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宣传抑郁症“导致”自杀了!
作者:喜猫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
01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相信大家都知道,国际巨星李女士不幸离世的消息了。
从已知的信息来看,李女士在离世前,多年受到抑郁症的困扰,所以人们很容易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推出一个因果关系:是因为她罹患抑郁症,才“导致”她的离世。
这几天来,许多自媒体都按照这种逻辑在进行宣传:“李x因抑郁症自杀”,“罹患抑郁症导致李x轻生”之类的报道层出不穷。
但,真的是这样吗?
确实,从数据上来看,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与自杀存在着强关联:早在2010年,就有数据显示,抑郁障碍已成为中国所有疾病中,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排名第二的疾病。
但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一下李女士的情况,不难发现:不论是她罹患抑郁症,还是她最后选择自戕,都与她人生中的不幸遭遇有关,是丈夫的不忠和女儿的疏远等等个人经历,让她陷入到更深心理困境中。
所以,与其说是抑郁症导致了自杀,不如说,抑郁症和自杀一样,其实都是结果,而非原因。
换句话说,抑郁症并非导致自杀的源头,更不能说是一个人自杀的根本原因。
虽然在自杀、自残的人群中,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其实抑郁症与自杀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就像李松蔚老师在《如果一定要传播抑郁症的知识,不如传播一点有用的》一文中指出的:在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中,「自杀倾向」只是症状之一。不意味着被诊断的人一定会有自杀倾向,更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自杀。
如果我们长期把抑郁症和自杀绑在一起宣传,仿佛只要有了抑郁症,就必然会自杀,或者一定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这其实是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歪曲。
而且,还会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
02
后果之一,就是各种社会机构,包括学校、公司等等,在面对有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人员时,都会变得如临大敌,总在担心患者在自己这儿出什么事,恨不得将其“扫地出门”。
喜猫之前在《一定要警惕学校心理健康筛查的副作用!》一文中就提到过,很多学校里,当“个别学生流露过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结果出现辅导员轮番关怀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告知家长,要么休学,要么陪读。本来以为只有自己知道心理健康问题,结果成为公开秘密,甚至可能还会被特别对待。”
公众号八点健闻也吐槽过被行政化的高校心理救援,逐步沦为“心理监视系统”:
有人发现,开学做的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让自己成为辅导员眼中的“重点观察对象”;有人暴露出心理疾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叫家长”;还有人因为一时冲动在社交媒体上流露“自杀倾向”,会被学校保卫处轮番上门询问,“要么休学,要么陪读”……
之所以出现上述的情况,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对精神心理疾病还存在着强烈的污名化倾向,大家一谈到某人罹患心理疾病,就预先认为:这个人就是个定时炸弹,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做出傻事”,连累到我们。
宣传说抑郁症就会“导致”自杀,也是这种污名化的表现之一。
而这种污名化,又会加重那些本身就处在心理困境中的人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进一步严重化。
03
这种宣传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把抑郁症说成是自杀的“原因”,容易导致我们忽略掉那些真正给人带来心理困扰,甚至导致自杀的现实问题。
这倒让我想起另外一些情况。
这些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逐渐能意识到,抑郁症不仅仅是心情不好,而是一种疾病,甚至出现了很多声音,比如说:抑郁症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或者说抑郁症就是一种心灵感冒。
当然,这些宣传的本意都是好的,是要让大家意识到抑郁症应该被看成一种疾病。
不过,这种宣传也可能让许多不明就里的人,简单地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等同于纯生理疾病(如感冒发烧)。但其实抑郁症的成因是复杂的,有遗传因素,有压力事件,也有社会支持不足的原因。
喜猫之前发过的《医疗化的抑郁症,一个人为编织的“神话”?》里,作者Wayne Ramsay就指出:事实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甚至从未有过一个案例证明,一个人会仅仅因为大脑中的化学失衡而感到沮丧。
如果说,抑郁症是一种纯粹的生理疾病,那么治疗它的最佳手段,无疑就是服药等医疗手段。
这带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后果就是,面对精神心理问题,人们关注的重点就会变成“我该吃什么药”,从而忽视掉抑郁症背后隐藏的那些更重要的成因:个体的遭遇,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说到这里,我得澄清一下:心榜之所以指出这些问题,并非反对吃药,相反,我认为抑郁症状严重的人,如果能通过服药缓和症状,让自己暂时摆脱严重的抑郁情绪,是非常有必要服药的。)
把抑郁症归结为自杀的直接原因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就像说李女士仅仅是因为生病(抑郁症)而选择轻生,而忽略了那些真正让她痛苦、让她无法走出抑郁阴影的不幸遭遇。
这样的宣传,还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后果。
从小了说,它妨碍了个体的成长。在面对心理疾病时,人们忽略掉个人遭遇所带来的的影响,不再去回溯自己的人生经历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也不再思考如何获得更强大的内心,走出个人心理困境,而变成了“我该吃什么药”。
往大了说,它妨碍了社会的改良与进步,让人们忽略掉大众心理问题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心理落差,工作内卷带来心理压力,以及教育制度不合理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
当一个学校,把抑郁症学生都看成“生病的定时炸弹”,一心只想着防止他或她“做出傻事”,给自己带来麻烦时,学校本身是不会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当然更谈不上改良与进步。
学校如此,社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