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出轨,是为了讲义气”:《前任4》里这一对夫妻,讲透了婚姻最后的底牌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真实姓名:李心洁。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pexels、unsplash
看完电影《前任4》,丁点和余飞这一对情侣太有意思了:
丁点偶遇前男友,立马拍照给余飞“报备”;
余飞看了之后,和前女友出来吃火锅时,也拍照给丁点:我也给你报备。
两人都想做关系里更“敞亮”的那一个,争着表现自己很讲“义气”:
沟通时设立“坦白局”,谁的错谁喝酒,不带急眼;
一口一个“飞哥”“兄弟”,喝出“义结金兰”的气势;
还唱起了江湖歌曲,豪情万丈地承诺: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要对彼此讲义气。
这对看起来不靠谱的情侣,却靠着一个“义”字,成了电影里最恩爱美满的一对。
所以我发现:深厚感情的内核,是“义”字当头。
义气,对关系究竟有多重要?在爱情中讲义气,实质是讲些什么?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聊一聊:如何拥有“义气式关系”。
01
亲密关系里,
为什么一定要“讲义气”?
为什么要在亲密关系里讲义气,余飞这段话基本讲明白了:
“比如,我在外面碰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如果仅仅停留在爱情的层面,那我可能就要动心了,但如果我心中有义,我决不允许自己犯这种江湖大忌。”
他口中的“义”,很接近科胡特自体心理学里的“位置”:
我们面对对方时,把自己摆在一个怎样的角色定位上?
这决定了我们与对方互动时,共情对方的方式和角度。
如果我们站在“爱人”的位置上,当对方犯错,我们会视为对感情的背叛,深受伤害;
但如果站在“挚友”“兄弟”的位置上,只要勇于承认错误,就算对得起这段关系。
为什么位置不同,在感受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我学习科胡特“主体间”体系期间,老师带大家玩过一个游戏:
假如你是出轨的丈夫,站在丈夫的立场上,你对妻子的感受如何?
现在你跳出丈夫的立场,站在妻子的立场上,你的感受又如何?
这一转换我发现,我的感受完全变了。
之前作为丈夫,我觉得自己深深伤害了妻子;而作为妻子,我觉得自己被轻视了。
我正惊讶于两种感受完全不同,老师又说:
“现在你再次跳出来,来到旁观者的立场上,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我一下子变得很理智,觉得这对夫妻可能都有问题,而之前作为丈夫、妻子的感受完全消失不见了。
游戏做到这里,老师给出了解释:
“你们刚刚的体会,在科胡特体系里叫做共振,它有点类似换位思考,但比那更高一层,是一种与对方同频同景的感受。“
所站的位置不同,共振的感受也不同。
作为丈夫,你会羞愧;作为妻子,你会愤怒;作为旁观者,你会唏嘘。
听到这里,我突然有种感觉:
假如我跟老公发生矛盾时,换一个位置,换一种感受,很多矛盾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就像带上“VR头盔”一样,深入对方内心的风景,同频同景地共振。
我们都说要换位思考,但真正做到换位思考,首先要确定自己到底站什么位置,才能代入进去。
比如,当我们来到挚友的位置,感受就从“爱不爱”,变成了“对不对得起”了。
更细腻地说,共振其实有两个作用:
第一个是连接作用,它让我们将彼此真正视为共同体,做到同频同景。
就像余飞决定对丁点“讲义气”后,争着把家务做好,想表现出自己是个好丈夫。
用他的话说,这并不只是出于爱情,更多是想要对得起自己做出的承诺。
对得起自己做出的承诺,其实就是在这种思维里连接对方。
第二个是自我作用,它让我们与对方共振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自己,不至于迷失自我。
余飞做家务做累了,会偷偷瞒着丁点,在办公室以“加班”为由放松身心。
他知道自己这样撒谎,不是因为不爱,只是觉得少了一点自由,想要补偿自己一下。
他在选择一种相对不太伤害关系的方式,来让自我跳出关系,拥抱自由,得到喘息。
就好像我们戴上VR头盔,就得用讲义气的方式去处理关系;可摘下后,也能确认自我的独特形状。
也因此,“讲义气”成了一种能提高爱情幸福度的经营方式。
02
义气型伴侣,
通常具有什么特质?
