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心理科普:青少年边缘型人格BPD发病的高危因素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难以诊治、非常复杂、也非常严重的精神障碍。
过去,只有成年人才会被诊断为BPD。
但近几年来,临床上发现,青少年阶段便出现边障特质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而那些被诊断为BPD的成年人在治疗中会发现,其实他们的症状在青少年阶段便已经出现。
很多家长会问,为何孩子会发展成BPD?是遗传还是环境因素造成?是不是我们的养育哪里出了错?
实际上,BPD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和社会因素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1
研究发现,青少年BPD发病的高危因素有以下:
1.神经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在BPD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人格障碍的发生广义遗传因素的作用约占85%。
此外,神经心理功能的损害也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边缘人格状态。
研究证明,边缘人格与大脑前额叶、杏仁核、海马、眶额皮层和胼胝体的损伤有关。这些脑区涉及觉察力、决策以及情绪控制和管理有关,特别是额叶的功能失调,往往是理解边缘人格的关键。
相关研究也发现,在这些脑区出现发育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往往存在学习困难,集中注意力困难,很难形成概念,缺乏冲动控制和自我管理功能。而这些表现正是边缘人格的征兆。
2.童年期虐待和忽视
并非所有遭受过童年期虐待的人都会发展出边缘人格,但也有多项研究证明,童年期经历的虐待与忽视与青少年BPD的发展有显著关联。这些虐待和忽视可能包括身体、情感、言语和性虐待,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和拒绝。
童年期所经历的创伤带来的改变包括心理、认知和社会行为层面。
在经历过童年期创伤后,个体对于负面事件的认知和处理、情绪调节和共情能力,以及认知加工和社会行为都会出现偏差和扭曲;
同时,在创伤后所形成的创伤应激反应和建立起的不安全依恋关系也持续影响着个体的人际关系,增加患上BPD的风险。
例如,有研究发现,与其他类型的青少年相比,遭遇过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的人在青春期时表现出更多的自恋、低自尊和愤怒。这些负面情绪会导致更多的愤怒和攻击性,以及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更多的消极行为。
3.早期发展问题
早期发展问题,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会通过神经生物学途径影响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
例如ADHD儿童的大脑皮层成熟延迟,特别是在前额叶区域,影响着个体控制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和运动规划。
而这种延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不匹配,进而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互动能力,这些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重要风险因素。
此外,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ADHD和ASD与特定的气质配置相关,并且增加了人格障碍和性格成熟缺陷的风险。
神经发育问题不仅影响认知和行为模式,还会影响个体的性格发展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影响着个体的人格发展。
4.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作为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外部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形成以及身心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是催生人格障碍的温床。
在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在留学日本途中却客死异乡的花季少女娜娜便是一位典型的边缘人格患者,而促成她形成BPD人格的重要因素,与她所在的家庭和复杂的亲子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小经历父母离异的她,目睹了父母感情的破裂,也经历过被父母丢来丢去,被“抛弃”的创伤经历,而在长期跟父亲的生活中,父亲粗暴冷漠,毫无关爱的养育方式让她建立起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在亲密关系中用着顺从讨好的模式。
破碎、混乱、粗粝、野蛮的成长环境让娜娜失去了发展出稳定自体的机会,曾经被抛弃的严重创伤让她在亲密关系中极度敏感且恐惧再次面对相同的局面,用着极端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验证自己不会被抛弃,即便是自捅自己12刀,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寻求一种爱的证明,来挽回注定不会出现的爱。
