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有自杀倾向的人不寻求帮助?
作者:Konrad Michel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心舍(ID:psychouse)
每年,全球有数十万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其中许多人在采取行动前从未寻求过帮助。即使在心理健康服务完善的国家,如丹麦,仍有超过50%的自杀者未曾接触过专业支持。
这是为什么?当一个人身处危机,将自杀视为“合乎逻辑”的选择时,寻求帮助可能显得毫无意义。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并介绍一种创新的干预方式——视频技术如何帮助人们走出自杀的阴影。
01
自杀为何被视为“正常”选择?
1.自杀的“自我一致性”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自我一致”(ego-syntonic),指的是某种行为或想法与个人的自我认知相符,感觉“自然”或“合理”。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来说,当他们深陷心理痛苦、自我否定或无用感时,自杀可能被视为一种“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极端的心理危机中,个体的思维会进入一种“隧道视野”,认为自杀是结束痛苦的唯一出路。一项针对8400名有自杀念头者的调查显示,75%的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心理治疗;另一项研究发现,52%的自杀未遂者认为“没人能阻止他们”。这种信念让寻求帮助变得多余,甚至不可想象。
2.“系统1”与“系统2”的失衡
心理学家提出了“双加工理论”,将我们的思维分为两种模式:
系统1:快速、直觉性的自动思维,负责日常决策。
系统2:慢速、理性的有意识思考,用于复杂或非常规情境。
在自杀倾向的发展过程中,系统1主导了思维,驱使个体将自杀视为“合理”目标,而系统2未能及时介入,阻止这一致命选择。令人唏嘘的是,许多幸存者在实施自杀行为后立即意识到错误——比如从金门大桥或伯尔尼阿勒河高桥跳下的幸存者,他们在跳下的瞬间往往感到后悔。这种“开关现象”表明,系统2可能在行为发生后才被激活,但已为时已晚。
02
寻求帮助的障碍
除了内在的心理机制,还有许多外在因素阻碍了人们寻求帮助:
社会污名:心理健康问题常被贴上“软弱”或“羞耻”的标签,让人羞于开口。
对强制治疗的恐惧:担心被送往精神病院或接受非自愿治疗,削弱了对医疗系统的信任。
资源匮乏:在一些地区,心理健康服务不足或难以获取。
内在信念:许多人认为自己的痛苦“无解”,或专业帮助无效。
此外,传统医学模型将自杀视为精神疾病的症状,倾向于通过诊断和药物解决问题,却往往忽视了个体的主观体验。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方式,可能让患者感到被误解,进一步疏远医疗系统。
03
创新干预:视频技术如何改变局面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心理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ASSIP(尝试自杀短期干预计划)的治疗方法。这是一种以人为本、强调协作的短期干预,仅需三节治疗,就能显著降低自杀风险。其核心在于视频回放技术,帮助患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自杀念头。
1.视频回放如何起作用?
记录与回放:在第一次治疗中,患者讲述自己的自杀经历,过程被录制成视频。在第二次治疗中,患者与治疗师一起回看这段视频,从“旁观者”视角观察自己的叙述。
激活理性思维:这种方法让患者暂时跳出“隧道视野”,用系统2的理性思维重新审视自杀念头的“合理性”。他们开始意识到,自杀并非唯一出路,而是危机中的一种误导性选择。
识别预警信号:通过视频,患者学会识别触发自杀念头的场景和情绪,制定安全计划以应对未来的危机。
2.惊人的效果!
在一项涉及120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ASSIP在两年内将自杀再尝试的风险降低了80%!一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写道:
“观看视频让我意识到,自杀念头是多么‘愚蠢’。我开始与朋友交流,梳理自己的情绪,感觉比以前好多了。谢谢你们!” ——R.W.
这种方法不仅帮助患者理解自杀念头的心理根源,还增强了他们对自身脆弱性的觉察,学会在危机来临前采取行动。
04
超越传统:以人为本的自杀预防
传统医学模型将自杀视为疾病,强调诊断和治疗,却往往忽略了患者的主观体验。每个人的自杀念头都是高度个人化的,背后有独特的触发因素和心理动态。因此,未来的自杀预防需要:
1.协作治疗:治疗师与患者共同探索自杀念头的根源,建立信任的治疗联盟。
2.叙事方法:通过倾听患者的个人故事,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脆弱性,识别预警信号。
3.减少污名:通过公共教育,让人们更愿意在危机早期寻求帮助。
4.创新工具:推广ASSIP等以人为本的干预方式,利用视频技术等创新手段增强治疗效果。
05
写在最后
成千上万的人在未寻求帮助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部分原因是他们将自杀视为与自我一致的“合理”目标。社会污名、医疗系统的局限以及内在信念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然而,像ASSIP这样的创新方法表明,通过协作和个性化的干预,我们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理模式,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在经历心理危机,请记住:你并不孤单,寻求帮助是勇敢的第一步。拨打当地的心理热线,或与可信赖的人分享你的感受,可能是改变一切的开始。
参考文献:
Kuramoto-Crawford, S.J., B. Han, and R.T. McKeon, Self-Reported Reasons for Not Receiving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in Adults With Serious Suicidal Thoughts. J Clin Psychiatry, 2017. 78(6): p. e631-e637.
Michel, K., L. Valach, and V. Waeber, Understanding deliberate self-harm: The patients' views. Crisis, 1994. 15(4): p. 172-178.
Due, A.S., et al., People who die by suicide without having attended hospital-based psychiatric care: Who are the ones that do not seek help?J Affect Disord, 2025. 368: p. 655-664.
作者简介:Konrad Michel,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心舍(ID:psychouse),为专业人员提供专业、高品质的文章、课程信息;为大众提供靠谱的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官网:www.psychouse.cn。
原作者名: Konrad Michel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北京心舍(ID:psychouse)
原文标题 为什么许多有自杀倾向的人不寻求帮助?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