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有人际关系的烦恼,都可以用这4个字解决
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Take It Eeeeasy(ID:gh_4d2b714c6a4a)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
善用“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八字箴言,可以有效解决人生80%的烦恼。
虽然只是一句有些过于武断的梗,但话糙理不糙,用学术的语言,“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可以解释为——
“不让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不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
这在心理学领域,属于课题分离(The separation of tasks)的主张。
01
什么是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做到“课题分离”,即分清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
用通俗方式阐释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提出,“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小编荐书:被讨厌的勇气
02
如何分清这是谁的课题?
标准一: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承担?
标准二:自己是否能控制该选择?
比如,对于亲子之间常见的关于学习的矛盾——父母希望孩子认真学习,成绩优异;而孩子对成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主动学习。
如果套用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学习成绩的结果最终由孩子承担,“学还是不学”这一选择由孩子控制。
那么这一课题就是孩子的课题。只有孩子主动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03
哪些烦恼,属于你妄加干涉了别人的课题?
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包括要求对方的想法行为符合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设身处地想象对方的心理活动。
一、要求对方的想法行为符合自己的期望
在想法上,要求得到对方的认可。
人是社会的动物。被需要,被认可是每一个人存在于人类社会时都会存在的需求。而正常的需求并不等同于霸道的要求。
如果强行要求对方认可肯定自己,则属于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
体现在爱情上——
“我这么喜欢TA,TA为什么不能也喜欢我啊。”
你喜欢TA是你的课题,而TA喜不喜欢你是TA的课题。
你可以做好自己的课题——好好爱TA,但不能控制对方的课题——必须爱你。
图丨最好的我们
体现在友情上——
“我的朋友为什么要和我讨厌的人玩?”
你选择与TA交朋友是你的课题,TA选择和谁交朋友是TA的课题。
以自己的意愿出发限制朋友的交友范围,是分不清自己与朋友的课题,占有欲过盛的表现。
“为什么我总是主动的一方,却得不到我的朋友相等的回应?”
你对朋友的付出是你的课题,TA对你的付出是TA的课题。单方面付出后要求对方有同等的回应,同样是分不清自己与朋友的课题,对友情的期望值过高的表现。
如果你为朋友付出时原本就是快乐的,那么不必将回报当作期望。
如果你为朋友付出已经感受不到快乐了,那么也不必强迫自己付出。
在行为上,要求对方不做和自己观念不符的行为。
如果对方的行为的确违反了法律道德那么可以单独讨论,但不少人的烦恼,仅仅来自于对方的行为与自己观念不符:
“我还非常不喜欢班里的环境,有各种各样不理解的人和事,比如总是因为小事而哭的人,比如一个人同时喜欢好几个人的人,还有天天爱往男生堆里钻的女生,天天抄作业的人,我也不想管,但是他们就在我身边,我真的没办法做到宽宏大量,我好像真的很小气。”
对方的行为是对方的课题。
“同时喜欢好几个人的人”需要面对自己纠结的内心的结果,
“天天爱往男生堆里钻的女生”需要面对更好的异性缘以及可能因此产生的流言蜚语的结果,
“天天抄作业的人”需要面对因为抄作业没有学懂知识考试无法通过的结果……
而这些,都与“你”,这个第三方毫无关系。
你既不需要承担与之相关的结果,也无法控制对方的选择,为此烦恼只是在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
二、过度为他人考虑
与前一种情况相比,这一“妄加干涉对方课题”的方式更为隐匿。
人们总提倡“换位思考”,对他人多一份理解,但如果因为自己提前设想了对方的心理活动,担心可能给对方带来的困扰,反而忧虑过度,影响了自己的行为,也是一种分不清自己与他人课题的表现。
图丨荒野会谈
01 高敏感,玻璃心
“我觉得她真的人特别好也对我特别好,我特别喜欢她,但是我回家之后就开始反思觉得自己在聊天的时候做得不是特别好,没有特别注意倾听。也很担心自己说错了话,会让她反感。
我很担心她会不会哪天觉得我不好,跟我聊天交往不开心就不跟我玩了。”
“当好她的朋友”是你可以控制的,是你的课题。
而“和你交朋友”是她可以控制的,是她的课题。
你所需要做的,是与她交往的时候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而她究竟喜不喜欢你,愿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不受你的控制,也不需要你因此忧虑。
02 不敢提出请求
我想找朋友一起看电影,但是看她总是很忙的样子,我担心如果自己提出了这个想法,她即使还有很多事情却仍然迁就我勉强同意,其实心里并不开心。
我不敢主动提出加对方的微信。如果对方拒绝了我我也很难过,如果对方没有拒绝我我也会担心他只是照顾我的面子勉强同意,因为我也会勉强同意别人的请求。
提出请求是你所能控制的选择,是你的课题,而同意或拒绝是对方所能控制的选择,是对方的课题。
如果因为勉强同意而使对方受到了负面影响,结果会由对方,而不是你来承担。
自己设身处地预设了对方的选择并因此不敢提出自己的请求,其实也是“妄加干涉对方课题”的表现。
勇于索取,能被拒绝,相信对方拥有处理好自己课题的能力,才是更加健康的心态。
图丨荒野会谈
与之相对,对方强行要求你符合TA的预期,或对方设身处地想象你的处境从而影响了TA的想法行为,是自己的课题被他人干涉的表现,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烦恼。
04
我可以做什么?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这不是我的课题,意味着我无能为力吗?”
“课题分离”并非意味着悲观的人际交往态度——似乎不属于自己的课题,自己就只能被动接受,无能为力。
相反,虽然可能被拒绝,但仍然要勇于索取。
虽然选择的权力仍然在对方手里,但每个人可以保持合适的心理预期,通过做好自己的课题,影响对方在课题中的选择。
仍然以亲子关系中的学习问题为例。
父母不能妄加干涉孩子的课题,强迫孩子学习,但可以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自己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写在最后
《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希望你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课题分离”的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需要,勇敢拒绝。
让人际交往为自己带来自由,而非惶惶不可终日的担忧。
作者简介:TIE。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Take It Eeeeasy(ID:gh_4d2b714c6a4a),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TIE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Take It Eeeeasy(ID:gh_4d2b714c6a4a)
原文标题 你所有人际关系的烦恼,都可以用这4个字解决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