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种情况,你感觉最羞耻?
作者:丹铭
设计:小刘
主播:Enya
排版:小刘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仔细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羞耻?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羞耻?(多选)
当在公众场合被他人羞辱
当做某事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当一段众人皆知的关系以失败告终
当欺骗了别人
当和爸妈看电视恰巧碰上男女主的吻戏
其他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你的“羞耻”经历)
而以上这几种情节或许都能让我们感到羞耻的存在,甚至它的产生会让我们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或选择性失忆忘记这一切......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羞耻感吧。
01
了解羞耻感
羞耻(shame), 在维基百科里定义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和道德情感,这种情感驱使人们不敢承认、否定和隐藏自己的错误行为。弗洛伊德在他的研究中发现,羞耻感具有让人痛苦的性质,会引起羞愧、自责的负面情绪,以及心理上产生被伤害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也正使人们不愿再提及和想要忘记。在罗纳德和帕特里夏共同写的《羞耻感》(Letting of shame)一书中也提到其包含了一系列生理反应:低头看着地面或者脸红、进行隐瞒和回避、会产生负面的想法(比如“我的人生注定是一场失败”)或者会精神绝望等等。
个人的家庭环境在建立羞耻心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包括后期踏入社会也会再次巩固或加深这种情感的成长。家庭方面,威严型父母(authoritative parenting) 或专制型父母(authoritarian parenting)会更看重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并培养规范行为,因此相对而言,拥有这两种父母的人会比其他人在违反规则时更容易产生羞耻心(Abell and Gecas, 1997)。同样,后期羞耻感的形成会来源于社会文化,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大环境会助推我们的羞耻感。
如大家最为熟知的身材羞耻(body shaming), 人们对自己的身材或颜值上产生的自卑和焦虑正是来源于社会上有关外表的规范和标准,当我们没有“达标”的时候,便会对自己的外表感到自卑和羞耻。包括当我们的社会对于性教育科普远远不够时,就像课上老师选择跳过性教育知识,父母对“我怎么生出来的”问题选择闭口不谈或者说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以前保守的文化使大家“谈性色变” ,大家刻意避开的性话题使其看起来神秘和不可靠近,最终当我们想去了解时却缺乏勇气并很容易产生性羞耻。
(图源于英剧:“性爱自修室”)
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培养下,我们个人已经建立相对成熟的规范道德行为意识。有趣的是,羞耻心在抑制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些研究里,羞耻还被定义为预期羞耻(anticipated shaming), 指个人在特定情况下对羞耻程度的预判,尤其是当被别人发现违反道德规范时并将其坏行为公之于众。在研究中,人们会被问到如果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他们从雇主那里偷钱,他们因此会有多么羞耻,而这也正是人们畏惧犯罪后的后果和害怕自己将面临被大众羞辱因此失去自尊(Rebellon et al. 2010) 。弗洛伊德在他早期对羞耻感研究的著作中,将羞耻感称为一种防御(Hazard,1969)。他认为羞耻感可以作为自恋型道德败坏的终结,它可以保护我们免受不文明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作为一种“谨言慎行”,与“无耻/无良”行为背道而驰。
02
过度羞耻
不同于健康和适当的羞耻心,有的人可能会深陷羞耻的泥潭中。过度的羞耻是指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百天,会让我们陷入深度疲倦、绝望和陷入自我怀疑。而这种有“毒”的羞耻感(Toxic shame) 更多也来源于家庭中父母对你行为作出的反应。例如父母对你做错事的行为会严厉打击并辱骂你,让你坚信自己是有问题的。
“你这人怎么回事?”
“你不配这样做!”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傻的人,你永远不会和他们一样棒!”
包括如今大家都在谈论的“PUA" ,通过言语打压人的自信和人格,使其产生自我怀疑。而这些充满否定和消极的话语也正是堆砌有毒羞耻的瓦砖。久而久之,在羞辱环境下长大的人会缺乏自尊心,认为别人都看不起他,同时也觉得自己一文不值。除了自我怀疑会影响人际关系,当这些人内心极度渴望避免羞耻情绪时,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危险行为发生,例如选择酗酒、药物滥用和自残行为。
03
羞耻 VS. 内疚
当你在反思某件做错的事情时,你是会感到羞耻还是内疚?
我们还要谈一下和羞耻最为相近的另一种情绪--内疚(guilty)。这两种情绪作为最核心的道德情感(Elster, 1999; Tangney et al., 2007),很容易被我们混淆。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来谈一下两者的相似性和区别。感到羞耻的人往往是违反或未能遵守某些规范,而后者是往往把违反或未能遵守的某些规范的行为判断为道德错误行为,因此就会感到内疚。
两种情感往往也会同时出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对你的爸爸妈妈撒谎,事后你会因为欺骗了自己最亲近和最信任你的人,你会因此感到内疚。同时你觉得自己太坏了,认为自己有缺点,而产生了羞耻心。
在《羞耻感》一书中还提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感到羞耻的人往往会把自身缺点放大,认为自己不够好,因此产生困扰。
04
如何与羞耻感友善共存
既然羞耻感是很容易产生的情绪,那么我们何不如制定一套和谐共处的法则来把难过的想法通通赶走,尝试与它做朋友。
1.学会爱自己:通过冥想或写日记的方式加强练习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明白羞耻不能作为生活的全部。
2.寻找支持型、友善的关系:羞耻心会很容易让我们陷入困境中,尝试去与自己可以信任的人打开心扉,获得鼓励,减少孤独感。
3.和治疗师沟通:有时候我们也许尽力去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但当自我的力量也许还不够大时,建议和专业人士交谈并接受治疗,从根源上治愈痛苦。
其实,也正是一些小小的不完美却组成了独一无二的我们。羞耻心本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状态,当它来临时,我们不妨先去区分它的利害,尝试去正视它也是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当然,即使黑暗来临,白岛的一盏灯也随时为你而留,希望我们都能拥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