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攻击人格:暗地里的人
# 壹心人6大作业4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一
无处不在的被动攻击
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体现在于攻击形式的升华,在中国的集体文化和严格教育背景下,直接的肢体攻击、言语攻击慢慢发展为一些非常隐秘、飘在空气中的攻击,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关系中常见的生闷气、不理不睬、说反话、冷战、消极不配合、摆臭脸,到开玩笑似的调侃、指桑骂槐、意有所指的讽刺等等。
而在工作中会表现出对上司或主管有怨气、难以接受屈从于人、故意拖延工作、对指派工作的人心怀不满、不去参加会议,然后借口说自己不知道有这回事;如果别人对我提出要求时的态度不友善,我就不会去做;别人越是催我,我越是拖延……
被动攻击是在我们自己觉得无能为力应对,或害怕爆发冲突时,就会以这种表面和气却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诉求与隐藏的愤怒。
被动攻击是一副好用的面具,我们可以用它来掩盖所有不被接受的情绪,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让事情不在当下变得糟糕,如果掩饰得够好,我们甚至会忘记面具后面藏了什么。同时,长期采用被动攻击而非灵活的表达攻击会对人际关系或个人发展带来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二
我有被动攻击人格部分
第三只眼看自己
觉察自己是否有意无意的引起冲突,或者用日记记录那些容易触发自己被动攻击行为的事件,弄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原因,同时,一些自己行为的细节,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便于自己从第三者角度去观察整个事件,保证评估的客观性。
探索内心的想法和外在攻击行为的矛盾,自己一贯的行为模式。或许,你会发现一些规律:面对某些特定的情况或者特定的人会出现被动攻击行为;可以进一步思考,每次的被动攻击行为得到的结果是否相似?其他人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应自己呢?最后事情如何发展以及自己的情绪状态。
表达生气并不代表你是坏人
事实上,每个人不时地都会以被动攻击的方式作为回应。我们嘴巴上说好,心理其实觉得不好。因为愤怒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种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情绪,所以当我们感觉怒火中烧时都会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几乎什么都愿意做,就是不愿意暴露内心的感受。
被动攻击者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否认自己的真实感受,似乎有一种信念:生气、愤怒、怨恨等负性情绪都是不好的,表达出来会破坏关系带来灾难性后果。故而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生气、受伤,表现得好像没有这一回事。做出被动攻击的行为不代表你是坏人,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愤怒也不代表你心很坏。只是你暂时还不知如何用更灵活的方式应对。
或许只是潜意识的过度自我保护,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时会从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期望能远离承担责任或对方的指责。可以尝试觉察自己的反应是不是过于激烈了呢?或者把对方想得太过权威,自己必须要用力且不被发现的方式反抗、报复呢?
直接表达是人际交流中勇敢行为,在表达中让自己有更多的自信,确认感受和需要,也是自我边界建立的开始。在人际互动中,觉察自己的角色设定,我是把自己放在“孩子”“父母”抑或是“自我负责的成年人”的位置,在一些控制的情境中,自己把权威当成父母了吗?而自己就是那个无力摆脱控制的孩子吗?
三
Ta有被动攻击人格
面对被动攻击者,你可以给与正面回应
当觉察到一些人极力避免争吵,而后又絮絮叨叨的抱怨“我不可能做到”、“没有人能知道我的感受”或者“你能不能理解我一下”,让你感觉到此人的行为和情绪并不一致,和他相处且给人感觉无力、无助,愤怒或迷惘,就意味着你碰到了“被动攻击者”了。
首先,静下心来回想下,是否在我们相处的过程中,是否给对方施加了太多的压力,比如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忽视了对方的意见或感受;抑或曾有控制、指责或挑剔的,不准对方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
有可能的话,用诚恳的态度是被动攻击这放下戒备心理,缓和当下的紧张气氛,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在乎,传递出希望和对方合作解决问题的信号。不把自己当成权威,将话题转移到真正的重点,而非过度的解读他们的言外之意,你可以跟对方把话说开。
设置边界
如果触动底线,挑一个时间,冷静地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并且告诉他,如果他的行为继续,那么将会终止关系。避免自己在关系中受到更多的伤害。
被动攻击者多是从环境中习得这种互动模式,即便被动攻击者似乎在“和全世界闹别扭”,全世界都不理解他,其实自己的内心是痛苦的,保持觉察,让自己和周围人在光明的地方沟通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