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话怎么这么多,跟你妈一样丢人!”|羞耻感造成的社交障碍,该如何摆脱?
亲爱的陌生人,你好。
我叫王雅,是一名普通的大三学生。
从小到大,我在人群中都是一个不敢说话的“哑巴”。
大学舍友们相约聚餐,唯独抛下我,事后寝室长说“我们以为你不喜欢这种场合所以没叫你,你不会生气了吧?”我硬着头皮回了句“没事”。
班里同学聊天,我很想加入,可每次开口,喉咙就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最终只能憋红着脸,默默地看着大家。
上课被老师点名提问,明明答案已经在我脑海过了一遍,可站起来却支支吾吾说不出半句话……
时间久了,大家都默认我性格极其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和我玩。
我感觉自己仿佛处在一个透明的罩子里,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却无法融入其中。
这种处境让我非常难受。
我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渴望有朋友,渴望被关注,可每次临近开口,恐惧便迅速涌上心头。
在无数个彻夜难眠的夜里,我都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同学朋友接二连三的忽视,再加上我即将毕业找工作,让我急切地想要做出改变。
绝望之际,我鼓起勇气走进了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祈求能打破这个困境。
01
我的爸爸希望
我做他的“哑巴女儿”
接待我的是一位非常温柔的女咨询师,她请我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并贴心地给我端来一杯温水,让我先放松下来。
刚开始我心里有一肚子的话要讲,但依旧开不了口。
场面一度变得安静又尴尬。
咨询师很重视我的情绪,她率先打破了这份沉寂,询问我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引导我慢慢表达出来。
咨询师:“当你想说又说不出来时,你的内心在想些什么?或者说你在害怕什么?”
我:“我觉得我每次说完话,别人都会在背后笑话我。”
咨询师:“你是真的听到过别人笑话你?还是说这只是你自己猜想的?”
我:“我没亲耳听到过。但我总觉得别人一定会嘲笑我。”
咨询师:“那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
我思考了很久。
是啊,“别人会笑话我”这个意识,是如何植入我的大脑中的呢?
接着,咨询师慢慢带领我去看见和探索,那些我人生中对于“说话表达”最原始的记忆。
我的名字原本不叫王雅,我爸本想给我起名叫“王哑”的,是登记名字的人,没明白我爸的意思,错误地给我登记成现在这个名字。
我爸爸很不喜欢我说话,这源于他对我妈妈的厌恶。
他觉得我妈妈很爱说话,而且特别爱“乱说话”。加上她嗓门大,导致很多人都嘲笑她,甚至给她起了个“大喇叭”的绰号。
他觉得我妈很丢人,于是希望我能当他的“哑巴”女儿。
记得我奶奶跟我说过,我刚学会说话时,跟着奶奶在门前念童谣。
我爸会忽然皱着眉头出现,大声呵斥我:“你的嘴怎么一刻都闲不住!”还会怪我奶奶:“你教她这些废话有什么用,想把她教成第二个她妈吗?”
后来我长大了,每当我在家里说话的时候,我爸要么不搭理我,要么狠狠地瞪我,要么就是呵斥我。
他还怕我说多了,乱说话。
有一次,我们去亲戚家做客,我和几个表姐妹很开心地在房间里玩,房门突然“啪”一下被推开,我爸正铁青着脸站在门口。
他指着我的鼻子,咬牙切齿地骂道:“我在门口就听到你的声音了,你看你跟个鹅似的,可显着你了!”
我瞬间羞愧得涨红了脸.,无法在表姐妹们面前抬起头。
然后他过来一把把我薅出去,并对着我满脸震惊的表姐妹们说:“你们继续玩,我怕她乱说话,先带她出去。”
出去后他还训斥我说:“话真多,随你妈,丢人!”
