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子车祸苏醒后获8重人格?| 我们聊一聊“人格障碍”
文:陈灿锐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英国43岁女子马尔切·德尔索尔(Marcela Del Sol)写书记录自己车祸后获得的8重人格,深度剖析一个多重人格障碍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据悉,2013年7月中旬,马尔切驾车在卡尔斯镇的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精神受到严重创伤,醒来后发现自己患上多重人格障碍症。从此,她的生活呈现出由C、L、T、M、M/B和A&B等性格主导的多种状态。
生病后的马尔切常常不记得自己做过什么,还会不自觉地穿男人的衣服。她时而在网络上上传一些自己穿着曝露的照片,时而变得传统、沙文主义,活像一名男子。她的多重性格跨越了不同的年龄段,也跨越了性别。有时,她的种种表现甚至超越了身体限制,连近视镜都不需要戴了。
马尔切表示很喜欢自己的多重性格,她说:“虽然我不希望自己生病,但我却很感激自己拥有这些性格。渐渐地,我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状态。多重性格还帮助我发现了很多我之前在自己身上没有发现的天赋。”
“多重人格”是个神秘而让人好奇的词,在心理学中归属于人格障碍中的一类,今天,我们就来撩一撩“人格障碍”的面纱。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态。
严重躯体疾病,伤残,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灾难性生活体验之后发生的人格特征偏离,应列入相应疾病的人格改变。儿童少年期的行为异常或成年后的人格特征篇离尚不影响其社会功能时,暂不诊断为人格障碍。
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认为某些机构如监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率高;Langer和Michael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Leightons则认为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总发生率大三倍。
常见类型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等。
病因、病理、病机
迄今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在素质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家系调查资料提示先证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双生子与寄养子调查结果都支持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观点,但家庭、社会环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
二、脑发育因素: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型性格障碍的人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神经心理学测验也提示轻微脑功能损害。脑电图显示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成熟型,Williams发现常有攻击行为的男人中,57%具有异常脑电图,且多表现在前颞区,他认为问题可能在肉状态激活系统或边缘系统。
三、环境因素: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大脑发育未成熟,有较大可塑性,强烈的精神刺激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缺乏家庭正确教养或父母的爱记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Patridge强调病态社会的不良影响,他认为健康的社会是避免发生精神破裂的屏障,恶劣的社会风尚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均可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与人格障碍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三、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以高度的自我中心、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情感浮浅,易受暗示。
六、悖德型人格障碍: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七、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好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八、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惯于隐藏内心的忿懑和仇恨。对分配给他们的事情,当面答应,唯唯诺诺,心里却在想方设法拖拉敷衍,常常找借口故意把事情搞糟。
多数学者认为:随年龄增长,幸免有逐渐趋向缓和的倾向。Tolle发现人格障碍的病程经过不一致,约1/3发生社会退缩和不断增长的不正常;1/3在适应环境能力方面有轻度改善;1/3的精神活动仍有部分受损。Whiteley指出有下列情况者预后良好:
①既往在学校学习成绩良好者;
②既往工作和人际关系良好者;
③伴有情感体验能力者;
④参与其所属社区各项活动者。
也有报告:到晚年因暴力和自杀而亡者较多。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二版》中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要符合下述三项:
1.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表现在情感、警觉性、冲动控制、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2.具有的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性的,不限于精神疾病发作期。
3.其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致使其社会适应不良。
二、严重程度标准符合下述两项之一:
1.社交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
2、主观上感到痛苦。
三、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现年18岁以上。
四、排除标准人格障碍不是由下列疾病引起:
1、严重躯体疾病;
2、脑器质性疾病;
3、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
4.严重的或灾难性精神刺激。
本文转自“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 http://www.psyheartbbs.org/forum.php >,转载清注明作者姓名及转自微信公众号: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图片来自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