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你重视小钱吗?
作者:王智远
来源: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
请问:你重视小钱吗?什么是小钱?
我问两位朋友,他们看法不一。一位说:中午点一次外卖、下午喝一杯咖啡的钱,都算小额开支,可以随意花费。
另一个富三代看法比较宽松,他说:每个月买包,几件衣服,周末做飞机去其他城市玩一圈,这些是小钱;我没这么奢侈过,接着问,你如何定义小钱?
他说:一笔钱的金额只占总资产的七分之三或更少,就认为是小额。这种方式帮他管理财务,确保在享受生活时,不会对经济状况造成太大影响。
我赶紧算了一下。
如果一个人月收入2.5万,那么,七分之三是10714元,好像有点多哎。但你有没有考虑过,绝大部分达到该标准的人,每月消费水平比这高。
例如:租房。都月入2.5万了。什么档次,还合租,起码一居室独立公寓起,怎么也得4000块;吃饭,日常几十块无所谓啦,周末还要跟朋友聚一下。
至于买衣服,一般会选择小众品牌;化妆品基本两个月一买,一套水乳、眼霜来,平均每月也得有2000块;对了,还不算开车加油等乱八七糟的。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小钱正在掏空钱包。
01
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人往往看不起小钱呢?
这要从一件小事说起。
前段时间,为了减肥,我把碳水替换成了西红柿、黄瓜等水果,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超市或菜市场。买东西通常不问价格,直接挑七八个,称重后付款走人。
因为消费频次高,每天都去,这两天关注到微信记账的账单提醒,发现每次平均要花50-100块,一周下来差不多要花1000块。
后来看着小票,算了一下:一个苹果大概4块钱左右,西红柿、黄瓜7块钱一斤,我才意识到,买菜成本不比饭店吃饭便宜,「菜市场自由」也有巨大隐形成本。
另外,平时工作忙,我经常网上买东西。我习惯比价,甚至会花半天时间在社交平台研究,看博主种草信息,确保没被薅羊毛;但是,当我去看电影或者外出吃饭活动时,却倾向于大手大脚,对几块钱毫不在意。
啊,我被场景锚定了。
菜场看起来不贵,因为我的认知中,“菜应该不会太贵”;网购时,锚点是“最低价”,所以,我会花更多时间成本去寻找最好的交易。
涉及线下活动时,锚点是“享受折扣和便利”,所以,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理解这个,你就能理解生活里很多让“钱包变小”的部分现象。
那么,除此外还有吗?
当然,自洽鸡汤也要算一碗。什么意思?有的人比我能说:例如:钱存银行里是死的,花出去才有生命;不要让未来不确定性,抢走现在的快乐;你不花钱,钱都被别人花了。
还有更生猛的,他们能把大佬搬出来。
房地产大亨格兰特·卡多恩(Grant Cardone)说:“一个人只有在金钱上大胆时,才能在生活中无畏”;沃伦·巴菲特说(Warren E. Buffett),“会赚多少钱并不重要”。
这些话在某些场景下才具有启发性,没有正确理解背景信息,很容易被曲解,此外,句子押韵往往符合人的记忆,让你认为它是正确的,从而忽略了逻辑关系。
在认知心理学,把这归属到“可得性启发式”(Availability Heuristic);简单讲,一个人要做简单的决策时,容易想到的信息往往影响最深。
除前面提到的,还有一个重点:手头的钱,远大于消费金额,我们会感觉小额支出下行风险(downside risk)低。
月收入2万,同比买的产品、服务价格几十块、小百块之间,你会认为损失不会太大。但当醒悟过来,才会注意到小额累积的损失,造成心理不愉快;所以,每次只花一点小钱,长期下来真不少。
02
我还遇到一种情况:一些人看不上小钱,还总侃侃而谈想赚大钱。
他们说,很多事情反常识,你每日写作比每周写作要容易;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比低级的更早普及;赚大钱比赚小钱更容易。真的是这样吗?
我并不觉得。为什么这么说?
