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总是“改不了”?——保守倾向(Conservatism) / 退缩偏差(Regressive Bias)
作者:懒残大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极懒产品经理(ID:Sir_Lazy)
你应该遇到或者听到过这样的事:
有时,市场趋势表明某只股票具有极高的增长潜力,但你却仍然固执己见,认为它不值得投资,因为在过去,这只股票一直表现平平,于是你丧失了一次投资发财的好机会。
有时,你看到市场上类似产品爆火,但你仍然觉得自己还是观望比较好,毕竟创业的成功概率很低,迟迟不敢行动,于是你浪费了一次创业的好机会。
天气预报说暴雨将至,但你还是觉得,以前天气预报也误报过,而且之前几天天气都很好,所以我就是不带伞出门,结果被淋成落汤鸡。
这些例子都源自保守倾向,而人们在面对新信息时,会倾向于低估它的影响,依赖过去的认知模式,而不愿意迅速调整自己的信念。
这种心理偏差,不仅影响个体决策,还能影响经济、社会甚至科技发展的速度。
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认知偏差呢?
欢迎来到《极懒产品经理》II——跟着产品经理学认知偏差系列。在这里,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那些看似不起眼却深刻影响用户行为的心理机制。今天,我们来聊聊保守倾向(Conservatism Bias),也被称为退缩偏差(Regressive Bias)。这是一种让人们在面对新信息时,依然固守旧有观念、调整幅度远远不够的心理现象。我们会深入探讨保守倾向的成因、心理学实验、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利用或规避这一认知偏差。
01
为什么会发生保守倾向?
1. 认知惯性:大脑的“懒惰模式”
大家要知道,人类的思维系统有一个特点:趋向于最小化认知负担。
当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对世界的理解体系,或者说是认知结构,我们的大脑更愿意使用旧有认知模式,而不是频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信念——那多累啊。
而且,新信息的进入会让我们感到不适和认知冲突,于是我们大脑最后决定,选择“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这是一种本能。
所以年轻时你有闯劲,对新事物很接纳,你会嘲笑年纪大的人,不愿意跟上时代——等你年纪大了,你发现,你也会对新事物嗤之以鼻,报以不客观的评价。
2. 证据权重偏差:高估旧数据,低估新证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过去的经验赋予更高的权重,而对新的数据持怀疑态度。即使新证据更具说服力,我们仍然会更信任过往的数据。
像前面举的例子,在投资领域,某新兴科技股有大量增长数据的支撑,很多投资者,却依然更信赖过去市场的共识,或者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科技股波动大、风险高”,错失良机。
3. 规避不确定性:害怕犯错,不愿冒险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我们一般会更倾向于保守决策,而不是激进调整。
就像一个医生,在面对最新的医学研究时,很多时候,是不愿意立刻改变治疗方案的,而是继续沿用旧方法,因为他有这个意识,“万一新方法是错的,我要承担责任”。
这种规避风险的心理,导致人们对新信息的调整幅度不足。
所以你看,事实上就是医生和医药公司在面对新兴治疗方法时,很多时候的确会对旧有的治疗方案抱有更高信任度,对新疗法持怀疑态度。这种谨慎有时候是必要的,但也可能导致有效治疗方案推广速度变慢。
很多社会观念的改变,也都受到保守倾向的阻碍。例如,环保政策、人工智能的应用,甚至对远程办公的接受程度,都经历了长期的“旧观念 vs. 新趋势”的拉扯,当然了,在一个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社会里,最后一定会朝着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走去。
02
保守倾向的经典实验
心理学家沃德·爱德华兹(Ward Edwards)在1968年进行了一项实验,验证了人们在面对新证据时通常不会进行足够的调整,即使新信息明显表明原来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这一现象与保守倾向密切相关,表明人们在修正已有信念时往往过于谨慎,调整幅度不足。
实验中,受试者需要判断一个装有红球和蓝球的罐子,推测他们所观察到的球是来自罐子A还是罐子B。
实验者给出了两个罐子的已知比例:
罐子A:70%红球,30%蓝球
罐子B:30%红球,70%蓝球
研究人员随机从其中一个罐子中抽取一个球,并向受试者展示球的颜色,要求他们根据观察到的颜色,推测球更可能来自哪一个罐子,并相应调整他们的概率判断。
实验结果是,人们的调整幅度不足。
按照贝叶斯定理(Bayes' Theorem)的计算方式,每次看到红球,受试者应该大幅度提高他们对“球来自罐子A”的概率估计。
然而,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大多数受试者的调整远远不够,他们并没有给予新信息足够的权重,而是依然对原有假设抱有较高信任度。即使连续多次抽到了红球,按照数学推导,受试者应该迅速提高罐子A的可能性,但他们仍然认为球可能来自罐子B的概率不低,甚至仍然接近50%。
实验结论很有意思,那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过于保守”?
