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垫底辣妹》给到的心理启示
前几年上映了一部叫《垫底辣妹》的日本电影,最近翻出来再看看,觉得很有趣,它想表达的既简单其实也很有效,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干了这一碗心灵鸡汤。
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剧情很简单,女主沙耶加自小被唤作笨蛋无用之人,成绩倒数也毫不在意,肆意挥霍青春。因为一次违规在毕业前被责令退学,母亲给沙耶加找到了坪田老师开办的补习班,最后找到了学习的兴趣,恢复了自信,考取了大学。
沙耶加的父亲一心认同外界对女儿的评价,堕落,不求上进,无药可救,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的希望自己的棒球梦想强加在儿子身上,最后儿子崩溃了,父子之间的大吵,叛逆的行动,你会发现很熟悉,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家长会不自觉把自己未完成的梦给孩子,但有没有倾听过孩子自己的心声自己的梦想,你给予的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以爱为名却成了禁锢,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给予尊重,人该为自己负责。
坪田老师的补习班是电影里很重要的转折,看的时候我会想到心理咨询,他用理解、换位思考和沙耶加建立了信任的关系,树立了考取庆应大学的宏愿,按沙耶加的水平循序渐进,支持、鼓励不自信的女主。中途几次考试虽然进步很大,但离最终目标很遥远的时候,沙耶加受不了要放弃。在咨询中,我们也会因为不断自我成长可能会出现逃避,但咨访关系的牢固,会给强有力的支持。电影里沙耶加在面对叛逆弟弟吼出了“不要将我和你混为一谈,我有努力……”雪夜里因为失败和坪田老师的对话,都是女主不断成长不断突破。很幸运沙耶加遇到了坪田老师,看到了她的潜力,用抱持滋养了她的信心,实现了梦想。
最后说说沙耶加最大的财富,她母亲的爱。从小她妈妈对沙耶加爱护,不放弃,即使面对学校老师的责难,自己丈夫的嘲讽,她依旧相信自己的女儿是善良是有用的。她宁愿再多打一份工给沙耶加报补习班,看到女儿奋力读书的开心,女儿因为失败而要放弃时促膝长谈不断鼓励,那样的爱是最坚实的后盾,是沙耶加最后成功的保证。
沙耶加有些台词,也会给到人一些力量,不妨来听一听:
“人生路上本来就少不了困难挫折,对于这些挫折,不再逃避勇敢面对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为了能成为比原来更好的人,就算再苦再累也会努力。”
“我一直讨厌大人,只凭外表就说我不行的大人,我觉得我很愚蠢,但是,我一无是处,这一点我自己也很清楚,没有目标的话,也没有谁会对我抱有期待,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是我唯一的安慰,也没有对未来的希望,只会顶嘴,可能是因为这样不会受伤,在那个时候,遇到了真诚待我的大人,我遇见的人中,让我觉得‘我想成为这样的大人’,坪田老师是第一个。”
“不管周围人怎么说你不行,充满自信地继续说出你的梦想的力量,不怕嘲讽和失败,勇于挑战梦想的力量,对我来说是多么耀眼。 ”
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给到我们的心理启示——自我认同价值感的重要性。
在面对学业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现象产生:
“有的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
“有的学生为什么要掩饰他的努力或拒绝承认他的努力?”
“有的学生为什么能够自发的学习和努力?”
自我价值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提出来的。
卡文顿研究发现,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的需求,只有个体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他才能接受自我,自我价值感是个体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功使人感到满足,使人的自尊心提高,使人产生自我价值感;而成功的经验往往是在克服困难之后才能获得,困难的克服则需要以能力为前提。
因此,能力、成功和自我价值感三者之间就形成前因后果的连锁关系。也就是说,高能力的个体容易成功,成功的经验会使个体产生自我价值感。久而久之,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就成了个体追求成功的动力,并常常把自我能力与自我价值等同看待。
卡文顿发现,个体倾向于将成功视为能力的展现而非努力的结果。因为努力人人可为,能力唯我独有,因此只有当个体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时,才能使人感到更大的自我价值感。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班级教学环境中,学生从考试结果中所体验到的成败经验永远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在长期追求成功而得不到成功机会的情形下,既要维持自我价值,又想逃避失败后的痛苦,于是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应付学校考试成败压力的对策,借此就可逃避承认自己的能力薄弱,从而维持自我价值。
有关逃避失败的对策有很多,如不参加考试、力图给别人留下自己没有努力的印象、在考试前扬言自己只要及格就很满足;有的学生在学业中故意拖延或选择任务特别繁重的课程,以逃避反映能力差异的失败。
有关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也是一种逃避失败的策略,因为看起来焦虑总比看起来笨使人更好受一些。
因此,卡文顿提出,根据学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类:
(1)高趋低避者。这类学生的学习超越了对能力状况和失败状况的考虑,又被称作成功定向者。他们往往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
(2)低趋高避者,又称避免失败者。这类学生有很多保护自己胜任感的策略,使用各种自我防御术,从外部寻找个人无法控制的原因来解释失败。
(3)高趋高避者,又称过度努力者。他们兼具了成功定向者和避免失败者的特点。一方面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较高;另一方面这一评价又不稳定,极易受到失败经历的动摇。他们往往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给了自己太大压力,处在持续恐惧之中。
(4)低趋低避者,又称失败接受者。他们放弃了通过能力的获得来保持其身份和地位的努力。这些学生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至少是被动的反应。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焦虑水平也很低,对极少获得的成功不自豪,对失败也不感到羞耻。
“不肯努力学习”,表面看起来是学习动机的降低,实质上却是自我价值保护的内在动机的加强。对学业的漠视、逃脱和倦怠,不是由于缺乏动机,而是因为动机过强,与胜任感的联系过于密切,从而采用一些自欺欺人的策略保护自我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倾向于将成功视为能力的展现而并非努力的结果。而一旦成功难追求,就可能以逃避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发现有些同学为了面子问题,而选择各种消极的自我妨碍策略。如有些同学喜欢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做,考试前的复习尽可能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还有些同学通过制订一个不现实的目标来掩饰能力的不足,让自己确信失败是因为任务很难,而不是自己能力不够;另一些同学会拒绝学习,认为学习不重要,努力的人都是傻瓜,学业失败是个性的表现……凡此种种自我妨碍策略,正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源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
更糟的是,这种防御策略的作用并不长久,最终,借口会失去作用,这时个体对自己能力会产生更加肯定的怀疑。防御措施的崩溃,使得个体感到绝望和被暴露,为自己的愚蠢而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不断袭来。
因此,针对自己目前自己的能力水平,合理设置目标,使之具有合理挑战性,将会鼓励自己调动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探索。此外,还可以尝试更多合作,更多团体意识,在以集体为单位的共同活动中展开学习,让学习效果的提高成为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一个较好的学习策略,同时可以帮助自己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和完成协作任务。
我们行走在人生路上,会有很多的不确定,会有很多的突发,也会遇到不少所谓的定义,有时候甩一甩头,坚定相信自己,我们可以的!成功不属于别人,是做到自己的所有。
即将又要进入中高考季,祝福每位考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获得自己的最好的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