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找躲在你负面情绪背后的自动化思维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它背后的一个理论基础是什么?其理论基础是:引发负面情绪的不是情境,而是人们对情境的评价,即情绪背后的自动化思维或者信念。
认知行为疗法主张找出人们功能不良的认知模式,看它是如何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进而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的。
当人们学会一种更加现实和适应的方法来评估这种思维的时候,人们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心理障碍也会得到改善。所以情绪和行为只是表象,后面是自动化思维在起作用,所以我称之为负面情绪的始作俑者。
自动化思维,我认为它是认知行为疗法理论的灵魂。
自动思维它为什么是自动?
自动是说它的背后看起来并没有一个控制键,或者是说并没有一个像水龙头一样的开关,它是我们的大脑当中涌现出来的,并不是大脑刻意想出来的。
就好像是一个泉眼,它是在外面汩汩的往外冒的。也有个比喻,就是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条河流,日常的思维好比河流里面飘着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是没有危害的,但是有的却会有危害,那有危害的东西就是那些功能不良的自动思维,它会引发人们的负面情绪,造成人们的精神痛苦。
所以自动思维它有两个特点:一,它是大脑中自动的涌现出来的;二,它并不是大脑刻意的想出来的。
自动思维都是有害的吗?
当然不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大脑里面的思维流川流不息,有些是适应良好,有些是适应不良,我们要去找的是那些功能不良的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以什么形式出现呢?
它的形式可以是词语、图像、声音,或者是两者或者三者的结合,它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在我们的意识边缘游荡。
那我们怎么样能够抓住它,用什么样的形式抓住它?
你可以通过手机的语音、文字记录,或者是自己打字,或者是在一个A4纸上,你可以写下来、用彩笔画下来、用彩泥给捏出来等等都可以。
我更喜欢用水彩笔画出来,通过色彩的明暗,线条的粗细,画面的占比,再配以文字说明等等来表达。
我们什么时候去观察自动思维?
当你的情绪出现一些波动的时候,或者你自己觉察到有一些异常行为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时机来观察和进入你的这种思维的时候。
如何引出自动思维?
通常我用的是三种办法:
第一种是通过语言来经常问,“我刚才在想什么”这是语言的线索。
第二种是通过非语言的线索,来观察肢体的一些变化,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和不一样的动作。
第三个是通过角色扮演来识别。
第一种,通过语言问,“我刚才在想什么”来识别这种思维。
比如我接到了要去做一个演讲一小时的任务,那我会感觉到胃有有一种被吊起来的,会有一种灼伤的感觉,这是我体会到的身体紧张的一个熟悉的信号,这个时候我就问“我刚才在想什么”。
然后我的头脑里面冒出来:“这个课题是我熟悉的吗?我可以填满这么长的时间吗?我可以得到一个好的评价吗?如果我讲的没有逻辑,主题涣散,那我是不是会被人议论我不行。”这种思维就是我刚刚的一个自动思维。
那么整理这个认知模式。
情境:我要去做一小时的演讲;
自动思维:如果我讲不好,会被人议论,觉得我不行;
情绪:紧张,焦虑;
行为:发呆,回避。
再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她下班回家之后,她婆婆没有烧饭给她吃,她很愤怒,然后她就摔门而出。我通过语言问她,“当时你在想什么”她说,婆婆只喜欢她儿子,不喜欢我,她对我视而不见,我不重要。
那整理她的认知模式如下:
情境:婆婆没有烧饭给她吃;
情绪:愤怒;
自动思维:婆婆忽视了我,我不重要;
行为:自己摔门而出。
那我们通过例子可以看到自动思维是怎么样在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的。平时在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多一些这样的一个练习,多问“刚才我在想什么”,让我们会更加的敏锐,对了解识别自动思维打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二种是通过非语言的线索来识别这种思维。
我也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她要去参加外甥女的一个婚礼,并且要去作为女方家长代表致辞。当时她就有一些坐立不安,脸上可观察到的发红灼热。
这个时候我就把身体作为抓手来挖掘她的自动思维,我问,“我看到你有点坐立不安,脸发火。你想着要去当着那么多的嘉宾讲话的时候,你身体有什么感觉?”
她说,“其实我的乳房会有一点胀痛。”
那么这个胀痛想要表达什么?
她说,“如果我忘词了,或者讲的不好的话,那客人们就会评价我,可能会丢脸。”
这是通过非语言的线索来寻找自动思维的例子。
类似的情况在咨询室里面也时常可以观察到,有些来访者,当有一些肢体动作出现的时候,那么很可能就是他的内心的情绪开始变化的时候,比如有的来访者,会把裤脚卷起来,又放下去;把鞋带解开,然后又系上;还有的用力的抠手指甲;还有的语音语量开始提高;或者不停的喝水,还有的甚至要去上厕所。
那这些很明显的动作识别信号,都可以作为把手,来问自动思维,“刚才在想什么”。
第三种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来重现人际交往中的场景,从而来识别这种思维。这第三个方法,我觉得也特别的好用。不管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咨询工作当中,都是可以用的。
那个求助的人,先告诉我们语境的背景,然后选择场景,求助者来扮演自己,我们来扮演互动场景中的另外一个。来帮助其识别当时的自动思维。
举个例子:
我有个来访者,她和男友平时的感情还不错,但是男朋友喜欢打麻将。有一天,她跟男朋友约了晚上出去看电影,但是中午男朋友发消息说晚上要去打麻将,明天再陪她去看电影,所以她就很伤心,还有些委屈。
在咨询的时候,她一开始就是只是吐槽对方如何不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我就提议我们来进行角色扮演,她扮演她自己,我来扮演她的男朋友。
扮演打电话的过程,对话如下:
她说:我很想你今天陪我去看电影。
我说:今天不行,我约了搭子打麻将,明天我陪你。
她说:我就要今天,你不可以把麻将推到明天吗?
我说:那怎么行,三个人被我放了鸽子,下次都不叫我了。
她说:好的。
来访者就挂了电话,这样扮演就结束了。
我问,“你刚才在这个场景当中,你在想什么?”
她说:“我在想,他去打麻将,我如果一定要坚持让他来陪我的话,那么我就太不识大体了,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好女人,要懂事儿,要识大体,不能把男人管的太厉害,否则男人在同伴面前就抬不起头来。”
我继续问:“还有吗?”
她继续:“好像麻将蛮重要的,好像我根本就不重要,我在他心里面不如麻将重要。”
那么这些就是她的自动思维。接着她整理这些想法给她带来了很复杂的情绪:有一些迷茫,有一些伤心,还有一些委屈。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她复杂和矛盾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了。
自动思维识别出来是为了干什么?
那当然是为了把它和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来关联起来,才能够发现它是否是功能不良的,后面才是如何去改变。
最后总结一下,引出自动思维的三个方法:
第一种是用语言来直接问,当时你心里在想什;
第二种是通过肢体语言,或者语音语调的一些变化,然后来引出,刚才为什么要有这个变化,变化发生时你在想什么;
第三种是通过角色扮演,去浮现当时的场景,通过场景的浮现来引出自动思维。
如果你学会了这些方法,恭喜你迈进了通过CBT来改变负面情绪的门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