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是沟通不畅?这四个方面你都做好了吗?
本文作者:小雨云舒
01
沟通问题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主角之一的谢尔顿是一位令人又爱又恨的有趣角色,被中国观众赠以昵称谢耳朵。
谢耳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大能听懂别人的言外之意——讽刺、嘲笑、贬抑……除非是直白的表达方式,否则统统只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
在和朋友佩妮去斯坦李家上门道歉时,斯坦李嘲讽说:
“莫非要邀请你们进我的房子吗?”
谢耳朵一听,兴高采烈地抬脚便进。
现实生活中的谢耳朵并不多见,但是能听懂言外之意的人们,同样也经常面临着沟通困境。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乃至于陌生人之间,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沟通不畅的问题。
良好的沟通无疑令双方愉悦,且能提高办事效率。因此,现在市面上关于提高沟通能力的书籍和课程比比皆是,以至于太多人把善于沟通等同于高情商,甚至要专门学习如何好好说话。
但实际上,很多语言技巧的提升,不仅治标不治本,还模糊了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心理健康有极大损害,导致抑郁或其他身体疾病。
沟通最重要的不是“说话好听”,而是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只有搞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实现一次真正有效的沟通。所以,从本质来讲,沟通问题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沟通,对家人、对领导、对朋友……懂得沟通技巧,不仅能避免很多争吵,还会让身边人感觉你是一个情商超高的人,愿意与你相处。
02
我们说的每句话都包含四个维度
大部分试图提高沟通能力的人,其实都不了解沟通的本质。
要想解决沟通不畅的问题,需要对沟通的主要媒介信息予以深刻认识。
沟通双方发出的信息和接受的信息都包含自我表达维度、事实维度、关系维度和诉求维度四个方面。
在实际沟通场景中,虽然信息的四个维度会完全混合在一起,但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就会有许多引人深思的发现。
例如,对于自我表达,一些技巧故作复杂、随机发送高质量的个人信息(一个极端例子就是当下火热的凡尔赛文学)、刻意将话题引向自己熟识的领域,与此同时,利用隐藏“我”这个真正主语、使用“我们”句式、以“这”指代句式和第二人称消息的方式来使表达的语气更为柔和,不具有冒犯性,也十分常见。
——你帮我弄一下这个。
——这不太好吧。
实际上,隐含的并非绝对的客观意义上的不好,只是信息接收方并不愿意接受对方的提议。
遗憾的是,由于现在大家都力求尽量委婉地表达,以至于让自我伪装的技巧几乎变成了被追捧的话术,甚至据此进一步总结出“谈话中总用第一人称的人自我意识过剩”这样的结论。
然而,能不能好好沟通远比自我意识是否过剩值得关注。
事实上,从许多人的出发点来说,直率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远远不至于与自我意识是否过剩挂钩。
另一方面,这也就使得流于表面的对话越发多起来。看似是和谐流畅的沟通,本质上却绕着核心内容打转,不触及任何本质,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有效沟通了。即使是讨论信息的事实维度,也往往出现许多问题。对于事实客观性和理解性的把握偏差让就事论事变得几乎不可能,这无疑要求沟通双方都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尽可能做到就事论事,虽然这近乎奢望。
信息的关系维度和诉求维度或许更容易被我们注意到。对于关系维度,远远不止何种程度的关系应该采取何种话术这么简单。
从与自身最密切的角度看,信息的关系维度最终确立了信息接受者的自我概念,即我们对自身这一概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人从信息传达来的反馈。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能了解“自己”。
——设计师山本耀司
在对信息的诉求维度的讨论中,最常见、目前也经常被诟病的一点就是隐藏的诉求。与公开的诉求相比,隐藏的诉求最重要的功能是激发、调动信息接受者的情绪,这一点在互联网上十分常见,而网民们也毫不意外地一次次“上钩”。
在人际交往中,简短的对话也可能隐藏着很深的诉求。能够直截了当、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虽然值得鼓励,但是也蕴含着未知的风险。例如被拒绝,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人们不愿意公开诉求的重要原因。
隐藏诉求于沟通中显然可以规避风险,但是对于沟通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益处呢?未必如此。
03
最好的沟通是元沟通
在沟通中,一个信息从发送方发出后,四个维度的内容被接收方接收时,经过接收方的再加工——许多误解和矛盾,就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例如,发送方的重点其实在于表达事实,而接收方会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关系维度上。
——前面该右转了。
——我会开车,用不着你来指挥我!
类似的对话广泛出现在家庭生活中。
在气氛已经变得不愉快时,如果任由自己被情绪操纵,很可能会引发争吵。
想要及时地解决问题,而非争执或搁置,就要习惯于从元沟通解决问题。元沟通,顾名思义,是任何沟通的基础,用提问的形式表达的话,包括以下内容:
在谈话中感觉如何?
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我清楚我的请求吗?
我传达的"消息"是什么?我传达过去了吗?
如果要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我会说些什么?
……
在许多情境中,沟通的某一方已经在元沟通产生了问题。例如,态度偏激、语气激烈、故意歪曲交流的内容。此时要求对方好好说话是否算一种奢望呢?
——你就不该买这双鞋!
即使信息的发送者是好意,可是元沟通层面上已然出现了沟通障碍,这无疑会让信息内容中有益的事实部分——“不该买这双鞋”——被关系部分——“你居然这样对我说话”——所掩盖。
理想的沟通中,双方都应当确保在元沟通上首先达成一致,即当下的氛围和交流方式是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否则就会出现根本无法就事论事的情况。
从个人能够改善的方面来说,更多的应把重点放在信息发送者这一身份上,而非信息接受者,这当然是因为相对而言,信息发送者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而信息接受者只能被动地调整自己所有的四只耳朵。
——前面该右转了。
——好的。
以上内容均是德国沟通心理学家冯·图恩在花费37年时间研究整理出的大量成果中的一小部分。
他在《沟通的力量: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中客观公正地对沟通的诸多本质进行了分析总结。全书的观点显然支持更坦诚有效的沟通,但是对于许多沟通技巧也未加批判,因为人毕竟都有感性的一面,过度滥用沟通技巧以至于掩盖了沟通的本质才是有害的。
在作者的眼里,我们普通人面对人际交往时,内心的挣扎、对恐惧的逃避和隐藏,都不会被贴上“懦弱、不理智”的标签。他不劝我们努力、勇敢,反而体谅人的脆弱,并给你展示好的方向,提供能够具体操作的练习。也就是说,这不是一本站在高处指责你的书,哪怕作者确实在他自己的专业领域很有建树。
通读完毕,你就会发现这本书为什么被世界名刊《今日心理学》称为“沟通圣经”。因为他不仅提供科学的方法,还充满人性的温度,激发你内在的力量,去面对外在的世界。感受到一种来自远方的承认和认可:
“你并非敏感易碎,只是一个正常人罢了。”
另外,这本书还通过100多幅图表清晰地阐明了各种关系,对于人的信息传出和接受,都进行了准确的概括,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学习和实践,从而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交际能力。这对我们每个人的素质提升,也是非常具有益处的。
今日荐书:
《沟通的力量——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
关注壹心理app公众号,27号次条推文将选出1位幸运儿,送出《沟通的力量》一本。
等不及的朋友们可以立刻下单,掌握每个人都该拥有的沟通逻辑↓↓↓
<保存图片后用vx扫一扫识别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