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心享 | 如何打破冷战,与伴侣重建爱与理解
作者:杨意
编辑:葡萄、王昕怡
排版:王昕怡
校对:zz
来源:微信公众号:杨意谈心 (ID:DrYiYang)
在亲密关系的长河里,每一次涟漪都可能是内心深处情感的折射。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悄然积压的情绪,往往会在某个瞬间化作激烈的碰撞。
接下来的这段心理咨询实录,将带你窥见亲密关系中那些关于理解、沟通与成长的温暖启示,让我们一同在对话中寻找化解矛盾、滋养情感的钥匙。
01
读懂伴侣怒吼下的潜台词
来访者:杨老师好,我这次来是想咨询和先生的关系。
我先生前段时间离职,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我工作比较忙,所以近期是他负责辅导孩子作业。
有几次我回家后,都发现孩子作业没有完成,于是问先生怎么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他说:“我已经问过孩子有没有完成,孩子说完成了。”我多和他说几句低年段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监督,他就冲我大吼:“你不要说了!”他以前从没这么大声吼过我,所以我很受伤,但也没有进一步争论。
第二天,我主动在微信上和先生发了很长一段文字去沟通,认可了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表达孩子小需要家长引导,并希望他能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但他很久没有回复,在我的追问下才简单回复一句“按时完成作业是好习惯要监督”我觉得他没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又无计可施。当前和先生还是不怎么说话的冷战状态,所以想来听听老师的建议。
杨老师:透过你的讲述,我能感受到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在情绪非常激烈时,你还能克制地选择先停下来而非大吵一架,这很难得。
第二天你又非常冷静、真诚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可以感觉到你有很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这样,即使对方站在原地不动,因为你有沟通意愿,也能让局面往前推动一步。
同时,你也会失落,毕竟自己主动发消息去沟通,却没有得到对方及时、充分地回应。你分析了你们之间的沟通风格以及现阶段对孩子的教育理念的差异,也表达了夫妻间遇到不同意见时,需要双方更多沟通。而你先生在这三点上,都没有清晰地回应,只是聚焦在孩子完成作业上做回复。
来访者:是的。
杨老师:因为信息有限,我只能猜测,我猜这件事是先生一段时间积压情绪的爆发,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你来回忆一下。因为先生有反常地吼你,可能是他状态不稳定,毕竟离职创业对大多数人来说都需要很大勇气。
来访者:这确实需要我好好思索。
杨老师:而且他下一步计划还不明确,可能难以面对自己或是面对你,也可能担心你觉得他对家的贡献不够。所以当你在孩子作业上暗示他不负责时,他内心积压的负面想法可能会爆发出来了,比如担心你是怎么看待他的。
02
伴侣间由单向期待到创建共识
杨老师:我想问问你的内心会不会有一种想法:“要是先生不离职,我工作上的自由度会更大,但现在我别无选择,工作压力再大都要坚持,这都是他导致的。”
来访者: 他刚离职的时候我没有这种想法,但当两个人有矛盾时,内心就会觉得我为了这个家工作到很晚,已经很辛苦了,而他在家经常看手机不说,在照顾、教育孩子方面至少也要多付出一点吧,有时候真的很委屈。
杨老师:这是一个很真实的心态,你觉得他既然离职了,家庭责任就要重新分配:他在家里要承担更多,而你在家里可以承担少一些。但如果他没有主动承担更多家庭事务,你会觉得不公平,心生埋怨。这我可以理解。在商量离职时,你们有谈到他要多分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吗?