丁点和余飞,也有过位置的变化。
《前任3》里彼此都是“浪子浪女”,《前任4》里却成了“义气挚友”,不玩套路,只讲真情实意。
讲点义气,确实能让亲密关系产生更好的体验、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义气式伴侣”,这需要两个前提:
第一,双方有比较多的相似性和一致性。
“我和对方的感受是一样的,他有这样的情感,我也有。”
余飞对丁点讲义气,而不对其他前女友讲义气,是因为丁点和他一样,都有豪情万丈的“江湖气”。
看看其他“讲义气”的典范:
桃园三结义,是因为刘、关、张有同一个目标和野心;
郭靖杨康结义,是因为他们父辈是好兄弟,他们都想替父报仇。
在关系里讲“义气”,首要前提就是双方要志同道合。
第二,双方可以不太相似,但要足够互补。
丁点在感情里比较容易不安,像个小女孩,余飞就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电影两部曲里,丁点提出过两次分手,最后都是余飞主动改变自己,求复合。
互补,会让人产生“我挺有用、挺可靠的”的价值感。
即使双方不相似,像齿轮一样契合在一起,也可以相处得很舒服。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
要是我们不一致,也不互补,是不是就没法“讲义气”了?
不是的,“讲义气”的本质,是重视承诺。
讲义气,是重视承诺的另一种说法。
如果双方有比较强烈的共振,也会自发地想要“对得起彼此”。
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在赌徒身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心态:
一旦赌徒对某匹马下了注,就会对这匹马信心倍增,坚信它是所有马匹里最好的,一定能赢。
他把这总结为“承诺一致性原则”:
一旦人们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强迫自己采取某种行为,以证明自己之前行为的正确性。
“义气式伴侣”之间,也存在这种承诺一致性:
一旦认定“我要对得起TA”,就会觉得自己选对了人,这种感受融入到共振里,会让我们行动时更加坚定不移。
所谓重视承诺,其实就是把自己全心全意投入到某个立场里。
信念越坚定,行动越果断,义气越深厚。
一旦你的伴侣达成了这点,不用谁督促,TA都会说服自己,去成为一个对得起你的伴侣。
03
学会这3点,拥有“义气式关系”
《前任4》结局,丁点本来坚定要分手了。
余飞翻出了丁点记录的纸条,上面写着他做得比较好的一些小事。
这让他想起来:当初双方承诺过,要把彼此做得好的事记下来。
“好兄弟,讲义气。”
这句誓言支撑着他,又和丁点复合。
亲密关系走到一定程度,激情、爱情可能都消磨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连接双方的,可能真就是一个“义”字。
如果你也想要在关系里加点“义气”,我有3个建议:
第一,设立共同目标。
心理学家Millder和Perlman(2010)整理了承诺在关系中的作用,其中一条是:
承诺度高的伴侣,会漠视身边更好的选择,控制自己不被他人吸引,即使伴侣已经对自己不再有吸引力。
设立共同的目标,可以帮助夫妻把承诺抬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把完成目标当成第一任务。
比如,把提高生活水平当成共同目标,只要双方都真心实意想要去实现,一切可能降低生活水平的诱惑,都不再那么有趣。
在共同目标面前,夫妻会是彼此最坚强的后盾、最可靠的战友。
第二,设定“冷静期”。
余飞向丁点求婚时,她不确定该不该嫁,于是发明一个“结婚冷静期”,也就是试婚。
我深入了解后发现,“冷静期”还真是挺不错的磨合方式。
比如,两口子吵架了,来一个“复合冷静期”,期间不翻旧账、不急眼,谁打破规矩谁认罚。
惩罚,可以是包揽一周的家务、家里各项开销等。
“冷静期”的好处在于,能够给彼此一个客观倾诉不满的机会。
一方客观倾诉,另一方耐心倾听,本身就更接近“挚友”的位置。
而要求自己遵守冷静期的规则,会让双方想起曾经的誓言和承诺,重拾认真经营关系的愿望。
第三,给予更多的共情和积极的回应。
Cramer等学者提出:
伴侣能够给予我们支持,可以有效提升我们对关系的满意度。
这种支持,可以体现为共情对方的感受,比如:
a.猜测对方的情绪:
“我想你现在可能很生气” “如果你感觉不安,一定要告诉我”
b.观察对方的表情:
“我看到你翻了一下白眼” “你刚才看着我,是不是想跟我说点什么?”
c.捕捉对方的语气:
“你的声音听起来不太有精神”“你看起来挺憔悴的,怎么了?”
也可以体现为积极的回应,当对方在说一些对TA比较重要的事时,告诉TA:
“我在听,我会支持你的决定。”
如果TA需要你的建议,你也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04
写在最后
杨澜采访一对结婚很久的夫妻时,曾说过:
“你们之间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
义气在亲密关系中,的确能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毕竟婚姻拼到最后,拼的都是人品。
能不能对得起伴侣、孩子、整个家?能不能对得起自己的承诺,言出必行?
一段关系只要有了“义”,就容易长久且稳定。
最后,希望我们在关系中都能做到:
深情厚义礼相待,不负光阴不负卿。
也祝愿我们,所有决定都对得起自己,以及深爱过的那个人。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