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是因为神经有问题?| 持续性疼痛的革命性认知
什么?你说我腰疼不是因为腰有问题?是神经的问题?
引言
持续性疼痛的定义
持续性疼痛是指长久保持或在长时间内反复发作的疼痛症,而这个时间是多长,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的明确规定,这个时长是3个月。
即你如果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感觉到某一部位反复疼痛,就可以认定是持续性疼痛。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时长往往是指超过了人们对这个疾病的预期治愈时间。比如感冒头疼,如果持续了一个月,就已经超过了正常的治愈头疼的疗程。
那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可以排除此次头疼是由于感冒导致的,并且会去寻找其他的病因,持续性头疼究竟是因为什么?
一
无法言说的疼痛
——到底哪里在疼?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持续性疼痛在通过对疼痛组织的检查之后,发现肉体上的损伤已经痊愈,但患者仍然可以感受到疼痛的存在。到了这一步,持续性疼痛已经可以脱离肉体损伤本身而独立成为一种疾病了。
2019年,《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首次将“持续性疼痛”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
持续性疼痛常常会出现在一次严重的肉体损伤之后,或者经历了长期的治疗过程的疾病之后,比如关节炎、腰疼等。临床发现,患有多年的膝关节疾病的患者,在做完膝关节手术之后,仍然会感到疼痛,而此时,膝关节其实是已经被治愈了的。
二
持续性疼痛的缘由
——“中枢敏化”
这个时候的疼痛,就已经和组织损伤没有关系了,而已经成为了神经系统疾病,即“中枢敏化”,是神经系统的一种过度反应。也就是,一定程度上,是大脑在作怪。好像是,大脑在作怪?
你可以将神经系统的传递想象成为一片森林,而某个部位的疼痛是一条痛觉之路,这个部位的疼痛反反复复,经久不衰,那这条路由于“走的人多了”,便从“此路不通”逐渐变成了一条越来越宽,越来越顺畅的路。
痛觉,便像是培养一个爱好或者技能这般,被大脑“训练”了出来。而训练的过程,并不是我们如同培养一个爱好或技能那般刻意,“培养”痛觉常常是我们无意识的行为。这些无意识的行为是什么呢?
三
导致持续性疼痛的因素
——无意识的培养
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我们受伤后的反应:
假如我最近感觉腰疼,那我第一反应是在想,可能是我最近坐姿有问题,坐的时间太久了,我会不会是腰间盘突出了?我该不该去医院做个检查?我先上网买一个保护腰椎的靠垫吧!也许,我还该换一把椅子。
每次从椅子上站起来,总是无意识地扶着老腰,确实也疼,确实也该扶不是?
由于腰疼,我会下意识地保护我的老腰,即使是不贴点儿膏药,那也不会再参加什么剧烈的活动,比如跑步、打羽毛球、游泳,朋友间的聚会聚餐也会考虑再三,甚至会下意识地减少外出的活动,吃饭都想点个外卖得了。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一个月左右,通过休养生息,我的腰终于能够活动自如了。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便暴露了很多无意识的负面行为(拓宽痛觉神经通路的行为):
注意到腰疼,便开始试图保护它;
通过减少活动量;
减少社交;
买一系列保护措施,尽量不劳烦腰部肌肉;
感觉到自己“生病了”。
这些无意识的行为会导致负面的情绪以及对腰部过度敏感的关注。当然,适当合理的休息调养对疼痛是有好处的,而往往我们有时候对“度”还是把握的不够严谨,导致过度休息和长期缺乏运动。
再加上负面情绪和可能会导致的不良睡眠会减少多巴胺(有止痛效果)的分泌,从而加重疼痛的感觉;减少的社交降低生活的幸福度;减少的运动会让躯体更加抵抗疼痛,任由痛觉神经强化;这些无意识的行为都会加重我们的病情和痛感。
也许只是一次意外的扭伤,也许只是一次意外的划伤,也许真正导致我们疼痛的损坏组织已经痊愈。但疼痛的感觉已经深深凿刻进我们的脑海,变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和无法与他人述说的痛。
四
病理性疼痛
当然,引起持续性疼痛的因素不光光是神经系统,也存在着组织性损伤的威胁,即重大疾病比如癌症、感染、脊柱骨折、马尾神经综合征等,这些疾病是逃不出医生的法眼的。
还有一部分持续性疼痛是由基因引起的,2019年的研究表明,十分之一的人群会面临着血清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即所有感官更发达,这会让他们体验到更加愉悦或者更加疼痛的感受,因此,疼痛对他们而言是更加敏锐的感触。
总结
对于大部分的持续性疼痛而言,我们可能面临着肉体损伤转变为神经系统过度免疫的问题。
负面情绪和一些负面行为都可能导致短期疼痛转变为长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