有时候,他甚至会“监听”我说话,美其名曰要教我学会说话。
如果我在和别人交流、打电话,他会在我旁边听着,逐句分析我哪句话说得好,哪句话说错了,哪句话多余了,对我进行言语上的再教育。
他总是对我说:“真正有水平的人,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只有那些半瓶子醋,才说个没完。”
在公共场合,他也总是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懂事会说话,转头就批评否定我:
“你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你看你都说了些什么?我刚才出来的时候,听到里面的人都在笑话你呢!”
“你这个样子,在学校老师和同学怎么可能会喜欢你呢?”
然后还会语重心长地补充道:“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你妈妈天天乱说话,只会给家里惹事。”
为了逃避爸爸的批判和指责,我开始选择沉默。
这时,我爸就会很欣慰地说:“这样也好,少说少错,不随你妈就行。”
久而久之,我再也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成了真正的“哑巴”。
每当我想开口,好像爸爸的声音就在后面追着我说:
“闭嘴!他们都在笑话你呢。”
02
要学会拥抱自己受伤的内在小孩
Ta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差
“你渴望表达,但你害怕出丑,对吗?”
在和我一起回溯完这段长久而痛苦的记忆后,咨询师温柔地问我。
“是!”回忆起这些,我的内心甚至有点恼怒。
咨询师没有做任何评判,而是告诉我,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因自我表达受到伤害,因此形成一些心理认知误区,最后让自己成为沉默的人。
“这都是由于童年养育者对他们灌输不当的教育理念造成的。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真实的一面,想用自己心目中所谓的‘完美’来要求孩子,于是会对孩子否定批判,这就导致孩子长大后感到羞耻和不自信。”
“一个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总害怕出丑的人,在社交场合必定会感到紧张焦虑,因此便不会轻易发言,因为沉默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当下我瞬间有种内心深处的伤痛被击中的委屈。
我看不见她用力,却能感受到她用温和的力量在托着我,让我从另外一个视角去观察我的童年——它给我的感觉是那么庞大而痛苦,以至于长久以来遮住了我的视线。
我无助地看着她:“那我应该怎么办?”
为了帮助我破解对“说话”的恐惧,咨询师慢慢地跟我说:
“首先,我们与人说话是一种本能需求,如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并非必然处于被批判被考验的处境。”
“其次,即便我们表现欠佳,也不意味着会被他人不喜欢或者不接纳。”
“我们的恐惧来源于我们童年时养育者对我们的否定和不接纳,在这些恐惧和焦虑背后,其实是一个无助、委屈、甚至绝望的小孩。”
讲到这,咨询师再次温柔地看着我说:
“我们要好好拥抱这个受了伤的小孩,告诉她,这一切并不是她的错,她很好,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差。”
霎那间,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藏在自己身后,唯唯诺诺、不敢说话的小女孩。
虽然我已经长大,不在父亲身边那么多年,但那些委屈、屈辱、恐惧的情绪一直在我身边,阻挡着我走向新的人生。
想到这,我不禁放声大哭,好像要把所有的童年委屈都哭出来。
咨询师没有打扰我,只是轻轻地递过来一盒纸巾,然后安静地陪在我身边。
等我情绪稳定下来后,她告诉我:“不要跟自己较劲,要允许自己紧张、恐惧,接纳真实的自己。”
接着她说了很多鼓励我自我改变的话:“勇敢地去交流和表达,不需要具备什么水平,更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眼光。”
听完我心里明朗了很多。
以前我总觉得不会有人在意我说的话,但咨询师却让我相信了:
在咨询室里,有个人会永远倾听我的委屈,无条件接纳我所有的情绪和表达。
03
我完全可以
让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
从咨询室出来后,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长长的日记,有关于过去的回忆,也有对“说话表达”的客观看法。
我意识到,说话只是一种原始需求的表达,重要的是享受交流的过程。
这些记录和思考的内容都化为我的武器,一点点冲破童年父亲对我“说话表达”的压制和阴影。
