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你早晚要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下班回到家看到沙发上放着昨晚织了三寸多长的毛线披肩,仔细数一数,感觉有点多,心里算着:大概要往下减5针才好。好,拆拆拆……
一边拆毛线一边好笑自己又犯了追求完美的毛病了。披肩又不是毛衣,长半寸短半寸能咋滴?可是不拆我就难受呢,好吧,接受自己这个追求完美的强迫特质好了。
白天已经因为孩子生病而自责没有带养好孩子身体的我,这会儿突然觉得自己最近这阵子是对自己的要求太严苛了,期待太高了点。上班、做家务、带娃、写文章、讲课,还想要自己每件都做好才行。这是不是给自己压力太大了点呢?如果超出自身负荷的数量,也会出现不那么完美的结果啊。
我总是苛求自己一定要完美,一定不能做不好事情。如果没有做好,我会自责的。
上面这种对自己表现不够满意的现象,就是自我指向的完美主义类型。
孩子放学回来了,先撒尿,才脱衣服、洗手,又换来我一阵唠叨叮嘱——“一定要先脱掉外衣、洗干净双手才可以小便啊,要讲卫生啊……唉,你怎么可以这么不讲卫生,以后一定要记得啊,在学校里小便以前也要先洗手的……”
看着孩子一溜烟地跑进自己房间写作业了,我后面端着水杯进去:“一定要喝水,每天8杯水,你这才第6杯呢。哎,你看看你看看,不是说好了握笔姿势要对吗?你都三年级了,总是这样握笔,难怪写不出好字来呢,快擦快擦,重新写过……”
爱人做熟了饭,我们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炒的这个菜有问题了:“豆角不要切这么碎嘛,夹都夹不起来……你什么时候看我炒豆角切成这么细碎的样子的?”
我总是对别人有特别严苛的要求,总觉得他们做的并不好。
这种对别人表现不够满意的现象,就是他人指向的完美主义类型。
我很努力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因为我母亲就是在这个单位退休的,我的同事,很多都是她的同事,自从我接班以后,就手把手教我、带我的人。这个单位虽然不是很好做,工资也不高,但我妈期望我能够在这边做的好一些,不要给她丢脸。
所以我对上级唯唯诺诺,一板一眼地完成工作任务;对下级要求细致,承包他们的过失,一定要把我所负责的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对同事们也是有求必应,我需要一个好的人际关系,来维持自己的身份定位——我是接妈妈班的,我必须全部做好,才能不给妈妈丢脸。
说起来我好辛苦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接妈妈的班了,而我妈妈又是个好面子的人,我可不能给她丢脸,让她生气。
我会感觉到,我的父母亲或者爱人、子女、我的朋友,他们会对我有很多期望,是需要我去做好的,我不能不“为TA”做好这些事情。
活
在别人期望之下的人,是社会取向完美主义的类型。
以上三种完美主义的类型,是心理学家根据对强迫症分析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完美主义者”们通常有着对完美的极度渴望,和对缺憾的极度恐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对个体来说有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心理品质,又有可能是一种容易引起焦虑、恐惧感的心理特征。有一些人虽然追求完美,但并没有任何各种不适应感觉和症状,他们就是“适应的完美主义者”;
而另一些个体因为“过分地”追求究美己出现了不适应的感觉,产生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病理心理学症状,他们就属于“不适应的完美主义者”。
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会让一些人产生自杀想法。2017年,心理学家们对近50年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完美主义与自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尤其是那些总是自责的完美主义者更可能自杀。而第三种完美主义者——觉得父母、爱人或朋友过分要求自己的人,最有可能产生持续的自杀想法。
这些“不适应的完美主义者”想要健康自己的身心状态,就需要进行足够的自我成长,通过觉察、体验、转变,从情绪管理到认知逻辑都发生变化,向“适应的完美主义者”转变。
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有很多不适应,甚至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改变起来很难,但是当内心的安全感更足、更加接纳自己、不再那么苛求自己和别人的时候,你就真的放过了自己,能够自由地享受生命的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