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后,孩子的一个“不上学”引爆了家庭大战
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能轻松吗?
寒假过后,各年级学生陆续回到学校,家长似乎松了一口气,但马上又遇到新的问题:明明在自己眼里很要强的孩子,突然说不想上学了。家长慌了,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
图|Pexel
01
孩子的误区
作为父母,不妨先了解孩子的心路历程。
有一种痛苦来自于一个误区:就是常常想要向别人证明什么。比如说我要努力向别人证明我可以经营好同学关系,我可以把别人改变成我想要的样子;我想向别人证明,老师、同学是喜欢我的;特别想向别人证明说我是特别的。
在所有的这些证明背后,都有一个紧跟随而来的期望,就是:
“你一定要认可我,如果你不认可我的话,我就会失望,我就会对你生气”
“我做了所有的努力,你为什么不认可我?”
“我做了所有能做的一切的事情,我都把能做事情都做好了,可你为什么不喜欢我?”
“我是努力帮助我们小组取回的实验材料,你怎么可以说不做实验就不做了?你怎么就看不到我的努力?”
这种想要证明的渴望,其实也是一种被他人的眼光所绑架的人生,同时呢,也可以说是被自己的“心结”所绑架的人生。你不能好好的去享受你现在做的事情,也不能跟随自己的节奏去做事情。
你做的这些事情趋于一个很虚幻的目的,就是需要别人的认可、别人的赞美,或者说向自己的自我求证。这种自我求证,其实都会让人们耗费更多的能量,常常被愤怒或是沮丧的情绪交替控制。
这可能是你的孩子陷入的误区,拒绝上学、逃避给他们带来不适的地方,就是他们自保的方式。
图|Pexel
02
家长的应激反应
当孩子不上学,或者听到孩子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或者是双向情感障碍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天都塌了。
因为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是这个家庭的希望,是未来。将来孩子能上个好大学,有个好的工作,有个好的生活,这样家长就不用操心了,家长会感觉到安全与放心。这是我们咨询师要体量到的。
另外现在很多家长面对压力时,会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才坚持下来的,起初是给自己坚持的一个理由与信念:我再坚持一下,为了孩子。孩子是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一个希望,所以家长们会因此非常非常的焦虑。
因为不论是家长或者是孩子,很多人都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的过程,前半生很多时候都认为孩子幸福、自己就会幸福,孩子苦,自己也会苦。
从来没有想过:
其实自己过得苦,孩子可能是、也可以是过得幸福的;从来没有想过,不为孩子付出,生活怎样过;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与自己分离;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怎样的体验。太不习惯,没有经历过,也太不熟悉:自己可以过自己的生活?
好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活出自己的人生,也期待孩子能改变家族的命运。听起来非常的沉重。其实很多家长活得也很辛苦!
图|Pexel
这时,家长其实对于抑郁焦虑和双向情感障碍是一些精神类的诊断,其实是没有什么知识上的储备,会产生很多灾难性的想法:会觉得是一个非常严重疾病?而且也听到别人说,如果服药的话可能是终身服药或者有药物的依赖等等?孩子还没有成年,会不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这时家长还是会第一时间考虑孩子的学习要怎么办?孩子将来要怎么办?好像这些问题是家长此刻可以抓住的想法,也是家长不想失去未来的一种挣扎,家长此时,需要支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的根基被晃动了。
家长面临着激烈的冲突:
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学习的现在与未来,此时家长可能还是有些幻想的:是否可以再坚持一下?是否可以再坚强一下?这也是导致亲子关系中最激烈的冲突: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只爱学习好的自己、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已,孩子可能情绪更加的激动;父母也会体验到更加的绝望——父母觉得看不到希望,觉得更加的失控。
让父母难忍受的是一种想象:
就是这个家、自家的孩子生病了,而且生了很严重的病,是一件很丢人很羞耻的事情啊,不仅如此,家长也会深深的内疚和自责,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让孩子变成这样的。
是不是上次我没有在家照顾孩子,自己出去读书,错过了好好的养育孩子?
上次听到孩子说:我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在送妈妈去车站时,我的手一直抓着车的垫子,让自己保持着不动。妈妈想着、回忆着、听着、心都碎了。家长是真的心疼孩子。也是不希望孩子受苦的。
图|Pexel
03
需要做出调整
以上这些呢,都是让家长崩溃了:焦虑、暴怒,或者是不断的哭泣,家长无法涵容这些焦虑、绝望、挫败、与可能分离带来的丧失的体验。
情绪像是滔滔的洪水淹没了认知、行动的功能。
我们看见更多的是不间断的冲突:夫妻之间的争吵、指责伴侣:都是你的错啊,都是你啊,当初怎样怎样才导致了我们现在的情况,你从来没有管过孩子这样啊。就是孩子的一个不上学引爆了家庭这个大战,引发了觉得没有办法向爷爷奶奶交代,姥姥姥爷交代。
或者是变成对孩子的指责:你怎么这么脆弱啊?我到底啊做错了什么啊,然后会养出你这样的,孩子啊,你为什么会是这样啊?你为什么不能争气呀。啊,你要死,我们一起死吧,我也不想活啦。
其实我们还有另外的一些方法,来回应孩子不上学这个事情。
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
寻问医生的诊断意见,与医生讨论自己的各种顾虑:是否会有药物依赖?是否要服用药物?如果选择服用药物,有没有副作用小的药物?及时与医生沟通,孩子用药的各种情况。
找专业心理咨询师们:
听听他们的见解是怎样的,比如说咨询师会认为:孩子如果主动提出要见心理咨询师,或者孩子主动要求去见见精神科医生,虽然有了各种诊断,但其实也是孩子努力的在自救啊,孩子们努力的获得帮助的一种信号,其实这个是可以让家长稍微有一些放心的。
家长需要调整认知: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起伏甚至会有停滞与倒退。家长看到这里一定会说,我知道啊,可是不好意思,我们虽然知道,但是真的很难接受与面对,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我们真正接受的只有一种情况是:你只能进步,你只能得高分或是满分,你不可以退步,你不能休息、要努力才是对的,或者是好的。
家长也要照顾好自己啊,因为你自己正在经受压力的“折磨”或是压力的“冲击”,也是因为这会是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历程,可能是一个星期、可能是一个月、可能是一年。
好消息是: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有很多的学习与成长,会更了解自己,也会更了解自己的处理压力的方式:是不断的行动?一定要解决问题?是否有能力与耐力与自己的情绪相处?也会有机会更了解你的孩子,也有可能重新认识自己与孩子,也许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