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时间越近,人越容易感到焦虑,为什么?
作者:曾旻
来源:微信公众号: 曾旻ZengMin(ID:zengminpsy)
药丸某乎上,出现这样一个问题:
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这是我家楼下一块省级保护文物,抗日战争时国军的一块碉堡。
我就读的小学马路对面,是我们城市穿城而过的沅江,在沅江堤坝上有一座矮城墙叫“笔架城”,从小我便听周围的大人们说起“笔架城”的历史故事。
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物资,在湘北(湖南北部,主要集中在常德)地区发动进攻,日军集结了6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16个军43个师约20万人迎战。
外围保卫战涉及常德周边几个县,慈利、石门、汉寿、桃源、澧县于1943年11月底相继失守,国军第57师师长余程万,等待国军第10军援军,并誓死与常德共存亡,在常德城区展开最后的抵抗。但国军10军突围失败,迟迟未能驰援。
12月1日,日军已进军城区,离余程万最后阵地不及三百尺,12月3日至4日两军展开巷战,国军拼到最后几百人,5日余程万决定突围(放弃常德逃跑),率最后200人突围,路线便是从沅江堤坝这座“笔架城”下去,渡江逃离。最后仅剩83人成功突围。
这段历史在2010年拍成电影《喋血孤城》在国内上映,豆瓣7.5分。
我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这段历史于我而言,只是一段文字描述,一部热血电影影像。而对于我的祖辈而言,是他们早年生活的亲身经历。
我模模糊糊地有印象,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我舅姥爷他们家什么亲戚,在20世纪40年代里,由于鬼子进村,一家人逃难躲避,当时家里有婴儿害怕婴儿哭泣引来鬼子,把婴儿丢弃了还是闷死了之类的(我都不确定这是故事,还是真事了)。
但我想这样的事情,在鬼子进村的那些年,在我们祖国大江南北,并不少见。这样的家庭,一个村便有好多个。
在死亡笼罩下,存活下来的祖辈们,身体里、血液里流淌着巨大的创伤。他们养育我们的父辈时,传递的是生存的焦虑、生死攸关下的拼命精神。
而我们的父辈出生在20世纪60或70年代,这个年代的历史,现在还不便展开来谈。但显而易见,父辈们拥有的,也是一段充满创伤的童年。
你们记得罗振宇有一段采访特别出圈,他说: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经常会很扫兴,你看我都五十了,我只要告诉他们什么高兴的事,他们立即会扫兴。你说最近我做了什么,父母说你要小心身体。听着是为我好,但是他会扫你的兴。为什么?
我听到过一个解释,这个解释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在中国文化当中,我顺着你说,我不扫你的兴,是一种下位者姿态。
父母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是下位者,他多少觉得自己对你是有权力的,他一定要逆者你说,这都是所谓的“毒素”。我们这一代人,是要让自己的躯体挡在这个文化和我们的孩子之间,我们要坚决的推回去。
罗振宇的这个观察非常深刻,而他的态度也非常积极,就是我们这代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坚决的姿态——我们要挡在祖辈/传统和我们的孩子/未来之间,坚决地把“毒素”推回去!
很多人,现在不生孩子,也是这样的态度——当我觉得我没有能力挡住它,至少,我让这“毒素”在我这一代终结!
但罗振宇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他把这种“扫兴”理解为一种儒家文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是一方面,但更重要、更有大规模影响力的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父辈和祖辈们,在过去两个时代,所经历的大规模创伤,让他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经验,充满着巨大的焦虑。
生死存亡的焦虑,是不可抵挡的,是无法思考、永不停歇的,它不是你小时候被村口的狗子狂吠着追赶的那种害怕。它是一个不小心,躲在村头的草垛里,你一旦发出一点喘气声,就可能被鬼子发现,丢掉性命的事情。它是你一旦家里有点“成分”不对,可能被全世界唾弃、剥夺尊严的事情。
归根结底,这两代人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人生哲学——人生在世,万万可不能幸福。幸福是可怕的、可耻的、随时会被剥夺的!
甚至,渗透到生活日常里,他们会认为,人最好别让自己太舒服。苦一点,才是生活。
于是,“扫兴”可不只是什么君臣父子的权力使然,而是他们两代人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哪是什么“扫兴”这么简单,是一旦你开心一点点,你可能丢掉性命、你可能丢掉人格和身份。
我在我的临床工作中,不止听到一个两个这样的“扫兴”故事。这里面还有一个更加残酷的真相,我们的父辈们由于他们人生的遗憾,充满了对我们这一代的嫉妒(envy)。
在嫉妒(envy)的催生下,人们会潜意识里想要毁掉那个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但那又是你自己亲生的孩子,道德也好、天然的爱也好,让他们没办法把这人性里自然的嫉妒(envy)表达出来,于是父辈们会打着爱的旗号,干一些“管制”下一代的事情,这些“管制”的意图里包含着——你不能过得太好、太开心、太幸福,你要省钱、你要少消费、你要多吃苦等等。归根结底,你过得太好,父辈们会嫉妒——孩子们拥有了我不曾拥有的新生活,这可太让人痛苦了。
想一想《三体》中,二向箔打向太阳系时,乘坐飞船先跑掉的人们,遭来了没能坐上飞船人们的嫉妒,以至于后者要开炮毁掉先跑的人们——既然我活不了,你们也别想活。
那我们最后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离春节回家时间越近,人越容易感到焦虑?
为什么焦虑?家乡有着游荡的、未能安息的亡魂;有着未能哀悼,充满嫉妒(envy)的被时代落下的人们。他们有巨大的能量指向我们。
我们逃不出太阳系。只能以肉身挡在时代和未来的中间。
作者简介:曾旻Zeng Min,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动力学取向;北师大心理学硕士、P1国际心理治疗研究院长程受训;个案经验2500+小时:持续接受督导与个人体验。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曾旻ZengMin(ID:zengminpsy),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相互理解,你眼中的我,也只是你想要看到的我。
互动时间
离春节回家时间越来越近,读者朋友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