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恐惧症的成因之谜
文:Joseok
来源: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ID:PSYONLINE)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着排列得密密麻麻的事物比如莲蓬、发酵面团中形成的密集空洞或者蚂蚁、瓢虫等小爬虫,会产生心理排斥感,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头皮发麻、头晕、呕吐的现象。
他们常称自己为密集恐惧症患者。
一、每个人都有密集恐惧倾向
“密集恐惧症”首先在网上频频被网友提起,网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合成图片,为了测试网友对“密集”的忍耐性和恐惧程度,图片刻意放大了那种密密麻麻的感觉。许多人看完都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
而且这种密集恐惧症似乎还有传染性,人们在网络上看到其他人在惊呼评论转发“太恐怖了”,于是忍不住点击了图片,一看之下,即使原来自己觉得不恐惧的东西也变得恐惧起来。
比如莲蓬,生活在水泽之乡的人对莲蓬并不陌生,甚至知道莲蓬里面有美味可口的莲子而心生欢喜,可是当莲蓬作为密集恐惧对象之一出现时,似乎也让人反感起来。
几乎人人都有“密集恐惧症”,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有时候,即使对多孔的照片不害怕的人,在观看这些图片时也会觉得很不舒服。
二、密集恐惧症从何而来
同样都是密集的堆积,为什么我们不会对米饭恶心呢?
因为千百年来“米饭”已作为“安全认证密集物”刻入我们大脑系统。而诸如细小的珠子等密集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虫卵”等,自然觉得无比恶心。
因此,密集恐惧症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导致的。
心理学上并没有“密集恐惧症”这一心理疾病。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密集恐惧症”,这大概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或者童年时期的遭遇。
1.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心理出现恐惧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危险。
我们的祖先在不断地进化过程中,在我们的身体里留下了很多信息。比如对有毒生物视觉特征的反应。
对有毒生物视觉特征的不适感,有利于我们的祖先及时发现和逃避有毒动物的侵害,并通过遗传固定在我们人类的大脑深处。
经研究一些有毒动物,例如蓝环章鱼、巴西游走蛛、内陆太攀蛇、眼镜王蛇以及石头鱼等等有毒的动物图片,和密集恐惧症患者所惧怕的图片或物品在空间频率的对比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由此,密集恐惧症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有毒生物视觉特征的趋避反应。
2.
当物体开始出现腐烂时,肉体逐渐被大量的细菌分解,因此这种腐烂总是会以一种密集的状态呈现出来。
所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密集就代表着死亡和消失。
从人类形成以来,人们就会自觉地认为,人的肉体一旦出现密集的异样,比如受伤发炎时的白色密集物,可能就有腐烂的危险,而如果肉体腐烂,会导致死亡,从此消失不见。
所以,人们对密集物建立了一种自然的排斥,认为麻子般的小点是不正常的危险信号,于是激起了强烈的反感,从而想去躲避那些带洞的东西。
例如,我们出现皮肤感染、受伤时,或被蜜蜂蛰了、蚊子咬了时,肿起的皮肤上往往可以看到那一个个清晰的毛孔或者一排排的小包,会让人觉得难受甚至不舒服、恶心反胃。
3.
有些人的密集恐惧可以追溯到孩提时代。
比如小时候进入向日葵田,却发现向日葵的花盘上长满了蠕动的虫子,密密麻麻地涌动着,从此留下心理阴影,一看到向日葵上整齐排列的葵子就会心里发麻,觉得很恐怖。
三、用更强的心理暗示去克服
“密集恐惧症”在心理医学上没有相关的研究。这种恐惧症,一般是对密集物的一种焦虑、紧张所致。
许多有密集恐惧倾向的人只是对密集物体或密集物体的图片感觉不太舒服,那么克服它很简单,就是解析密集物图片的合成图层,运用更强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它们的无害性。
首先,反复的适应密集图片。这种所谓的“暴露疗法”,适合密集恐怖症特别轻微的群体,要注意需要循序渐进的慢慢适应。
其次是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患者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痛苦就减轻了。
其实,这些密集恐惧物并没有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危害,也没有什么危险性,顺其自然地看待它们,把它们当作一个平常的事物来看待,接受它们的存在,这样就可以打破人们对于密集恐惧物的精神交互作用,克服掉“密集恐惧症”的心理障碍。
-end-
参考资料:
[1] 于荷.为啥会有“密集恐惧症”?[J].家庭科学·新健康,2015,(6):46.
[2] 知乎:密集恐惧症是如何产生的?|绘梦者
作者简介:Joseok,本文已获得公众号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ID:PSYONLINE)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小鲸鱼 耐高温淀粉酶
原作者名: Joseok
转载来源: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ID:PSYONLINE)
原文标题 密集恐惧症的成因之谜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