许多研究表明,边缘青少年的家庭都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一般都经历过严重的应激事件,如虐待、创伤性分离等,而边缘障碍也许是他们面对创伤发展出来的自我保护的功能。
调查也发现,矛盾的亲子关系也影响着孩子的亲密关系,父母采取要么是过度卷入性地、侵犯式的保护,要么是忽视或两者兼有;
这种矛盾的态度,导致儿童长大成人后,在真正发展出亲密关系时,既害怕被抛弃,又害怕被控制或被敌意性的忽视,要么是过度与人亲密而失去自我,要么是极端地与人保持距离。
一个边缘青少年的背后,往往有着一个退行的家庭。
家庭成员对边缘青少年的自立需要和依恋需要会有攻击性,无法在孩子需要依赖给予满足,也无法在孩子想要分离独立时给予尊重。
孩子失去自我效能感的良好发展,在需要依赖与关爱的时候反复体验到被拒绝,自恋严重受挫,无法形成好的自我认同,陷入自我身份的紊乱之中。
此外,缺乏敏感性和共情的养育也让孩子无法具备自我安慰的意识,缺乏情感支持。
当出现极端的愤怒、焦虑和欲望时,便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如突然断联,攻击他人或者自伤。
家庭是失功能的,孩子无法在其中获得本该发展和拥有的能力,BPD青少年患者是家庭里不被理解的生病的小孩,承载着自己的以及整个家庭的动力。
这也是为何对于咨询师来说,边缘青少年会是极其棘手的来访,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不稳定的孩子,还有整个退行家庭的挑战。
如何利用家庭治疗来巩固边缘青少年的治疗同盟往往是治疗的关键部分。
青少年边障的影响因素大多与早期发展有关,特别是青春期这一时期,正值个体人格发展的定型期,而若是能够及早诊治,也就有机会阻止孩子继续朝严重的方向发展。
02
而与边缘青少年的相处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在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上。
边缘特质往往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充满冲突,父母不仅无法很好地帮助支持到孩子,还有可能在冲突中加重孩子的病情。
因此,掌握一些与边缘人格良好相处的技巧,无疑是对家庭最大的帮助。父母要帮助孩子管理好这些症状,而不是把孩子当做问题来消灭。
对于孩子有可能被诊断为边障的家长,有以下建议:
1.学习有关边障知识以及相应的疗法
很多父母在一开始会很困惑不解,孩子的情况到底是青春期正常表现还是出现问题了?
要及早识别干预,也就需要父母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保持觉察;同时,也能够帮助父母去理解共情孩子。
当孩子能够在父母身上感受到被理解时,亲子关系也能从对抗转变成支持包容的状态,父母成为他们并肩作战的队友。
良好的亲子关系,稳定的家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家庭的功能,让孩子得以更好的成长。
2.学会自我关照。
照顾边障孩子,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情绪化、冲动行为、自我讨厌痛苦......
孩子的症状和情绪会让不少家长疲于应对,甚至自己也陷入情绪失控中。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治疗,也不利于家庭关系的构建。
为了防止耗竭,家长一定要尽量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例如在照顾患者的同时坚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有喘息放松的空间和时间;在觉察到自己精力有限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请记住,只有我们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他人。而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导方式。
3.同理、认可和沟通
行为辩证疗法是目前治疗边障人格的有效心理疗法。在辩证疗法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词,validation,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含义:认可(Validate)、接受(Accept)、放手(LetGo)、好奇(be Interested),描述(describe)、真诚(Tell the Truth)、有效(be effective)。
具体而言,就是关注孩子背后的情绪问题,而不要被他们的言行所迷惑。
例如孩子说要一个人待着,说没有人喜欢ta。此时不必去过多说服孩子相信自己,而是关注他是否情绪低落,无需去认同他所说,但你可以尝试着去看到,认可他此时的情绪,“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你愿意跟我聊聊吗?”,
孩子可能会拒绝或者什么都不愿说,但没关系,即便是默默地陪伴也能够向孩子传递你的关心,让孩子知道自己是重要的。在情感上和孩子达成心灵上的相通,才是走近孩子内心的关键。
父母可以学着在跟孩子沟通互动中遵循这些步骤,重新修复依恋关系,改善整个家庭的支持系统,让孩子在疗愈性的环境下重新生长。
当然 这并不是一件易事,最好是在专业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进行家庭治疗,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正视孩子生病的事实,才能找到真正帮助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