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和择业,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这个年代,已经不分男女了,工作和婚嫁,都是人生中一等一的大事,没有之一。
择业和择偶,本质是差不多的。
底层逻辑都是: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倒推去选职业和伴侣。
普通人找个普通工作其实挺容易的,找个自己感兴趣,做的舒心,能有成就感能有一些自我实现的,就不太容易。
普通人找个男人或女人也不难,找个有相似或互补的价值取向或生活观念,能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的,也不容易。
择偶和择业有哪些相似之处?
1、要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
你是怎样一个人?
你的专业、学历、能力、经验、性格、兴趣、价值取向,你了解多少?
你的家庭、工作、收入、性格、喜好、生活观和婚姻观、父母相处模式对你的影响,你清楚多少?
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选择工作,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优势。
比如:一个人性格外向,喜欢跑跑跳跳,与人沟通,你让他坐在公室做数据分析的工作,那就是埋没了他的长处。
择偶也是一样。
三观不同可以互补,三观相同可以互助。
你首先得知道自己的三观是怎样的,也要了解对方的想法是怎样的。
2、要有目标有规划
大多职业咨询者都是因为前面的人生没有做过规划,毕业五年十年后发现,当下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拧巴,所以来寻求帮助。
咨询过程中,我们会跟咨询者探讨TA的人生愿景,或者身份层面的一些东西,帮助他们拨开云雾,看到远方闪闪发光的灯塔。
职业生涯可以规划,择偶也可以吗?
我认为可以。
同理,在选择另一半前,你首先要想明白,未来,30岁、40岁,甚至70岁80岁,你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一步一步倒推,那样的生活,需要你怎样,需要你找一个怎样的另一半来一起创造那样一种理想的生活?
三观不同可以互补,但不能冲突;三观相同可以互助,但不能比较。
一点一点,想清楚。
3、如果不知道想要什么,先排除不想要什么
许多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没有太多经验和阅历,价值观也不太稳定,他们并不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个时候怎么办?
反向思考,先找到并排除自己不想要的,最不喜欢的,完全接受不了的。
比如加班强度,或者人事关系过于复杂。
择偶也一样,如果你说,我也不知道想找个什么样的人过一辈子。
那就先想想,生活中你所认识的、所遇见过的人的哪些缺点是你无法接受的,用排除法。
择业,没有哪份工作能让人百分百满意;择偶也一样。
4、体验和尝试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很多时候你看到的,别人的高薪,别人的光鲜,别人的讲述,不一定可靠,工作和人都是这样,你得躬身入局,亲自体验。
工作的体验,可以是多找一些还在行业内的人去做访谈、调研;到相关的公司面试、参观、体验;没有负担的情况下直接转换也可以。
择偶嘛,恋爱和婚姻是两码事,恋爱只要有感觉就千好万好,婚姻是生活,生活的触角可多了去了。
作为一个“未婚先同居”理论支持者,条件允许得情况下,在一起住个三个月半年的,适不适合,也就一目了然了。
5、要知道自己的最低处是什么
我记得电视剧《知否》里,明兰和贺家哥哥婚事出现变化的时候,明兰在与祖母谈论这件事的时候说:与人相守几十年,最终还是要看看最低处的那儿,能不能忍得下去。
在职业规划咨询中,我常问客户一个问题:如果全然的付出了努力,但这件事情最后还是没有达成,你能接受的最不理想的结果是什么?
择业和择偶一样,你既然选择了对方,就可以享受对方一切的好,同时也必须接受他的缺点。
在择偶或者婚姻上也一样,跟一个人相处,跟一个人生活,你能接受的最不理想的情况是怎样的?
这个,就是你的最低处。
最低处决定这件事情还能不能进行下去,最高处决定质量。
这也是头几年来做咨询的客户中,很多后来事业、婚姻、家庭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之一。
因为它们在咨询中学到了一套思考方法,并且持续的去运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为每一个正在改变和已经改变的人高兴,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