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叉腰就能演讲成功?刻意摆姿势反而更容易失败!
文:心心台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我有位朋友,快轮到他上场作报告了,紧张兮兮地给我说:
“我不行了,太紧张了。”
“完了完了,我还没准备好。”
我以为他要挂在台上下不来了。
但是一上场,他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周身散发出强大的自信气场。
我心想,这不是凡尔赛是什么。
下场后,他坦诚地告诉我:
“好像讲的时候没那么紧张了,真是神奇。”
“可能真是身体姿势帮了我大忙,下次上场之前也一定要试一试。”
他神神秘秘地掏出了他所说的法宝——一段TED视频。
https://v.qq.com/x/page/t3220esluxn.html
这段视频的演讲者是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Amy Cuddy。她讲述了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身体语言也具有大大的魔力。
身体语言可以影响听众是否喜欢我、老板是否雇佣我,甚至决定了我和谁出去约会。
身体语言助力当众演讲
以往对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与公众演讲关系的研究多聚焦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研究者Amy Cuddy称其为“力量姿势”(Power Pose),指站直、面带笑容、像神奇女侠一样双手叉腰占据更大的空间。
这种姿势可以向自己传递出“我很自信”的信号:当你的头脑意识到自己正在自信地站着微笑,你会感到更加从容与自信。
也就是说,身体姿势会影响你自己的感受。
Cuddy最初的研究显示,只是有力量地站着就会使身体释放更多的睾丸素,减少释放压力激素[1]。
随后的研究虽然没能重复最初的研究结果,但参与者们仍然主观报告自己“感觉更好了”。
身体语言与公众演讲研究的第二个方面聚焦于身体姿势和动作如何影响其他人,也就是听众。
研究的结果更加复杂与微妙,但是总体而言,演讲者采用更加开放的身体语言(伸展四肢占据更大的物理空间)、离观众更近这两点会使观众对演讲者有更为积极的态度和评价。
所以,我只要挺直胸膛站在演讲台上,我就赢了?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想姿势,会分心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们放松身体姿势(例如在舒适的沙发里葛优瘫)可以释放更多的认知资源解决数学问题,他们在数学测验中的表现会更好。
如果要求学生投入精力保持在课桌前坐直的状态,他们在测验中的表现更差。
也就是说,有意识地注意身体姿势会干扰当前所做的任务。
这是因为人们的身体姿势多是在无意识中处理的,但是如果有意识地控制身体姿势,会分散人们在当前所做任务上的精力。
人意识层面的加工速度不太快,每秒可以处理大概 40bit(8 bit = 1 字节))的信息。
所以你的大多数日常活动,如行动、走路、说话和嚼口香糖等事情都是在无意识层面完成的,而无意识层面每秒大概可以处理 1.1 × 10^7 bit 的信息。
如果你的无意识层面将开放并亲近观众的姿态设为了演讲时的默认配置,那么你在演讲时便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演讲内容本身了,这样当众演讲就会变得容易一些。
但不巧,在一大群人面前,人们的本能表现往往是撤退、远离人群以保持自身安全,并不会下意识地展现出“力量姿势”,甚至完全与之相反,像一个小婴儿一样躲在角落里的念头会立马冒出来。
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了应对危险而进化出来的本领,这也成为了我们的无意识中的默认配置。
所以想要在演讲时充分发挥身体语言的魔力,你还需要有意识地更改退缩的默认配置,注意你的身体语言和姿势。
这可能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但有解决之道——把开放的身体语言设置为演讲默认配置!
熟能生巧是王道
越熟练的事情越可能进入无意识层面加工。所以在演讲前勤加练习,有意识地注意身体姿势和语言,久而久之,保持开放和亲近就不必耗费你太多的精力了。
回想一下你刚学自行车的时候,你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保持骑行和躲避障碍物方面,顾不了其他。
但当你熟练之后,骑自行车这件事情就不会占用你全部的精力了,你甚至还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和同行的朋友聊天。
再想一想你的日常生活中,走路、刷牙、穿衣服是不是都不用专注想,就可以自然进行了。这都是由于这些动作太过熟练,已经进入无意识层面的流水线了。
所以在练习演讲的时候,你可以对身体语言和姿势也勤加练习。熟能生巧,开放的身体姿势和近距离也可以成为你演讲时的下意识动作。
尤其是当你对自己的演讲内容较为熟练之后,再加入身体姿势这一训练项,可能会成容易成功哦!
所以下次演讲前,不妨多多练习身体语言,你也可以成为气场最强的演讲王者!
——学堂君——
学堂君有个好奇的点,为什么当人紧张的时候会做一些小动作呢?比如绞手指、捏衣角、眨眼睛等等。但有时相同的动作,在不同的情境下又给人不同的讯息。比如有时叉腰让人觉得自信,有时叉腰又给人生气的感觉?感觉身体语言还是一门复杂的语言呢?
投票
平时当你学习时,你最常见的无意识身体姿势是什么?(单选)
1.跷二郎腿,浪里个浪。
2.抖腿,抖出节奏和快乐。
3.蹲在椅子上,企图孵出灵感。
4.盘腿,仿佛坐在炕上。
5.端正坐姿,养成好习惯。
6.其他,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