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妈妈|谁来帮助母亲养育后代?论「合作喂养」的重要性
5月份即将迎来母亲节,“母亲”自小就是跟警察、医生一样,天生带有使命感的身份,无数人讴歌母爱的伟大,她们养儿育女的辛苦却鲜有人能真正分担。
需不需要有人帮助母亲一起养育后代,分担教养的压力?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探究一下~

◎图源Pexels
01
恋爱选择权,到底在谁手里?
在成为母亲之前,女性都要经过恋爱的洗礼。挑选伴侣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部分运气成分在。
如今很多女性陷入恋爱困局,学历、彩礼、房、车,婚后是否与父母同住……一个朋友就曾对此愤愤不平——怎么还全世界的挑上了?
几年后,他谈了女朋友,再问他,他说:做女生真的挺不容易,每个月生理期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做,嘴唇脸色发白,身体虚弱的看着都心疼;到了适婚年龄找工作也是问题,用人部门总会旁敲侧击的打听,要不要生孩子?着不着急生孩子?小孩几岁了?需要照顾吗?
女朋友打小就被父母当成男孩子养,谈恋爱时就看出她非常自立自强,但越是坚强,朋友越能看到做女生的不容易。曾经有一份做课程顾问的工作,总会被形形色色的人试图约出去吃饭,其中不乏已婚的、大十几岁的。
前几天我们聊天时,他突然蹦出一句:我现在理解了,该挑!她们占据的生产资料太少了,要给自己加固安全感,这是存在于进化论中的基因选择,想想房子、想想工作和未来,我有时候都缺少安全感,她更是!
人心都是向好的,女性一旦进入一段感情,潜意识里不排除跟这个人生儿育女的可能,但生儿育女需要什么?
▷足够的食物,或者营养丰富的食物
▷安全的住所,或者温暖舒适的住所
▷养育的帮手,或者无微不至的照料
这些生存要素构成了最基础的安全感。

◎图源Pexels
《正念教养》一书这样解释:物质支持和情绪支持都与积极的母性行为密切相关。
书中还说:由于人类母亲必须获得足够的帮助才能抚养幼儿,这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我们进化出对社会支持的敏感性。
任何一个怀孕的女性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谁能够帮我一起抚养孩子?评估可能的人选并确保安全性来帮助其照顾婴儿,己经成为母亲高度适应后发展出来的技能(Hrdy,2009)。
在狩猎采集时代,没有这些生存保障就等同于每天都在与残酷的大自然进行赌博,没有人想重复这场赌局,赌输一次就要销号重启。这是历史的选择,是进化的结果。
当然,现在还普遍存在着“彩礼过高”、“失去了在身边构建亲密关系的能力”等社会现象,年轻人逐渐对两性关系失去信心和耐心,占据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机会的男性也在艰苦度日。
双方各有苦衷,选择权到底在谁手里?
我们只能说,社会仍在发展,人类既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家,又是被历史洪流裹挟着前进、身不由己的江中浪花。
02
回溯历史,找找答案
让我们重新回归“母亲养育”的话题。
你想没想过这个问题:为何人类会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生长缓慢、大脑袋的后代,而且他们需要完全依靠父母照顾才能生存,并且出生后很多年仍然需要父母的持续照顾?
Hrdy的回答是,母亲通常需要找到额外的帮助才能养育孩子。
人类幼儿从出生到成熟,需要大量的食物和照料资源才能生存。即使与我们的近亲灵长类动物类人猿相比,人类幼儿依靠父母照顾的时间也要长很多。