不去讨论抽象的定义,只谈具体的;什么是大钱?暂且将其定义为和你年薪相当的金额;假设现在月薪3万,那么,36万就算大钱。
听起来合理吧。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如半年,赚到相当于一年收入的钱,该怎么做呢?我梳理下了,基本有两种比较保守的方法:
通过投资
被动收入
先说说投资。月薪3万的人可选投资策略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和黄金等;关于加密货币、P2P风险大先抛出。
那么,剩下的选择有股票和基金。如果你打算在半年内通过这两者赚到36万,需要多少前期投入、多大杠杆呢?
我不擅长数学,让AI来帮忙计算期望回报率。它算后说,年化回报率按20%,半年理论回报率10%,初始要投入360万。即便考虑使用2倍杠杆,也要投入180万,还不包括风险成本。
这,看起来有点不切实际。
于是,我找到一位买茅台股票的朋友,他告诉我,三四年前以每股大约140元的价格买入,到现在股价已经翻了5倍。
但仔细考虑总投资、持有时间,实际赚到的现金并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多;况且,主要来源靠长期持有和股价高增长,这种策略,不适合希望在半年内快速套现的人,目前市场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嗯,我明白了。
第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试试第二条路:被动收入。被动收入有两种快速的方法:一,一份时间卖给多个人;二,投入更多时间来服务更大的客户。
先看第一种方法:
假设你有一门课程,每门课程售价199元。要达到一定收入目标,要卖出大约1809次课程。
假设有8000个朋友,不考虑其他途径,仅从朋友圈来看,按照10%转化率计算,800人购买能带来大约16万的收入。
背后投入成本会更高一些。比如,花费大量精力,去分析哪些人会付费,并确保开发的产品能吸引他们真正付款。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听起来时间紧迫,但目标未必不能实现。
再来看看第二种:
我们提高客单价,相应地,客户数量减少。比如,一个月入3万的总监,他的朋友圈里,有老板、经理和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假设提供咨询服务或培训,每个客户预算2万,目标是在半年内服务18位客户。
这听起来较为合理,难吗?反正,我刚创业时没拿到。
因此,我分别咨询两批人。
拿到结果的人说,创业后期,已经有产品定型、收费标准,客源也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半年赚到36万问题不大。对了,老大哥还送我一条经营常识也分享给你:
能成为一个行业前百分之十,精通到别人追不上你,就能挣大钱;嗯,卷的地方总有某种溢价,这碗鸡汤我先干了。
没拿到好结果的人认为,非常难。
难在哪呢?对行业不够了解,摸索成本至少1-2个月;加上开发产品需要时间,还要在线上找到客户并进行交流,无形成本很大。
所以,不论直接投资或开发被动收入,都要面对严峻的挑战,开局即巅峰的剧本,并不好拿,上来想赚大钱,有点难。
03
既然短期赚大钱不容易,我们来谈谈如何赚些小钱。
上述说了,消费视角小钱代表零用钱,那对于创业者来说,小钱该怎么定义?有个朋友说:如果你每月收入3万,3万以下的额外收入就算是小钱。
问题来了,怎么赚到小钱?
不好意思,可能让你失望了,因为又要出卖时间。不管在公司上班,还是做个体户,都在做出卖时间的行为。比如,开滴滴、送外卖,给人用AI写文案,做图片.....
那么,这种出卖时间逻辑下,能做什么来提高收入?
