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琪嘉 | 个体化是每个人后半辈子的内在呼唤
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人江湖(ID:renrenjh)
曾有人说弗洛伊德学说是谈论男人和父亲的理论,荣格学说则是谈论女人和母亲的理论。
人们这样议论,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母亲关系亲密,直到母亲八十几岁去世前,弗洛伊德每周末都要亲自到母亲屋里给她请安,在弗洛伊德四十岁时,他父亲去世了,一年后在父亲去世一年的忌日那天凌晨,弗洛伊德梦见自己回到了自己母亲的故乡,那时,母亲又怀了自己的弟弟尤里斯,弗洛伊德只有不到二岁居然记得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在回维也纳的车上的情景。那是弗洛伊德第一次感到来自弟弟的威胁,尤里斯出生四个月后夭折,弗洛伊德的母爱失而复得,这可能是弗洛伊德终身保持和母亲良好关系的原因之一。
在荣格出生前,荣格的母亲就怀过三个孩子,三个皆夭折,所以在怀上荣格后,荣格母亲也担心荣格活不下来,在荣格出生后,他母亲爱米莉普莱斯威克(Emilie Preiswerk)居然玩起失踪,把荣格扔给她的好友贝萨(Bertha Schenk),也就是后来荣格妻子艾玛的母亲去抚养,自己则躲到乡村去弄类似于念咒祈祷之类的事情。荣格的父亲是乡村牧师,只拿很少的俸禄,但可以聘一名全职助理,也就是年轻的贝萨,她的职责包括帮着带没有母亲的幼小荣格。很多年以后,荣格还记得贝萨的模样,他写到:贝萨年轻,非常漂亮,很有魅力,有着深蓝的眼睛和平顺的头发,她非常崇拜我父亲。
荣格长大后,也是在贝萨的鼓励下于1899年第一次见到了她女儿,当时十七岁的艾玛,刚从巴黎回瑞士的荣格在和她交往数月后就提出要娶她。在最初遭到拒绝仍继续保持求婚姿态的荣格在1906年写信给弗洛伊德说,(当时,1903)年她接受了我了,于是我们结婚了。
是什么因素让荣格觉得艾玛会改变主意呢?荣格的直觉告诉他,在艾玛正式的外貌下隐藏着对传统的叛逆,对智慧的渴望和对探索新奇事物的渴求,荣格在给艾玛的信中大量的讲述了他对他喜欢的作家,哲学家的看法,他还给艾玛介绍神话故事,他在精神病院工作的趣闻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心,给艾玛开出书单,让她先看,这就可以成为在他们下次见面时的谈资。
荣格对直觉的强调一方面来自他母亲带有神经质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来自他早年自身的体验,他早年是个孤独的孩子,四岁就梦见一个小洞穴中的柱状神秘意象,经常一个人在自己小阁楼摆弄铅笔盒里面的几块对他有神秘意义的小木块雕塑,十二岁之前不时有意识丧失抽搐发作,休学在家,当他偶然听到对自己特别包容的父亲在背后对自己未来的担心时疾病神奇般地痊愈,进而变成了一个激进张扬的大学生,荣格后来身体发育良好,高大壮实,但艾玛发现她英俊帅气的未婚夫其实是个直男,不会跳舞,不懂浪漫,不会献殷勤。这种情况也发生在1907年荣格和艾玛第一次在维也纳拜访弗洛伊德全家时,他在餐桌上只顾与弗洛伊德高谈阔论,完全不顾弗洛伊德全家在场彼此的寒暄。
荣格有个重复梦,梦中的萨乐美女神眼睛是瞎的,他后来自己理解到,这个萨乐美正是自己的阿尼玛,由于自己没有觉察自己的阿尼玛,所以梦中的萨乐美眼睛是瞎的。
阿尼玛是荣格用来形容男性身上女性气质的描述,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一般来自母亲,而荣格的母亲的飘忽不定正是让他在内心让阿尼玛失明的重要来源。
有人说,那艾玛算什么,终身稳定的和荣格在一起,即便在得知荣格和病人萨宾娜的绯闻,和托尼的出轨,艾玛都对荣格不离不弃。1912年荣格和弗洛伊德分裂前后,正是艾玛还一直保持着和弗洛伊德的通信,并试图修复关系。