我开始主动和舍友们说话,在听到她们在聊化妆护肤的话题时,我鼓起勇气向她们推荐了我正在用的一款面霜。
一开始她们只是奇怪地看了我一眼,但都没有理我。
我心里有些忐忑,但我很快给自己积极暗示:
“没关系的,我知道你害怕,但是事情并没有父亲说的那么严重,我可以再说一遍,如果她们不理我也没关系,这并不代表我是错的。”
于是我壮着胆子继续和她们分享,这一次,我的上铺终于回应了我。慢慢地,其他舍友也开始加入,我们开心地聊了很多。
我室友还忍不住夸我:“王雅,其实你人挺好的,就是平时不爱说话,你要是早这样该多好。”
那一晚我久久不能入睡,心砰砰直跳,不断复盘我们之间的对话,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
但很快,咨询师的话语就重新涌上心头:
“说话只是一种正常的交流表达,错了也没关系。”
“我会有什么很严重的后果吗?答案是:不会。”
想到这,我便安然入睡了。
那一刻,我感到咨询完成了闭环。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逐渐变得外向起来,一点点敞开心扉,与同学们畅谈。
慢慢地,我的朋友多了起来,班里的聚会再也不会落下我。
后来在面对找工作、面试等重要的人生场合,我也能自如地表达我的想法。
我发现,不敢说话,不敢与人交流的人,就像被困在一个罩子里,把内心的恐惧铸造成坚硬的外壳,同时也把自己紧紧地束缚在里面,发不出任何声音。
在那个固步自封的狭窄空间里,我们自以为是安全可控的,但长此以往,会慢慢与外面的世界脱节,变得形单影只,内心也会很孤独。
有的人会鼓起勇气,打破这层罩子,慢慢走出来;也有的人,被这种恐惧的力量牢牢困住。
我很感谢当初那个勇敢尝试打破罩子的自己,也很感谢我的咨询师。
她就像一束光,照进我黑暗的心里,带我倾听内心的声音。
她陪伴着我,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话语,帮助我回溯和面对过去的伤痛,引导我学会坦诚地做真正的自己。
是她让我明白了,渴望表达、渴望交流,是出于生命的原始动力。
连小动物之间都会互相交流,何况是有语言的人类。
我完全可以让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
如果你也不敢开口,害怕交流,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勇敢踏出第一步,找到一个有力量的人,帮助自己从那个恐惧的牢笼里拉出来。
毕竟,最难的是从过去的伤痛中走出来,最了不起的也是。
但没关系,我们永远都拥有拯救自己的能力。
“祝我们都能逃出苦难,向春山。”
作者:来访者王雅
编辑:噜噜、笛子
图源:pexels
为你推荐
许多让人们困扰的心理感冒,都是由内心某些“尚未放下、尚未完善”的部分造成的。
在改变发生之前,我们往往需要先厘清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有时候因为面对和正视实在太痛苦,我们会下意识选择逃避。就像身上长了一根刺,暂时拔不出来,所以故意忽略它,但它会一直在。
不必责怪自己。面对和接纳,都需要强大的心智能力,如果你渴望治愈创伤,成长成一个更好的人,可以尝试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也许,短短的咨询,就足以拨开你积攒多年的迷雾。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我们向你推荐——
李红丽
李红丽老师是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卫生部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咨询师,从业超过21年,咨询服务时长达16000+小时,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李老师对抑郁、焦虑、强迫等神经症的治疗有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擅长各类神经症的心理咨询,解决情绪调节与适应、人际关系、儿童青少年心理等问题。
尤其擅长以心理动力和人本主义的整合取向,以及认知行为疗法,解决情绪障碍、原生家庭、人际交往、情感婚恋、心理创伤、个人成长等议题。
李老师通过家庭治疗与个体治疗相结合,帮助来访者进行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探索和协调个人与家庭的人际关系,修复亲密关系,疗愈创伤,使身心得到和谐统一,实现自我成长。
来访者真实评价:
为了鼓励更多人求助,李老师特意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800/次的咨询,现仅需400元/次。
马上点击下图
和李老师聊一聊你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