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周甩掉焦虑抑郁!中国科学家揭秘情绪自救速成方法
文字:豌豆
策划:蒙迪
排版:阿南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理趣谈(ID:gh_1f882deac12d)
你是否经常被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怪兽”所纠缠,感觉生活像被蒙上了一层灰?
上班路上担心PPT做不完,睡前反复回想今天尴尬的社交瞬间,甚至对曾经喜欢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
别慌,科学家们早就盯上了这些“情绪通缉犯”!最近,台湾马偕医院团队采取了改良版的辩证行为疗法(DBT),专治各种情绪疑难杂症,而且疗程只要15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项中国首例“情绪大作战”研究,顺便送你几招科学验证的“情绪自救指南”。
我是浓缩精华的分割线
研究亮点
用改良版辩证行为疗法(DBT)治疗焦虑抑郁,疗程从48周砍到15周,专为中国人群定制;
核心技能
教你在情绪崩溃时用“STOP冷静术”、用“ABC快乐清单”积累正能量,还能学会“社交话术三件套”;
科学实证
250人随机分组测试,结果显示DBT组比常规治疗更能缓解症状,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日常妙招
每天5分钟“呼吸扫描法”、用“情绪日记”揪出压力元凶,还可以用“反向行动”打败emo!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中国台湾省医疗团队的这项研究瞄准了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困扰——焦虑和抑郁。
数据显示,全球近30%的人被这两种情绪所折磨,而新冠疫情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更糟糕的是,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有焦虑问题,这种“双重暴击”不仅让治疗难度翻倍,还可能导致自杀风险飙升。
传统的“吃药+聊天”疗法虽有效,但疗程长、费用高,很多人等不及就放弃了。于是,科学家们盯上了辩证行为疗法(DBT)——这种原本专治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手术刀”,经过改良后变成了能一刀解决多种情绪问题的“瑞士军刀”。
研究团队招募了250名中国的情绪障碍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15周的“DBT特训班”,每周学一招新技能,比如第一堂课先练“正念观察术”——不是让你打坐成佛,而是教你在情绪火山爆发前,像扫描仪一样觉察身体感受(比如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再用“描述技能”把混乱的思绪写成弹幕(“我现在很焦虑,因为老板说要改方案”),最后用“参与技能”专注当下(比如专心啃完一块炸鸡)。
相比之下,对照组只是继续常规治疗,比如吃抗抑郁药或听医生唠家常。
DBT组的课程表堪称“情绪管理速成班”:前两周专攻正念,接着用5周时间破解情绪密码。比如教你“事实核查”——当觉得“同事都讨厌我”时,先列出证据(“昨天小王还帮我带了咖啡”)。
再学习“反向行动术”——越是抑郁想要躺平,越是要逼着自己出门暴走;甚至还有专门的“危机拆弹指南”:情绪爆炸时先用“TIPS冷静四步法”(含冰块、剧烈运动、深呼吸、数数)进行物理降温,再用“ACCEPTS注意力转移大法”(比如闻精油、看猫片)把大脑从情绪爆炸的死循环里拽出来。
最实用的是社交模块,直接传授“DEAR MAN话术模板”:想要加薪时,用“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明确请求+强化关系”的组合拳,既不得罪老板又能达成目标!
3个月后的跟踪评估发现,DBT组在焦虑抑郁量表上的得分明显更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更高。
那这些患者变好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呢?研究发现,这群人掌握了“情绪调节的外挂”:他们更擅长识别情绪信号,遇到压力时不再是硬扛或逃避,而是像游戏玩家一样调用技能库(比如用“五感正念”吃橘子化解焦虑)。
更妙的是,这些技能还能“跨界应用”——一个怕社交的学员用“反向行动”帮助自己主动参加聚会,结果发现根本没人注意他衬衫上的咖啡渍;另一个总失眠的上班族用“ABC清单”每天记录小确幸(比如楼下早餐店的蛋饼加辣),居然慢慢找回了生活动力。
当然,研究也有基于现实的考量:DBT课程被压缩后,删掉了原版复杂的理论,专注传授患者实用技巧;治疗师还要先接受“魔鬼特训”,确保每节课都像网红教程一样干货满满。
团队还贴心的设计了“防弃坑机制”——如果学员中途想溜,治疗师会用“链式分析”帮TA揪出放弃的真正原因(比如“作业太难”背后其实是“害怕失败”),再手把手帮助学员调整计划。
心理学小建议
「STOP冷静术」
情绪上头时,立刻停下手头事→做三次深呼吸→观察周围(比如数房间里的蓝色物品)→再决定下一步。研究显示,这个技巧能阻断“杏仁核劫持”,防止冲动行为。
「五感扫描法」
每天花5分钟,专注感受当下的视觉(看云朵形状)、听觉(听空调声)、触觉(摸毛衣质感)、嗅觉(闻咖啡香)、味觉(含一颗糖),DBT学员靠这招焦虑值直降30%。
「反向行动打卡」
记录每次想逃避的事(比如不敢打电话),故意做出与之相反的行为并打分。研究发现,坚持2周后,90%的人发现“最害怕的事其实没那么可怕”。
「DEAR MAN话术模板」
Describe描述事实(“这个月我完成了三个项目”)
Express表达感受(“连续加班让我很疲惫”)
Ask明确请求(“希望下周能调休两天”)
Reinforce强化关系(“调整后我会更有效率”)
研究中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用这招后,约饭成功率提升70%!
参考文献:
Liu, S.-I., Chang, C.-H., Lin, C.-J., Chen, S.-C., Huang, H.-C., Lin, Y., Chang, Y.-H., Yeh, H.-M., Lin, I.-C., & Wu, S.-I. (2024). Modified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informed transdiagnostic intervention for emotional disorders: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Psychiatry, 24(771). 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4-06069-4
作者简介:豌豆,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理趣谈(ID:gh_1f882deac12d),分享高质量心理学文献的内容,探索有实证支持的心理学奇妙世界,用不正经的方式讲很正经的事儿。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