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过年吵架,到底为何而“战”?
文:燕子老师(微信公众号:yzxlgzs)
年度吐槽的隐忧
“吐槽”译为抱怨、找茬、不满、鄙视以及吐苦水等意思,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微博、贴吧、网络视频,甚至走入千家万户,进入婚姻生活。伴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年俗风味,不断升级为吵架,成为现实版的“年度大戏”。
2月11日,九龙坡黄桷坪一小区内便上演了这样一幕闹剧:一对夫妻因回家过年的事情吵架,妻子甚至提起菜刀闹自杀。
燕子老师近日也接到了两个相似案例,大年三十儿,夫怨妻涕,孩子不知所措,这年过得一家子甚是“热闹”。
点开某论坛有关过年吵架话题的帖子,短短时间竟吸引了18050人次搬来板凳嗑着瓜子围观,发声者也高达三百多人。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夫妻过年吵架率竟高达25%。节后,离婚率又骤增,已然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
以往我们日夜期盼的美好节日,缘何引发了如此激烈的“家庭战争”?过年吵架,到底又为何而“战”?
喋喋不休为几何?
是为去谁家过年?是为孝敬爹妈谁多谁少?是为了莫名其妙的夹板气?还是为了推来推去的家务活???
此时,过年就好像是婚姻躁点的放大镜,顶着十二级的“!@^&*……”,搜寻着婚姻中的点滴“黑洞”。
不妨跟着燕子老师一起来号号脉,看看到底为了啥——
1、有效沟通不畅型。
“9点钟就得上我妈那去,你咋还不动弹?!”
“我屋子还没收拾完呢,要不你帮我干?”
“你今天非得收拾呀,那点破活儿啥时候干不行?”
“不行!我就是个干净人,你这还不知道?”
“你干,你干!那啥时候走?”
“那你就等着吧!”
案例一:
短短6句对话, 5个问号,主题尚未点破,却句句指责、命令、抱怨。说到这里,燕子老师咋体会到另外三层含义呢?一个是“你个死鬼,咋不知道疼我呢?”二是“凭啥老去你家,咋不懂我呢!”三是“家里人都等着呢,咋不知道顾及我的面子呢?”
一年到头,夫妻二人静下心来相处,卸下了外界的面具,带着浓浓的爱意,准备营造出不受外界干扰的亲密关系。却疲于表达,误用了命令、指责、抱怨、哭泣甚至是愤怒来表达本意,其实呀,我们无非是想说:能不能多关注我一些、多认可我一些、多懂我一些、多陪我一些;在外能不能多给我点面子、多给我点尊重?能不能呀,到底能不能呀??
在这种错误的沟通方式下,“钱”、“去向”、“干活”、“唠叨”等便无辜地成为了吵架的爆发点,沦为夫妻缺少有效沟通的替罪羊。
2、苦苦索爱无果型。
“一年到头了就给我妈买这点东西呀?”
“这些还少呀,跟给我妈一边多!”
“凭啥一边多,我妈为咱付出那么多?”
“你妈是妈,我妈就不是妈?我妈也为咱付出不少呀?”
“我妈那么辛苦把我拉扯大,白嫁到你家,你就这么对我们呀?”
案例二:
这个女孩无非就是想要看,男孩是如何重视自己的,以验证“你是爱我的”。换个流行的词,索爱——索求被爱。无论在吵什么,背后都有一个声音:你爱我吗?
可“回你家过年”被解读成“你更爱的是你妈”;“给你父母花钱多” 被解读成“你更爱你妈”;“当初你啥都没有,我嫁给你” 被解读成“你应该更爱我”。句句都似乎在表明:你不爱我。
说到这里,我们都感觉这个女孩不懂事,但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男孩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关爱,也许她就不会用物质来反复肯定自己的价值感了。
其实日常生活中爱的体现无处不在:也许是即时的问候,也许是疲倦时依靠的臂膀,也许是生病时焦急的目光,也许深夜归来时守候的灯光,也许是精心准备的饭菜。就像一杯白开水,虽然淡而无味,但谁能说不需要它?
夫妻之爱就是这样,虽然平平淡淡,却是真实的存在着,只是爱不在那么的绚丽,变得现实而又琐碎,掺杂了太多的实际的东西,与柴米油盐时时相伴。不过这种平凡的、质朴无华的爱,才让人更加的回味,才会更加的久远绵长。
3、性格改造未遂型
“让你陪孩子,你又捅咕那破手机!”
“我发拜年短信呢,喊什么喊!”
“你就不能一会儿发?成天艮了吧唧的!”
“我怎么陪孩子还用你教!”
“那孩子让你陪成啥样了?!跑不能跑,跳不能跳,见人都不会说话,跟你一个熊样!”
“#¥&*@#¥%&*……”
案例三:
在这里,燕子老师也要吐吐槽了,你俩这语言太(wo)有(ye)特(shi)色(zui)了(liao)吧?咋感觉这像是段母子的对话呢?
成年后的行为是幼年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原生态家庭中,每个人的关系模式是不同的,岂能是改造得了的?不过嘛,是可以相互影响的。
不同的原生家庭,在家庭文化、关系模式、家庭规则方面自然不同,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带着各自家庭的影子组成新的家庭,在不知不觉间复制着前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代代相袭,进入无法挣脱的死循环。
夫妻生活中,一方表现出父母般的威严,企图去教导、促进和帮助另一方时,爱就会受到束缚,造成心灵的伤害。可以想象,如果夫妻一方受到的只是小孩那样的礼遇,那么他就会像小孩那样,用反叛家庭的方式从亲密关系中挣脱出来,并在这个关系之外寻找自由。
吵架带来了无尽的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具有释放压抑的作用。尽管表达的方式欠妥,却对亲密关系的修复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婚姻经营,我们何去何从?
妙招1:及时叫停
情绪即将爆发,及时提醒自己沉一下,避免情绪过激。
妙招2:觉察痛点
问问自己——
“怎么了?”(看自己的情绪)
“是什么让自己痛?”(看当下事件)
“为什么会痛?”(看情绪背后的内心需要)
“我怎么做能不痛?”(如何表达内心需要)
妙招3:心灵回溯
可找人倾述,也可自己理清情绪——
“到底哪些是针对现在的人和事,哪些是借题发挥的,源于过去的情绪转移?”
不要把成长中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投射并发泄在丈夫(妻子)身上,令对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分清此刻和过去的界限,处理以往堆积的情绪。
妙招4:恰当表达
多用“我感觉……”造句,来表达真实感受——
× “你这么做不对!”(等同“就是你不对”,带有评判、指责的味道。)
√ “你这么做,我感觉不对。”(等同“如果错了,是我的错”,对方感觉没有责任,易于接受)
春节以及关于春节的各类准备,自古以来便为夫妻关系这一千古难题,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挑战。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人与人斗争的残酷史,斗争的种子,潜藏在每个人的基因中。无论你是高等院校里的博士、硕士,还是走街串巷奔波的商户小贩都难逃一理。春节长假,本应该是享受一年劳动成果的时候,往往因为一两句话,就演变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悲凉。正应了那句俗话,夫妻能同吃苦,却不能同享福。
不过常言道:夫妻没有隔夜仇。对于如何化解发生在春节期间的各种争吵,燕子老师额外奉送四个字:大过年的。是呀,正值大过年的,燕子老师在这里要祝愿各位羊年大吉、阖家欢乐,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的,让以上这些发自肺腑耐、苦口婆心的话成为废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