爱德华兹的实验清楚地表明,人们在面对新证据时,修正信念的速度远远低于理性计算所应有的水平。
这种保守倾向的主要原因,就是刚才前面说的已有认知的惯性、对新证据的怀疑和认知负担。
这个实验不仅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面对证据时反应过于迟缓,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投资、医疗诊断、市场分析等许多领域,决策者往往低估新信息的影响,最后判断失误。
03
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利用或克服保守倾向?
前面说了,保守倾向让人们难以接受新事物,特别是在面对新产品、新功能或新理念时,用户往往会依赖已有认知,低估新信息的价值。
但产品经理们,可以通过对降低心理门槛、创造熟悉感、强化社会认同这几方面进行产品设计,引导用户接受变化,让创新变得更容易被接受。
对于产品经理和市场营销人员来说,理解这一偏差,加以利用,能很好的提升产品的用户接受度,让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1. 降低新事物的心理门槛,减少用户抗拒感
理解了保守倾向的认知偏差,就会意识到,当用户面对陌生的产品或功能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抗拒。
人们必然天然倾向于熟悉的事物啊,对未知抱有警惕再正常不过了,即使新的东西客观上更好。所以,产品设计需要通过渐进式变化来降低用户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事物。
Apple公司的 iOS 迭代策略就很棒,所以现在基本上每家都学会这么干。
他们在更新iOS系统时,从不会大幅度改变整个界面,而是采用“小步快跑”策略,每次仅优化部分功能。
iOS 7推出全新扁平化设计时,虽然整体UI变化很大,但Apple保留了原有的操作逻辑,用户仍然能够无脑使用,减少了大规模的用户流失和负面反馈。
所以我们产品设计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① 渐进式调整:如果要大幅度调整产品UI/UX,不要一次性推翻用户的使用习惯,那对用户是灾难,是亲者痛仇者快的劝退操作,应该通过多个版本迭代缓慢调整。
② 提供熟悉的替代选项:像 Windows 11 这样,允许用户选择“经典开始菜单”,这样可以帮助老用户更容易接受新系统。
③ 用引导降低心理压力:每次新功能推出时,通过可视化引导、分步教程等方式,让用户逐渐适应,而不是直接抛出一堆新东西,让用户觉得自己很蠢。
2. 利用“熟悉性效应”,让新事物变得“更像旧事物”
熟悉性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更有好感。想让用户接受新产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新产品看起来像他们熟悉的东西。
早期的电子书,做市场推广相当困难,因为人们习惯了纸质书,而且只习惯电子书,而且大部分人认为电子屏幕阅读不舒服。
亚马逊在设计Kindle时,采用了电子墨水屏(E-Ink),模拟纸张的视觉体验,同时保持翻页动画,让它尽可能接近纸质书。只有这种“降低落差感”的做法,才能慢慢提高用户接受度。那时在产品交互设计领域,推崇拟物效果,也是这个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注重以下几点,来改善这部分体验。
① 设计新产品时,保持熟悉的界面逻辑,让用户觉得它与过去的体验相似,降低抗拒感。
② 利用模拟现实的设计,比如语音助手Siri、Alexa的语音交互,模仿人与人的对话方式,而不是用冰冷的指令输入。
③ 用视觉元素建立熟悉感,像微软的Office 365虽然转向云端服务,但仍然保留了桌面版Office的界面布局,让用户更容易接受。
3. 通过社会认同降低用户的心理防线
人们更容易接受多数人已经接受的事物。
用户看到“其他人都在用”,他们的抗拒心理会显著降低。
这种社会认同(Social Proof)机制,在营销、社交媒体、产品推广等领域。
每次苹果发布新iPhone时,都会在广告中强调已有数百万用户预订或全球销量破纪录,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觉得大家都在用,我也应该买。
这种策略就是利用了保守倾向,当人们认为如果这么多人都接受了某个新事物,那它一定不错。
我们可以这么做:
① 用户评价和社交证明:产品页面展示“超过50万人在用”、“98%的用户推荐”等数据,增强用户信任感。
② KOL/明星效应:邀请意见领袖、网红推广产品,让用户觉得“你看,他们都在用/他们也在用,那也值得我试试”。
③ 利用群体影响:在社交媒体制造话题,比如“小红书种草”、“抖音挑战”等,增加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度。
保守倾向这种认知偏差,让我们在面对新信息时,过度依赖已有认知,导致他们高估小概率事件的影响,而低估高价值、高或然率事件的可能性。
好在,今天开始,我们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了。
作者简介:懒残大师,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极懒产品经理(ID:Sir_Lazy),纽交所上市垂类电商产品一号位,20人电商团队连续三年GMV破100亿,CRM/MA/SaaS 赛道创业者,教培行业市场产品总监,产品和用户体验培训讲师,AI重度实践者 ——只输出,不培训,不参加老鼠会。
互动时间
决策时的“保守倾向”对你有什么影响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心得!
原作者名: 懒残大师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极懒产品经理(ID:Sir_Lazy)
原文标题 为什么人们总是“改不了”?——保守倾向(Conservatism) / 退缩偏差(Regressive Bias)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