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视频到底哪里爽了?|减压视频大揭秘
文:那兔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IF实验室」
相信不少读者都在网上看到过《世界上最爽的视频》系列(B站),《一个让人身心放松的短片》系列(腾讯视频),《看了浑身舒服》系列(优酷视频)等等。
举个例子↓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d0512vmnqih
视频只是举例,后面动图更加精彩!
不如意外的话,视频中的部分片段你看着很爽,而其他画面就索然无味,甚至还有那么点密集恐惧或强迫症发作。
想不想知道这些视频看起来究竟为啥爽?(前方多图预警!)
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
01 强迫症嗨图
爽指数:☆☆☆☆
关键词:反熵艺术
知晓率:99%
这种令人神清气爽的画面被称为反熵艺术,由于大脑喜欢尽可能偷懒(节省认知资源),所以充满秩序的东西看起来会无比舒畅。
所以反熵艺术最重要的不是整齐,而是秩序,下面这个图大家感觉一下(密集恐惧预警!)
如上面这幅动图,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你看到的不是上百个点,而是一个协同整体。实景中的这类协同整体,往往带来很魔性的感觉↓
秩序井然的鱼群
但如果鱼群没有一个清晰的秩序呢?结果就会很糟心……
疯了逼的鱼群
不出意外的话,所有知名心理科普专栏都会分析过这类视频或图片为什么看起来让人心情舒畅,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02 刺激寻求
爽指数:☆☆☆
关键词:stim behavior
知晓率:60%
让人爽的视频中,通常包含各种减压玩具的镜头,去年多动症专用筛子,今年大热的指尖陀螺,是此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据说指尖陀螺已经雄霸美亚玩具榜
但是,很多人完全get不到其中爽点啊。还有所谓的水晶泥,像鼻涕一样捏在手里,看着就恶心。(前方高能“鼻涕”预警)
貌似有些人确实会撮鼻涕……
事实上,这类行为在西方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为stim behavior(自我刺激行为),通常是儿童发展领域的研究,因为小孩子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尚未成熟,在负面情绪(尤其是焦虑)产生时,手边有一些小玩具就能帮助缓解这种情绪。
所以,对国外观众来说,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习惯,于是玩减压玩具就像条件反射一样,看到也会有效果啦!
不过,国内的教育方式比较倾向“管教”,而不是用良性行为去“替代”,所以国内朋友多半对此类玩具无感。但下面这个stim玩具,我相信即便是国内用户也会非常有感!!
爽不爽!爽不爽!爽不爽!
03 华丽视效
爽指数:☆☆☆☆☆
关键词:真实感
知晓率:40%
当我们谈论对机器人的好感时,经常谈到一个恐怖谷效应,即越像人类的机器人我们越有好感,但当超过一个限度,则会让人产生不安。
其实细细体会一下,我们看视频时有类似现象。分辨率越高,场景越接近真实世界,主观体验就越好。用过视网膜屏幕之后,谁还能接受能像素感人的显示屏?
所以,我们更愿意看一些做的非常逼真的东西。
当年多少人看着电影版擎天柱变形入迷,但抱歉,只有威震天
因为擎天柱变形时间太长,gif超过2m上限……
不过小视频肯定没有这种大制作,一般包含的是以下魔性视觉效果↓
完美的字形是一方面,但也要有锋利的边缘对比度才爽
04 出人意料
爽指数:☆☆☆☆☆
关键词:新奇刺激
知晓率:20%
好奇心人皆有之,但随着见识过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多东西看久了就腻了不愿意再关注了。连婴儿都有这种“喜新厌旧”,心理学研究称之为“去注意力”范式。(注:因为婴儿不会说话,我们只能通过行为判断其心理活动,当婴儿盯着目标看的时间越来越短,就是发生了“去注意”,如果一个小变化导致婴儿盯着目标看的时间恢复,我们就可以推断他注意到了这种变化。)
总之,新奇的东西谁都会愿意多看几眼,不如记录一下下面的图你看了多少次吧!
少于三遍算我输!
少于三遍算我输!
少于三遍算我输!
05 因果知觉
爽指数:☆☆☆
关键词:控制感
知晓率:1%
这类内容看起来虽然不是特别爽,当一下的知识,保证你在99%的心理学科普专栏都没见过。
因为……研究这个方向的人太少了。
相比研究者较少,对因果的认知,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技能。人类需要感知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因果,当一旦能掌控因果关系,就会有很强的控制感。
国外的感统训练中,就有一类装置被称为因果玩具(causal tool),就是帮助小朋友体验自己对无外界的控制的。
不过说起来,到真的不是什么高端的东西,无非就是一按按钮就会引发固定的反应。
看一看一下动图,你是否体验到控制感油然而生?
一抹就乖乖变色哦~
随意蹂躏~
速效黑水丸!
怎么样,看完是不是心情舒畅了许多?
其实,通常看着爽并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以上五种因素的组合。
是不是顿时感觉自己词汇量增加不少,不用再“一爽以蔽之”了?
还有哪些你看着爽的东西我没说到吗,快留言告诉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