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父亲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今后是否有出息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他的性格形成具有极大的塑造作用,特别是儿童早期父母对儿童的管理方式是日后儿童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
换言之,孩子的成长,性格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离不开父母双方共同努力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一些成绩,变得有所谓的出息,就必须在家庭之外的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
而这个过程往往就会受到童年时期,在原生家庭和父亲形成的父子关系的影响,我们就从弗洛伊德他自己的成长环境来看看,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856年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位慈善而虔诚的犹太教徒,家里总共有七个孩子,弗洛伊德是老大,另有五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但母亲对他特别宠爱,在他的回忆录里他说:“母亲总是给予我无限的满足,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是温情脉脉和亲切温暖的。”
正是得到了母亲的偏爱,他后来说,一个被母亲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成年后真正的成功。
另外,关于弗洛伊德的父亲,由于他在10岁前一直是接受家庭教育的,所以自然父亲就是他最早的老师。他的父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会抓紧一切机会向他传授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总是很耐心的,在他的记忆中,父亲经常带他去散步,并在途中总是和他不断地交流。事实上,散步后来成为弗洛伊德最主要的爱好。
即使在他后来六十五岁的时候,同六、七个年轻的同事一起爬山,这些年轻人虽然都是身体健壮的。但不论在爬山速度还是在持久力方面,他们都无法跟弗洛伊德比。
弗洛伊德说:“相对母亲的温情与钟爱而言,父亲于我既亲近又有距离。但是,父亲和母亲都一样,对我很偏爱。他说父亲总是给我尊重。比如,他在“家庭会议”中的意见会颇受重视。虽然父亲对他很偏爱,但是始终有父亲的尊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父亲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日益受到关注,父亲不仅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提供者,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力量。甚至在很多方面,父亲与孩子的互动有其不同于母亲的独特意义。结合弗洛伊德与其父亲的故事,至少有以下三点印证了相关研究:
第一,父子间约定式的接触(比如,散步、将儿子抛起的游戏等)与儿子的自信有关;
第二,父子之间的温情(爱、尊重、接纳与期望)会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比如取得更高的学业成绩、有更高的认知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温暖亲密的父子关系,儿童更能形成内在的性别角色标准,如有责任心、顾及家庭等。
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研究发现,女儿的自信与父女间的温情(亲吻、拥抱)有关,与母亲的支持(同意、赞扬、鼓励)有关;父亲对于女儿的拒绝(如冷漠、分离、训斥或贬损)会使女儿日后更可能发生心理障碍(如进食障碍、人格病态、抑郁、品行问题等)。
那么我们来看看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会有哪些问题呢?
1、 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竞争意识很弱。
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往往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与竞争基础,是陷在了和母亲的二元关系里。
当一个人不会和别人竞争与合作的时候,他就很难开创属于自己的空间,他就很难变得有出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比较难有出息好像也是成立的。
2、 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容易没有规则。
在我们的原生家庭里,父亲往往是严厉的代名词,也是一个家庭中规则的制定者。
父亲就是家里的权威,他可以制定一些公平的规则,所以与父亲关系不好的人,往往不能遵守这些规则,也不能和这些规则和平相处。
3、 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性格软弱
其实性格软弱的人,是不太受别人尊重的。这样的人像个软柿子一样,仿佛可以被人随便的捏。一个内在没有力量的人,他是无法去外面同别人竞争的。
有些单亲的案例,由于从小是跟着母亲长大的,家里少了父亲的榜样,就很容易对母亲的性格认同。
这些孩子可能会变得优柔寡断,多愁善感,总之比较多传承了母亲的性格特点。
之前看到一个案例:他是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为人很好,其实是有一点软弱。他特别容易感动,对手下的员工好像也总是很随和的感觉,好像没有上下级的边界,因此管理起来特别费劲。工作效率也提不上去。
因此公司的业务总是开展得很不顺利,还好他最后去找了心理咨询。
回顾了他的成长经历才知道, 他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母亲一起长大,所以可以说他没有父亲,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他传承了母亲大部分的性格特点。
在他的原生家庭里,父亲缺席,所以家庭之内没有规则,没有力量,这是他最初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他学会了怎么样和他人相处。
他也没有学会怎么样在关系中彰显力量,怎么样表达规则,所以这导致他也很难做好自己的事业,最终他就很难获得所谓的成功。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努力提升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多陪伴孩子,让孩子从小在爱的滋养中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力量,有爱的能力,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