我一个码农朋友说:“在大厂,以前每月为多拿几千块钱,每周会计算工作小时数,正常五天工作制每周40小时,他们会卷到70小时,极端时能干90个小时。
天啊,我快速算了算,问他:每天超过15小时,每周工作7天,总共就105小时,这105小时能多赚多少钱?他说:嗯,大概5000块左右。
好惨这么长才5000块。问题是,长期工作人也受不了。
后来他说,公司现在实行“灵活工作制”,意味着没有加班费;所以,增加工作时长每个月换更多小钱,能赚到,也不适合所有人,长期看,挺痛苦。
再找找第二种方法:提高单位时间收入。
什么意思?一句老话所说:低效的勤奋不如高效的社交。我能不能提升下学历(比如,读MBA或EMBA)或者和老板建立更好的关系,实在不行跳槽、提升个人技能等。
目前来看,一些优质的MBA课程,学费超过了10万,EMBA可能高达20-30万。嗯,这个价格让人有点心疼啊;好像与老板建立关系也并不简单,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社交。
至于跳槽,可能带来薪资提高。如果涨幅没有30%,就要仔细考虑一下;并且,跳槽意味着,你将放弃之前累积的资源,面临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风险本身还会导致资产贬值,看来,这条路要长期坚持才行。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嗯,我想想,有,下班搞副业。
问题是:怎么搞副业可以赚的多一点?
我一个郑州的朋友说,下班去摆摊,考察半个月目前卖”芋头红豆奶砖“,一杯23块,一晚上能卖20杯左右。客流量多时单天超过1000元过,差时100-200也有,但不能有坐商思维,得骑着小三轮跑来跑去。
另一个朋友说,做运营出身,下班做做自媒体,每个月通过教学和卖课程,能赚个几千块。这让我好奇,因为我自己也在做课程,但效果没他好。
我问他原因,他这样解释:
现在注意力有限,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很少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一整套课程,即便买了,也往往不会去认真看完。
他的教学方法是针对一个具体问题,做一节课,一篇内容或一个PPT。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收一次费,看似很小,却能极少成多,降低付费和学习的门槛。
原来如此。
线下是不错的选择,线上得找到个人长处,力求一击发挥到极致;所以,挣小钱逻辑上,提高工作时长、提高单位时间收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反之,有条件情况下,搞搞副业还能作为参考,消费真爽,赚钱真难。不过,我有个建议:年轻时,平衡好主业、副业的关系。
04
看到这里,总会有杠精说:“一天到晚只顾着小钱的人,小家子气,抠抠搜搜的,注定赚不到大钱。”真的是这样吗?未必哦。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里有三个关键信息:节俭、抠门、赚大钱。很多人认为,个人过分节俭行为和积累大量财富之间存在某种负面关联。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小心谨慎的行为其实是一种「风险规避」。
跟你讲一个故事:
提到巴菲特老爷子,至今,每当别人回想起他,也会想到朴素的房子、喝着廉价的可乐,享受经济型早餐等行为。
似乎节俭习惯,并没有阻止他成为投资界的巨头。相反,节俭实际上是他投资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体现出对财务的精打细算与长远规划的能力。
再一个,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节俭?
说白了,节俭,是在确保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尽量少花钱,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意味着,注重物品的性价比和使用寿命,不盲目追求奢侈品和过度消费。
比如:
选择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东西坏了可以修而不是替换;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优惠和折扣;将省下来的钱,投资在身体、个人成长、教育等有积极影响的事务上。
抠门呢?是你的节俭行为给身边人带来了困扰。
我听过一个笑话:
有一对父子,一天,邻居对这家的儿子说:这辈子,能吃上你家请的饭吗?儿子马上白了他一眼,回答说:下辈子吧。结果,父亲听到了,立刻走过来给了儿子一个巴掌,说:谁让你这么答应的,下辈子也不行!
因此,节俭、抠门、赚大钱同等起来,是一种认知偏差,特别错误的认为三者有因果关系。
对于普通人来说,赚钱是升维的过程。许多人会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月收入过万。数字看似简单,背后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连月入过万的副业都搞不定,如何去实现更高的目标呢?你可能会说,生意有机会成本,但这种向“上天下订单的许愿行为”,真能改变能量守恒定律的话,谁还会这么辛苦呢?
总结而言
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每个人都有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权利,也可以完全节俭;但,千万别抠门,别过分大方;当然,也祝福你赚大钱。
作者简介:王智远,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畅销书《复利思维》作者;精神生活与商业探索,关注科技人文、消费电商、品牌营销、商业认知思维等方面,陪你做穿越周期的成长者。
原作者名: 王智远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
转载原标题: 等一下,你重视小钱吗?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