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着,是对逝者最深的共情
人的一生当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丧失,比如,我们所爱的人离世,又或者是,我们自己生命的终结。
死亡,是如此的决绝,没有任何余地。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至亲至爱将要离世的时候,都会感到痛苦不堪。
我们大多数人的哀伤。会经由时间的变化,生活的继续,朋友的支持,逐渐的接受、适应并从哀伤中走出来。
但也有一些人,因为无法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内心系统,可能会感受到生活失去了控制,甚至,社会功能都受到了影响。
有位读者朋友回去看望癌症晚期的父亲。妈妈在电话里告诉她,父亲的时间不多了,让她快点回来。
到家后,她看到的父亲,瘦得就像是皮包骨一样,躺在床上也说不了话。父亲好像是睡着的状态,妈妈叫了叫他,看到女儿回来了,父亲的反应却好像被惊吓了一下。
她看到爸爸的样子,也被吓着了。
她觉得,那不像是爸爸。因为印象中的爸爸,高大、强壮,也很有力量。而面前躺着的父亲,牙齿很黑,整个人都萎缩在一起,房间还弥散着一阵来自身体腐坏的异味。
她很想去跟爸爸说说话,但当她一靠近病床的父亲,她就觉得难受。她还有些害怕,她甚至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尽管她很想陪伴着爸爸。
妈妈问她:你怕什么?那是你爸爸呀!
但是,她就是很怕,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怕些什么。同时,她也很自责内疚,觉得自己不应该,不孝顺,她不停批判自己不该这样。
她说,她内心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她觉得爸爸很痛苦,她甚至动过一丝念头,是不是可以帮爸爸早点解脱?但是她不敢,也不可能在众人面前说出来。因为家里的人都认为要尽一切努力,挽救他们亲人的生命。
但是,她总会问自己的内心,这样的挽救,爸爸又是否真的需要。
也许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面对将要离世的亲人,会对自己没能做到的一些事情很自责,然后总想去做点什么,同时又在责怪自己、攻击自己为什么没做到。
比如,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为自己不能哭出来而自责内疚。
有位朋友说 ,她奶奶去世的时候,家人都哭了,但她没有哭。她只是去医院看奶奶的时候,当时看到奶奶虚弱的躺在病床上,那一刻她留下了眼泪,但后来却怎么也哭不出来。
周围的亲戚都说奶奶白疼爱她了,说她不孝。因为奶奶生前最疼的就是她,但是,她就是说不出内心对奶奶的思念。
这是一种哀伤不能的防御,即我们不允许自己哀伤,彷佛哀伤就是在表达同意对方要离我们而去一样。
所以我们的哀伤被压抑下来了。
尤其是我们现在如此快捷的生活节奏,丧礼最多一周就完成了,然后又要重新投入到生活。就这样,我们的哀伤情绪被压抑下来了。但是,这种情绪还在,就像是一个未完成的事件一样,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因为不能哀伤,所以也不愿意接受。
但是,我们忽略了,这可能不是我们亲人的需要,这只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比如,面对癌症晚期的亲人,即使知道治疗的效果已经不大,但我们还是会希望能挽救亲人的生命,哪怕整个治疗的过程很痛苦。
纪慈恩在《演说家》里说过一个故事。
说有老太太的癌细胞扩散,她的女儿就要她去做化疗,老太太就用自残来抵抗,她女儿逼她一次,她就在自己颈动脉割一刀。
当她割到第四刀,她的女儿才含泪不得不放弃。
那位老太太说:“如果有一天,在我生命的最后阶段,我意识不清楚了,我糊涂了,千万千万不要给我治疗,我不想看着我的血,一点点变成黑色,我想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
亲人离开,我们会很痛苦难过。但,这恰好是我们需要去面对的事情,而不是让亲人在临终之前,承受着身体的苦痛来抚慰我们的情绪。
正如文首提及的读者,她无法面对爸爸病重的样子,可能是对爸爸最大的一份共情。
因为她的父亲,也无法面对自己现在的这个样子,所以当父亲看到女儿来到面前时,好像受到惊吓一样,他不想让女儿看到。
因为每个人,都想别人记住自己最好的时刻。
我想起网上看到的一段对话。
爸爸:儿子你觉得爸爸壮吗?
儿子:嗯。
爸爸:你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
儿子:厉害。
爸爸:如果我剃成光头,练少林功夫好吗?
儿子拍手:太好了!
第二天,儿子看到光头的爸爸,高兴地说:爸爸加油,一定要练成高手!
那天,是爸爸去化疗的前一天。
死亡是生命的基础。如果我们不懂得死亡,我们又如何体会生命的美好。无论现实多么沉重,我想,这位爸爸内心一定是希望,他的孩子可以过的幸福。
好好活着,就是对逝者最深的共情;好好活着,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因为离世的亲人,最希望的,是你在这个世上活得精彩。
今天,举国缅怀逝世同胞,致敬战疫中的牺牲的逆行者,他们用生命为世界撑起了生命。清明之际,谨以此文哀悼,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