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祖母
《知否》中我们最爱的人物大概就是祖母了,这位睿智的老太太俘获了多少人的心,智慧有魄力,还温暖,三观正。总之集万千优点于一身,非祖母莫属。
勇毅侯独女,在剧中经常被提及,一个是身份的象征,一个是大家对她的印象象征。勇敢坚毅单此一位女中豪杰,撑起夫家一片天地。祖母没有子女这个人设,也是用来投射的最佳场所。因为她不独属于谁,也就可以成为公平的涵容空间。主角明兰失去母亲后,养育在祖母名下,顺理成章的拥有了另外一位“好妈妈”,这是明兰得以健康成长并获得幸福的重要基础。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些阶段,比如需要在妈妈的眼睛里看到自己,觉得自己够可爱,够能干,妈妈会夸赞自己的孩子,每一次成长:开口说话、行走、拥有某项技能等等,妈妈都会惊讶于自己的小宝贝如此能干。而孩子也会在初期有一个需要,当他/她还不能保护自己的时候,需要有个完美的人供自己“使用”。这样她就会觉得自己是能干的,是可爱的。在心理学中,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理想化客体”。
当我们长大以后,那个深藏在我们心中深爱我们的人,总是我们遇到困难时最重要的支柱。我们知道自己曾经被那样无条件的支持和爱护过,我们是可爱的,也是值得被爱的。很多人在遇到特别大的困难时,都不会被击倒,还能不停的站起来,这就是最根本的核心。
我们只有被好好对待过,才能独立出来,像那样好好的对待他人。
就像剧中的明兰,她虽然经历了很大的创伤,在祖母的爱护下,找回了自己的安全感。能够付出自己,更好的对待他人。比如她和墨兰对待下人的态度中就有明显区别,虽然怀孕了,还在积极准备丹橘的婚礼事宜,风光的将她嫁出。
明兰出嫁时候的那场戏,祖母那种不舍又欣喜的复杂情愫,每次看都能令人动容。那是一个孩子独立出去,离开最坚实的安全港湾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那段躁动的时期,我们需要在依赖过后,慢慢从家庭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自己。
而作为养育者,这个过程很艰辛,我们如此爱护的孩子,从此要走向她的生活,慢慢的远离我们,这对于养育者是残忍的,也是欣慰的。
所以祖母说,去吧。虽然不舍得,但总要送走的。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出现问题的时刻,因为父母难以耐受孩子的成长和离开,想要将孩子紧紧绑在自己身边,所以就和青春期的孩子产生了战斗。
当在船上祖母搂过那个伤心的明兰,说有她在的时候,祖母就从那个最低处接过了孩子,成为了明兰坚实的靠背。当她听到明兰自己一个人完成了复仇的计划,她是又担心又内疚,她后怕这个过程带给孩子伤害,她内疚自己没有早点帮明兰主持公道。那段扇了明兰巴掌又拥入怀中的戏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复杂的情感。也是这样的表达,才是那个真正爱着孩子的养育者。
祖母安排孔嬷嬷来给姑娘们上课,孔嬷嬷那么称赞明兰,让她突然的慌乱起来,她多么的为孩子考虑周全。明兰回门时候和墨兰对峙时,她着急忙慌的要去为她当后盾,后来听到有人为她撑腰又默默的回去,这种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才最让人动容。
想到科胡特的一句话: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祖母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爱拥有清晰的界限,当她知道明兰和小公爷之间的关系,她其实很担心明兰会陷入进去,担心她受伤害。因为现实确实不可能对明兰有利,但是当她看到明兰那么坚持自己,她不会强行制止,她会让明兰去试错。
这一点很多父母是难以做到的,很多父母觉得前方是悬崖,就会极力去阻止,还记得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么?越阻止越有反效果。而且因为太多的限制和不信任,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成长的机会。很多父母甚至会说,你如果不听,那就不是我的孩子,带给孩子一种完全的否定。
作为父母要克制自己想要完全代劳孩子的冲动,要克制自己不让孩子走弯路的强迫,非常不易。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也需要自己体验过程。
我们能做的,就是像祖母一样,在后背默默的支持。
祖母在和明兰沟通的时候,不是完全的讲道理,她能够共情明兰,在她那么悲伤的时候也给她空间处理情绪。这些都是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会做的,也是我们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渴望。
我们不会像西方文化中的家庭中那样,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可以理解这个过程,用行动来表达,甚至只是一些姿势语言,那就已然足够。
在这里,我想提最重要的一点,祖母自己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人。她的情绪起伏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情境而成,大部分是促进问题解决的。她不是那种老好人,也不会偏执。可以拥有足够的力量表达愤怒,也有足够的能量提供温暖。如果我们想知道如何养育好孩子,那么像祖母那样,是没错的了。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修炼自己,成为一个稳定的陪伴者。
责任编辑:婙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