种过于严肃和沉重的自我审视,以更加轻松、自然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就像前文提到的通过“偷感”自嘲,能够更轻松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和尴尬。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要学会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欣赏和善待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个体。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能够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正视自己的短处,则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提升的空间,不断追求进步。
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也就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外界的评价和看法。我们不再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心态,不仅有助于我们减轻心理压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除此之外,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也是我们提升信心的利器。它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即“你是否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做成这件事”。
对于拥有“偷感”的人来说,增强自我效能感尤为重要。当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就会更有动力去尝试和付出努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你常常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想法,不妨尝试回忆并记录一些“我很棒”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是你在过去取得的一些成就,无论是学业上的好成绩、工作上的出色表现,还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通过重温这些闪光点,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最后,对于那些钟爱安静做事、享受默默独处时光的“偷感人”,其实无需刻意去改变。在无人打扰的角落里,可以尽情地过好自己的生活,或是蹦蹦跳跳。只要这样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感受到快乐与舒适,那就是正常的。
能在生活偷乐一下,这何尝不是生活中的一种小确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