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肆虐巴黎,谁在为它而战?
编者按:法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9时左右,巴黎多个地点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截至发稿时,确认的死亡人数已上升到149人。据最新消息,伊斯兰国(IS)已承认对恐怖袭击负责。在IS遭遇全球普遍谴责和愤慨的背景下,为何有人为它而战?我们找来了心理专家Paul Thagard的一篇评论,从心理需求的层面解析这一现象。
原文标题:Why are Some People Eager to Fight for the Islamic State?
文章来自:PsychologyToday 翻译:Jack童 作者:Paul Thagard
为何成千上万来自欧洲和北美的外籍男女,自愿奔赴叙利亚和伊拉克支援“伊斯兰国(IS)”呢?他们做出的决定,真的如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说,是预期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抉择吗?他们是在用某些心理学家所说的“快速节省性启发思维”,决定如何付出生命吗?我的答案恰恰不同:外国人甘愿为“伊斯兰国”而战,原因在于伊斯兰国恰好与他们的根本价值观及信仰相吻合——即情感认同。
2014年6月28日,在刚占领不久的伊拉克城市摩索尔,阿尔·巴格达迪宣布“伊斯兰国”正式成立,并取代之前的伊拉克及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ISIL)。
要想弄清楚“伊斯兰国”成功的原因,就必需理解它们的意识形态,也就是主宰其思想与行为的观念体系。观念与情感的结合会形成价值观,比如伊斯兰精神意识形态中的某些观念也会产生负面价值观。
以下的价值观示意图显示了“伊斯兰国”意识形态的观念与情感结构:
上述图表显示的价值观体系,对大部分人而言有些怪异,但对西方国家那些叛逆的年轻穆斯林却是吸引的。当他们观看“伊斯兰国”制作的视频或文学作品时,大受鼓舞,认为为“伊斯兰国”而战,根本不用盘算期望效用问题,也不会运用启发性思维,而与我们大部分人面临重要抉择时的反应大同小异。相反,由于“伊斯兰国”意识形态与那些愤青们的欲望和信仰相符,这一意识形态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并由此令他们自愿参战,甚至有些人还命丧伊拉克和叙利亚。
奥巴马总统谈及与“伊斯兰国”的战斗时说过:“意识形态不能用枪杆子打败,只能用更好的观念来击垮它们。”要打败一种意识形态,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深入理解构成它的精神结构,如上述价值观示意图中显示的观念体系,办法之二,则是弄清楚某种意识形态的魅力何在——即它的情感认同。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