荣格对阿尼玛有过不同的描述,最负责繁衍的阿尼玛是以夏娃原型出现的,负责照顾的阿尼玛则以圣母玛利亚的原型出现,负责情欲的以海伦娜身份出现,而负责智慧的以缪斯女神身份出现。荣格可能把艾玛当做圣母原型了,既是圣母,她就会接纳和照顾一切,包括荣格的各种绯闻或纰漏。
荣格曾经治疗过一个严重的病人格罗斯(gross),该人患有严重的妄想症,同性恋倾向和色情狂,荣格很欣赏他的才华,逐渐减少他的药量,这导致格罗斯的越院逃跑,属于很严重的事故,这件事让荣格很沮丧,于是他又开始恢复和萨宾娜的关系,荣格对萨宾娜作为医患关系大约是在1903-1904年间,当时萨宾娜竭力引诱荣格,这导致艾玛和荣格关系的紧张。七十五年后的一天,在维也纳某公寓发现了一个无人认领行李箱,被确认是萨宾娜的遗物,里面有她和荣格的通信,其中的年份涵盖了1907-1909,也就是荣格恢复了和萨宾娜的通信。荣格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亲爱的斯碧莱小姐(萨宾娜姓),您犀利的来信准确而真实地捕捉到了我的潜意识,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我身上(格罗斯),要不我们租条船去湖上可以不受打扰单独聊聊。在沐浴在阳光中,徜徉在开阔的水面上,我们可以轻松地找到情感的指引。
显然,萨宾娜变成了荣格阿尼玛中的海伦娜形象。这时,艾玛刚生下老三佛朗兹,这是第一个儿子,是家族的法定继承人,在潜意识中,这对荣格不是什么好事,而荣格无法对艾玛谈论这些。
托尼沃尔夫是和荣格保持终身关系的女友,这段关系最终得到了艾玛的默许,托尼终身未嫁,最终成为荣格学者,也被允许埋在荣格家族的墓园中。有人这样形容托尼,她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在街上遇见时,她对你视而不见,眼睛直勾勾地,其实她是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思想中。在苏黎世,知识分子家族之间是互有密切的社交来往的,包括特里卜家族(truebs),克勒尔家族(kellers),帕菲斯特家族(pfisters),里克林家族(riklins),锡克家族(siggs),荣格和托尼沃尔夫常常是这个社交圈子的中心,一次荣格夫妇被邀请时,大家都涌上来和荣格打招呼,艾玛在后面静静的矗立,有人注意到了,不禁发出惊叹:蒙娜丽莎!
也许,托尼沃尔夫对荣格来讲就是缪斯女神,艾玛1911年曾经很落寞地写给弗洛伊德:我通常是很安静的,我有时对自己讲,自己是不是很幸运的人。但随着时光飞逝,我常常被冲突折磨,我是不是不应该这么忍着自己,不去对卡尔(荣格)发火。我没有朋友,所有人都奔着荣格而去,所有女士都爱他,对所有男士而言,我只是卡尔的妻子。卡尔对我说,我应该从他和孩子身边移开注意力,那我到底应该做啥?
艾玛在托尼去世后大度说到,我应该对托尼心存感激,她在最艰难的时候对卡尔做了我和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事情!
荣格正是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个性化的过程的特点,真实和接近阴影,探索自我情结的另一端,即第三第四人格。
玛丽路易斯冯弗朗兹说,个体化原则实际上和恶魔似的力量是有关的,因为后者是从天性完整中的神性分裂出去的。
学习荣格,其实最大的意义在于找到每个人作为独特的个体存在的意义,它也是我们人生,特别是后半辈子直至死亡的向死而生的必经之路。
施琪嘉
2022/12/31,莱顿园
作者简介:微信公众号:人人江湖(ID:renrenjh),没有没有心理学的领域。
原作者名: 施琪嘉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人人江湖(ID:renrenjh)
转载原标题: 施琪嘉 | 个体化是每个人后半辈子的内在呼唤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