但是,即便人类幼儿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更长的照顾时间,实际上,人类的繁殖频率却比类人猿高很多。(现代狩猎采集时期的母亲平均3~4年生育一次,类人猿母亲则6年生育一次。)
那么,明明养育后代的代价更高,为何人类母亲在养育后代方面却进化得比类人猿更成功?
Hrdy的回答很简单:人类有更好的帮手。合作喂养——养育过程中的额外帮助——可以解释为何我们的祖先可以繁殖后代并将他们抚养长大(Hrdy, 2009)。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结论,在人类社会习以为常的养育方式可能是人类无数次进化的结果,是其他种族绝对无法做到的命运般的选择。
而母亲最好的帮手,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外)祖母。(感兴趣可以阅读《正念养育》原文哦,在此不多做赘述,可在文末联系心泉小助理获取电子书)
但是,当一个母亲认识到这种支持是不充分的时候,她对孩子的投入就会减少,有时甚至会抛弃自己的孩子(Hrdy,2009)。
对于母亲来说,这往往是走投无路的选择,当然也是极其痛苦的选择。但是,人类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而类人猿在这方面的表现尚不清楚。
这就让人类社会显得更有张力,更富有故事性,在整个地球无数种族中成为地球母亲养育的最闪亮的那个崽。“最称职的母亲”和“最不称职的母亲”都诞生于人类之中。
“养育孩子”也成为人类社会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仅次于爱情。

◎图源《阿甘正传》
03
正念如何产生助益?
如果说有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亲子关系的枷锁,我愿意称之为正念。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而“正念教养”就是将正念与养育孩子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看得见摸的着,能让每个家庭拿来即用的养育方法。
比如,许多母亲都认为自己“应该”能够应付教养需求,却根本没想过自己能得到什么帮助或考虑到自己同时肩负的其他重任。
在正念教养团队中,获得社会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不要老是想“我哪里出错了?” 或者“为什么我不能应付这些?” 我们鼓励妈妈们这样问:“我现在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支持能够帮助我?”
这就是『合作喂养』。
《正念教养》一书中指出:
在自然界,类人猿母亲从来不会将自己的幼儿托给另一个类人猿“保姆”,这是因为它的幼崽可能会被其他族群中的雄性杀掉,或者被另一个雌性偷走。
但在人类种群,母亲会在单独留下幼儿和将幼儿交给值得信任的亲属看管之间进行风险评估。由于增加了繁殖成功率、提高了幼儿的存活率,这个特质——愿意信任并将幼儿交给他人——得以在漫长的进化选择中保留下来(Hrdy, 2009)。
相信你还能记得,你在(外)祖母怀抱里,她脸上露出的微笑,以及在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一众亲人中受到的关怀。
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对社会支持的敏感性严重下降。如果母亲认识到没有充沛的外部支持来帮助自己抚养婴儿,那么她对婴儿的承诺就会受到影响。

◎图源Pexels
小韩是一个新生婴儿的母亲,家里还有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她对自己非常失望,因为她觉得无法从两个孩子身上获得乐趣。丈夫忙于工作和其他事情,公婆和自己的父母也都不在身边,大部分时间都是她独自照顾孩子,同时她还找了一份兼职工作(虽然丈夫曾劝她放弃),小韩觉得自己能应付这一切,但光是照顾孩子就已经让她每天精疲力竭。
这种对立——一方面从思想上认为“我能应对”,但另一方面,情绪上己经不堪重负,暗自垂泪、沮丧或者内疚——经常在来访者中出现。
这些妈妈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应该对应付孩子和工作从容不迫,毫无怨言,但她们的情绪已然濒临崩溃。
现代西方社会中家庭以外的有偿看护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看护——保姆、日托、学校教师、校外课程——已经取代了亲我或异亲的看护。
但在中国,低收入群体、或者向往高质量照料的家庭依然无法完全依赖这些方式。妈妈们经常会对自己的育儿选择感到焦虑和内疚。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扰,建议先从正念训练做起,正念的目的不是消除这些矛盾和对立,而是帮助我们学习有意识地体验和觉察自己的行动模式,重获平衡。
希望每个妈妈都可以更加仁慈地对待自己。

◎图源Pexels
责任编辑:微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