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被优化的恐惧感愈发强烈,如何应对及自处?
作者:职业规划师Vin
来源:微信公众号:职业规划师Vin
01
Vin,你是如何看待那些庞大组织中个人的工具化现象呢?我现在31岁,在一家知名大厂工作,感觉越来越螺丝钉化,35岁被优化的恐惧感愈发强烈,同时也渴望财务自由、早日不再工作。我深知自己没有改变这个系统的权力和能力,在这种庞大的系统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如何自处?想听听你的想法。
职业规划师Vin:
Vin在咨询中的一个观察,可能也是个体工具化现象深层次原因是大家觉得工作的内在价值越来越小了,工作本身不令人感到满意,工作中的关系都很敷衍和表面,从工作内容到工作关系都令人不舒服,人们失去了内在的动力,那就只能向外看,而外在有一个单一的、强大的价值导向,那就是钱。
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学校系统。
学生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学习功课上。年轻人不再有那么多玩耍的时间,跟同伴们有真正的社交。学校把一切都给他们设定好了,课程排得满满的,他们完全没有自主的选择。
从很小的年龄就被灌输只去追求单一的目标,就是分数。他们完全跟自己内在的驱动力失去了联系,我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想玩儿什么游戏?如何协调朋友们一起玩这个游戏?等到大学毕业,完全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事情,什么样的工作自己最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个单一的目标从过去的分数变成了钱和地位。
第三是来自标准化的大型组织。
从标准化、机器化、以赢得竞争和盈利的目标来看,管理者希望能够将一切标准化。比如我和你在相同的岗位上,尽管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长处和脾气,但是这些在相同的岗责面前都需要被抛开,我们个性化的东西被放弃,为的只是用标准的方法完成标准的工作,把它做对。
现在很多公司的上层管理甚至在试图用更标准的程序来取代人的管理,用编好码的AI和流程来招人、考核人、解雇人。
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就变得完全去人性化、没有人情味儿,作为个体想尽一切办法去适应、讨好这个系统,去搞明白系统的评价机制以期待能获得一个好的评价。但往往会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在工作中我是不是被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所有人其实都渴望深度连接的关系,在关系中被了解,被看到真实的自我,这会给工作带来意义感。
关于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其实是个很难的问题。
这个系统层级中的大部分人被设计成随时可以被人取代的螺丝钉,大公司系统鼓励精英制,而大多数公司顶端的精英就是在追求这种标准化,这样能够简化招聘的过程、培训的过程,系统即被设计得随时可以被取代。在这种设计下,个人相当渺小和无力。
作为普通员工或者中层管理者,也许我们不具备改变组织的能力和条件。如果要去改变的话,我会建议大家去看向自己的内心,踏上一个去了解自己的旅程。学校系统和工作系统越是要让我们标准化、可被替代化,我们越是要了解自己到底是谁。
这听上去很难很抽象,但是可以从一些简单的事情着手。比如和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生活中自己每一个细小的喜好:我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世界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我感兴趣,哪些让我有比如愤怒的情绪——负向情绪其实是个有趣的东西,它很可能触碰到你内心深处对你真正重要的东西。
通过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跟别人讨论这些问题,你可能会逐渐发现,哦,原来我内心深处想做的就是技术工作者,或者因为帮助人让我有满足感,或者我希望未来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且热爱的事情,这是一种办法。
还有一种拿回自己内在力量的办法是:去想想,除了不停赚钱,我是不是可以其实需要得更少。
我们其实一直都生活在一个外界编织给我们的关于如何赚更多钱、花更多钱的故事里:更大的公寓、更贵的车、更好牌子的衣服、豪华酒店的全家海外旅行,而且要从一年去一次升级成一年去两次……
为了这些,人们在这些巨型机构中拼命,追求升职加薪。如果反过来想,我能少要点这些东西吗?减少这些需求,是否也就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比如不必接受一份自己甚至拿命去换的工作。
写到这里,我必须坦率地承认,对于一个如此庞杂的社会,我没有办法给出一个适合每个人的建议。但至少我们应当看清楚那些贩卖给我们的、没有尽头的物质诱惑。只有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擅长什么,才有可能摆脱齿轮上的仓鼠一样原地奔跑的命运。
想做的事不一定有宏大的理想和目标,只要自己能够享受其中,做什么都好。要如何度过这一生,相信每个人心里应该都有不同的答案。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也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