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写作业就是写作业?不,那只是一种习惯
寒假开始了,家长朋友们又在咨询:“如何看孩子写作业才能让他在开学前全部完成呢?”还没等我一条一条地分析清晰了回复,又有朋友问:“王老师,你们家小鸟的寒假作业是怎么安排的?”
听说我家孩子考完试返校之前就把三本《寒假天地》一字不拉的写完了,家长朋友们又是一通高焦虑,感觉自己的孩子怎么跟人家的孩子差那么远呢?
我深入思考过这个完成作业的问题,用儿童心理发展评估和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的角度来看,我眼中的作业,并不是作业,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
那么我们的家长朋友,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呢?我们从以下6点来看:
归属清楚,主体是孩子
首先我们要界定清楚,作业是孩子的,不是家长的。我们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作业,就急的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去学习,替他写作业才好。
但是,这种拔苗助长、越疽代疱的行为,是帮不到孩子的。相反,把孩子的学习当作自己任务的行为,会引起孩子学习上的各种问题。
很多家长会说:王老师,是孩子的老师每天在给家长施压,要家长给孩子检查,负责孩子作业的质量。所以我没办法,我被老师点名,心里难过,也丢面子,我就要去管孩子啊。
我想回应的是:老师可以要求家长教导孩子。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教导孩子,但不可以在家里替代老师的角色去训孩子。因为那样会使孩子厌学的。
孩子认可,愿意做作业
从小学一年级,就引导孩子愿意学习、愿意写作业的好习惯,非常重要。无论孩子学前学过多少知识,是不是把小学一年级的题目全部学会了,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欢学习,愿意做作业。
家长朋友们经常在这一点上本末倒置,为了孩子掌握更多知识,在学前灌输太多的教育内容,既影响了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又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
孩子不认可学习,不愿意做作业了,想改过来要费劲了。
家长支持帮助、鼓励
家长一定要表达自己是愿意帮助和支持孩子的,并且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
家长的支持,给到孩子更多做事情的力量和愿望。
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不挑剔、不否定、不指责、不打击孩子。包括不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指正和强迫修改。这样肯定的态度,是对孩子做作业的正向支持。
当孩子有不会做的题,或者不知该如何进行学习的时候,家长要耐心地引导孩子思考,和他们讨论题目,讨论学习内容。这种鼓励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免除了他们后顾之忧的做法。
起初可用物质奖励,引导正向情绪
在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放了学主动、快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坚持一个星期,就可以给一些物质奖励。
还可以包括孩子在校的课堂作业、午写作业等完成情况。如果老师每天在群里反馈孩子们的作业情况,那么老师没有反馈孩子未完成作业的时候,就可以算作当天的作业完成。
孩子刚上小学,一下子接受那么多的作业任务,有一些小孩是适应不了的。所以必要的物质奖励,可以带给孩子正向的情绪。
一旦正向的情绪和做作业联系起来,孩子写作业时的心情是愉快的,那么就为他们以后独立完成作业开启了高速引擎。
遇到困难形成支持模式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有时会表达自己不会做,或者不想写,或者用各种的借口来拖延。
家长要针对不同情况给孩子不同的支持。
不会做的题,家长指导孩子思考完成。
孩子直接说“不想写”的时候,家长要正向回应:“哦,是这样的啊,我们不想写作业。”
认同孩子的情绪,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支持感。
然后再问他:“是不想做这些作业,还是这会儿不想写作业呢?”
和他讨论,讨论的前提是:作业是必须完成的。怎么写,用多长时间,可以听他的想法。
家长们不要一讨论,就忘记了孩子的作业是必须完成的这一点哈。这是给孩子选择的前提,他能够选择的,只有怎么完成的细节。
主体独立,真正自主完成作业
我们做那么多细节性的工作,就是为了把写作业这件事情,让孩子自己完全的承担起来。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更独立地完成作业,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以至安排、布置自己做作业的时间和进度。
就象小鸟这样,考完期末,就把作业完成。假期里每天一页字贴、一些数学题、读一课英语、背一篇新课文。都是自己安排,自己找时间去做。
哪怕出门旅游一整天,还惦记着晚上回来要完成作业。如果出门不回家,时间来不及,他会在回家以后逐天补上自己的进度的。
学习任务、考试成绩,全部是孩子愿意主动要做好的事情。家长们不要把孩子的学习变成自己的焦虑,给孩子承担的机会,他们的作业更好,成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