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不出“我爱你”,并非不爱,而是另有隐情
或许你在恋爱前期曾遇到过这样的人,感觉他很爱自己,但他只是默默关心,从来不说“我想你”这样的话,比如,他会经常发来信息询问你最近的工作情况,以及生活的其他事情,确实关注自己,但他不会直接说“我爱你”,这会让你怀疑对方可能不是真的喜欢自己,于是犹豫不决。
或许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对自己爱的人说不出口“我爱你”,可能是腼腆、害羞,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很可能是“述情障碍”,即情感表达障碍。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述情障碍,它是怎么产生的,以及该如何克服它。
01
述情障碍,
是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述情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很难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感受,ta只能通过某种行为来展示自己的情感。
就像前面说的恋爱状态,患有“述情障碍”的人,只关注事情,不谈论感受,因为他们说不出来,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他们常常这样联系对方:上次我给你买的书,你看了吗?我想起还有一件事没做好,你能帮我一下吗?上次和你一起吃的火锅,你还想再去一次吗?
看到了吗?他们内心是喜欢对方的,也想和对方继续交往,但他们不会直接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是因为各种事情,隔三差五地联系对方,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述情障碍。
正因为喜欢对方,不说出来,所以才容易错过这个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述情障碍,就是关系的杀手。
另外,患有“述情障碍”的人,在心理学临床观察中显示,他们大多会伴有躯体障碍,即他们会出现腹痛、胃痛,以及头痛等各种原因不明的生理病痛,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02
述情障碍,
源于被拒绝的创伤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述情障碍,主要是源于被拒绝、被忽视的创伤。
其一,小时候,ta和父母,尤其是母亲,没有建立起安全的依恋模式,而是回避型依恋模式。
ta在婴儿状态,很少感受到母亲的关注和爱,经常被拒绝、被忽视,ta就会停止向外求,避免被伤害,这样,ta在情感表达上会相对内敛,不敢去表达,因为ta害怕对方像母亲那样拒绝自己、忽视自己。
其二,ta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过被拒绝和被忽视的经历,进而成为创伤。
比如,一个男生连续主动追求过两个女生,均被拒绝,以后就很可能不敢再去主动表达喜欢和爱对方了,因为他害怕再次被拒绝。
其实,不管是哪种原因,患有“述情障碍”的人,都不愿再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慢慢地他们就会产生极端的表现,即无法辨认自己的情感,也无法辨认其他人的情感。
可以说,“述情障碍”就是一个人情感的缺陷,他们很难和他人建立深度的关系。
03
突破述情障碍,
从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感觉开始
亨利·大卫·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或许,他说的这些人就是在童年受过伤的人无法识别和标记自己的感觉,亦或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摆脱受伤情感的影响。
而要突破述情障碍,就是要他们能够鼓起勇气去克服自己经历过的情感忽视,可以从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感觉开始。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共六步:
第一步,闭上双眼,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象一个空白的屏幕,放空自己的大脑。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关注自己的内心。
第二步,问自己:“现在我有什么感觉?”
第三步,仔细关注自己的内在活动。注意那些跳入自己脑子里的杂念,并快速抹去它们。集中于这个问题:“现在我有什么感觉?”
第四步,试着辨识自己的感觉,并用文字描述它,可以多个词。
第五步,如果自己很难辨识出任何感觉,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感觉词汇,供自己选择,比如,愉快的、轻松的、宁静的、温暖的、难过的、脆弱的、厌倦的等等。
第六步,找到一个或多个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感觉的词后,试着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现在问自己:“我现在为什么会感到______?”这会让自己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感觉。
当我们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感觉后,学着接受并信任自己的感觉,这样就可以慢慢学习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当然,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要有耐心。
或许对于有些“述情障碍”者来说,他们觉得自己不说,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确实,维系好恋情,倾听很重要,但诉说也很重要,特别是和对方说关于自己的事,因为这样的相互诉说,就是在增进彼此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你不说,对方怎么能知道确切答案呢?”
爱一个人,就要多说一些情话,不仅可以解相思之苦,还有益于自己的身心。
另外,和自己喜爱的人诉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是滋养自己的一种重要源泉。
正如《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说的:“毕竟,人与人的情感联系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生活更有价值,它是精致蛋糕里的糖,是人性的心跳。”
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