来访者:当时没有,因为那时候我婆婆也在帮忙照顾孩子,而且我们觉得他很快会找到下一份工作。但现在婆婆回去了,情况不太一样。
杨老师:对,现在问题是你们之间的任务分配之前没有商量过,只是你心里面觉得他应该主动多承担孩子教育,但他心里可能没有明确知道你希望他承担的范围。比如呀,他可能觉得自己的职责就是提醒,而不是要把孩子的作业翻一遍检查。如果是这样,这与没有责任心不太能划等号。
所以当他听到你指责他不负责,他可能会有点不服气。我想你们可以用比较友好的方式,重新商量怎样一起面对新的生活形态——比如你在工作中可能会付出更多,他要更上心孩子的事情,包括日常辅导孩子,放假安排课外班,接送等等。这样就不会只是你心里在期待,但他不知道你期待他做的具体内容。
来访者:是这样的,谢谢老师。
03
求同存异,用肯定视角和伴侣交流
来访者:其实在吵完后我就开始反思,而且他现在早上都会给我做早饭,我也看到他有在教孩子写作业,我内心是很感动的。但关键是我始终没有办法引导他表达自己的心声,他是一个不说但是会做的人,所以有时候我不知道他的想法。
杨老师:对,因为你说他是用行为而非语言表达的人,所以你也可以试着用他的行动来理解他。比如他不会跟你说:“我赞同你的说法。”但你注意到他已经照着做了。这时候你有没有给他一个肯定,让他的行为得到回应,形成正向的反馈?
来访者:没有,因为我们还是冷战状态,我主动发了信息,但他的回应不是很积极,所以我就不想再主动了。
杨老师:可以理解,但这一刻你和他重叠了,你心里感受到,但就是不表达。因为你们双方心里都有股劲儿拧着,所以也许可以去体会——有些人在有些情景之下就是会呈现出不愿表达的状况。
同时,你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做法。如果你想的话,你可以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发短信给他:“吃你做的早饭觉得好贴心,我注意到你这几天都有检查孩子的作业,谢谢你把我话听进去。”
你的强项是语言表达,他的强项是行为表达,当他用行为表达的时候,你可以提醒自己:“他本来就不会用语言回应,他的语言就是行为,所以他已经做出回应了。”
来访者:我内心还是有一点倔强,因为以前闹矛盾都是他来哄我,但确实听老师说完,想想让步不一定代表谁错了。而且之前我跟他说我工作上压力大,他也会说大不了回家一起创业,其实有给我安全感。
杨老师:以前他会哄你,但这时候他自己的状态不太好,就更需要你正面一些,给他安全感。而且现在的时间节点很关键,整个家庭都在面临挑战,如果你能提供稳定和积极,是非常有价值的。
当先生迷茫、焦虑、觉得自己失败时,他会更加退缩,更不表达。如果你又因为他的退缩和不表达而生他的气,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如果你多给先生一些肯定和感谢,让他感觉到哪怕暂时没有工作,他也是对家庭有贡献的,那他会更有安全感,更愿意向你讲他的想法。
来访者:好的,谢谢老师。 今天的咨询给了我很多思考和收获:一是思考先生的变化,思考从什么时候开始,先生内心积压了这么多压力;二是觉察自己对先生的评判,看到他在行动上的付出,以及不同的教育理念间如何达到平衡;三是调整自身状态,如果我能尽量保持正向的状态,那对于家庭氛围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杨老师:谢谢你的总结,我在你们家庭里看到了很多力量和希望,现在这个节点上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要跟着适应,所以一定会不容易,需要比较强的觉察和自律,往前走会走出一片天地来,祝福你们。
小编感言:
在家庭变动来临时,需要一起探讨家庭分工要如何调整,将心底的期待化作携手前行的勇气。有矛盾时跨越心中的对立,让心底的感动顺畅地流淌,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愿我们都能在亲密关系中,给彼此安全和力量。
作者简介:杨意,临床心理学家、督导。牛津大学硕士,康奈尔大学博士,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后。受聘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督导师培训项目督导师,兼哈佛大学教学医院麻省总医院跨文化学生情绪健康中心中国心理教育主任。著《我的孩子抑郁了 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临床心理学家陪您炼就让生活更好的内心。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杨意谈心 (ID:DrYiYang),临床心理学家陪您练就让生活更好的内心。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杨意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杨意谈心 (ID:DrYiYang)
原文标题 心语心享 | 如何打破冷战,与伴侣重建爱与理解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