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每天活在地狱,而我们一无所知 | 双相
作者:张进
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
前天,香港女歌手卢凯彤坠楼身亡,震惊各界。
一个32岁的生命遽然离世,令人扼腕。
在此之前,她已经同躁郁症搏斗多年,最后选择了以这种方式结束痛苦。
卢凯彤不是第一个饱受躁郁症折磨的明星,或许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现代社会,躁郁症和抑郁症已然成为隐形杀手,不知有多少人在暗夜哭泣。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有时候甚至分不清躁郁症和抑郁症的区别,导致误诊连连。书单关心每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挂念你的身心健康。为此,我们特约张进先生作为今天的分享人,撰写这篇特稿,希冀缓解你内心的鏖战缠斗。
我们唯一能做且必须要做的,就是从此刻开始,正确认识躁郁症和抑郁症,并帮助身边所有有需要的人。
——书单君
躁郁症是一种自杀率非常高的疾病,甚至高于抑郁症。
根据公开资料判断,让卢凯彤突如其来走上不归路的凶手,很可能就是躁郁症。
那么,躁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翻开医学书籍,我们发现,躁郁症并不罕见。人人往往把躁郁症和抑郁症相提并论,其实它们虽然同属于情感障碍,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病。具体地说,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只有抑郁,但躁郁症有时候表现为抑郁,有时候又表现为兴奋即躁狂。
“躁郁症”只是民间俗称,其正式医学名称是“双相情感障碍”,这里的“双相”,就是指躁郁症的“抑郁相”和“躁狂相”。
二者可交替循环发病,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
“抑郁相”和“躁狂相”交替循环
我们先来分析抑郁相。
躁郁症的抑郁相会有以下表现:
一是患者的抑郁情绪与其处境不相称。也就是说,生活中并没有值得他悲伤的事情,他仍然情绪低落,萎靡不振。
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低落”,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心情压抑苦闷,感觉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郁郁寡欢,痛苦难熬,度日如年,不能自拔。
二是动力缺乏,思维迟缓。表现为:脑子不好使,记忆力减退,思考问题困难,反应呆滞,给人感觉是“变傻了”。
三是运动抑制。表现为:运动机制受限,精力减退,不爱活动,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什么事也不想干,给人感觉是“变懒了”。
此外,抑郁相还伴随着这么一些特征:
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的罪恶感;
反复出现自杀念头;
睡眠障碍,失眠、早醒或嗜睡;
食欲减少、增加或暴饮暴食;
身体不适,功能性疼痛,如恶心、口干、头痛或关节肌肉疼痛等。
再说躁狂相。
当患者从抑郁相转变为躁狂相后,他会突如其来有以下一些表现:
其一,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有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
其二,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其三,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好为人师,常出入娱乐场所,举止轻浮。
其四,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对异性兴趣增加,性欲亢进。
需要指出的是,当躁郁症患者处于躁狂相时,他除了愉快,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而只有从躁狂相转化为抑郁相时,他才会感觉到 “变傻”、“变笨”的痛苦。
这个时候会承认自己有问题,有可能去医院就诊,但往往会被误诊为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而误诊,往往是躁郁症最凶险的敌人。
我从“地狱”归来
我自己的故事,可以生动地说明躁郁症的奇特性、微妙性和复杂性。
大约是2011年下半年,我逐渐发现身体出了问题。
先是睡眠障碍,后来发展到每天即使服用安眠药,也只能睡上一两个小时。相伴随的是情绪低落,工作能力下降,且每况愈下。
等到了2012年“两会”期间,情况愈加严重。
当时,我要做一个重要专访,按工作程序,先要设计一个采访提纲。过去,这是举手之劳;那时候,却是千难万难。
记得当时我看材料,硬着头皮看了半天,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或者说,看到的都是字,却不能把这些字连贯成完整的意思。
几天后,“两会”开始。我挣扎着编稿,到3月8日那天,编辑一篇消息,改写记者的一个导语,都要花很长时间,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完成。
这时,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病了,不得不去看病。
医生看了我的情况,完全符合抑郁症的症状,毫不犹豫地诊断为抑郁症,从此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治疗。
但最初半年的时间里,治疗没有任何效果,病情越来越恶化。病愈后,我曾撰写《地狱归来》一文,如此记载了当时的惨状:
“那是一段痛苦的时日,每时每刻,大脑都像灌了铅,或者像被一个无形之手攥住,昏昏沉沉,思维缓慢,说话磕巴;胸口火烧火燎地难受;不想做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很犹豫畏缩;不想说话,不敢接熟人的电话,不看短信,或看了短信也不回。当然不想见任何人。每天早晨从一睁眼开始,就不知道这一天怎么度过。躺在床上,或呆坐着,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就这样慢慢地耗着时间。”
记得那时,到了夜里,结束了一天的煎熬,躺在床上,就会随着思绪,想象着自杀。想象自己回到曾经喜欢的青山绿水中,随波逐流,归于大海,整个身心会有一种很放松的、温馨的感觉。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这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死亡不是恐惧,而是解脱。
幸运的是,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理智仍然告诉我,不能自杀。因为责任还在,没有理由、没有资格去死。很庆幸抑郁时即使能力缺失,理智并不受影响。
那段时间,我能够做到的,就是用理智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具备自杀的条件。比如,等电梯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让自己离开窗口,以防某个时刻突然冲动跳出去。
这就是我当时真实的状态。那个时候,医生表示,他已经无能为力。万般无奈,我只好换医生。第二个医生怀疑我不是抑郁症,而是躁郁症,用试药的方法来验证他的判断。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是最煎熬的日子。
换药的副作用集中显现,最困难的时候,走路踉踉跄跄,手抖得抓不住筷子,喉咙发不出声音。
然而,转机在换药后的第19天出现了。
那天,一个朋友来看我,他女儿的玩具魔方忘记拿走。百无聊赖中,我坐在沙发上,拨弄魔方,后来,居然把魔方的一面拼了出来。
第二天,我能够集中注意力看手机了。
第三天,开始想吃饭。
第四天晚上,情况快速好转。好像这半年的痛苦完全是大梦一场,是一段空白,身体、精神完全恢复。
第五天,另一个朋友来看我。他看到我的样子,又惊又喜,立刻开车带我出去玩。
半年没怎么出门,那天我登山如履平地,毫不费力就登了顶,把我的朋友远远落在后面。
在山顶上,我给医生发了短信,告知他情况,表达谢意。
没有想到,医生很快回了信息,毫无悦色,就几个字:“你来找我看看。”
我回信:“好,本周六复诊我就来。”医生又回信息:“不能等到周六,明天就来,让我看一眼。”
看医生口气如此严峻,我第二天只好去医院。
医生见到我,只瞥了一眼,就说:“你转相了,赶紧调药。”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转相”这两个字,由此才知道了什么叫“双相情感障碍”,也才知道了双相和抑郁症是两种极易混淆的疾病。
由此,我的治疗才走上了正途,并逐渐痊愈。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由上述我的亲身经历,你也许能明白,我曾经的那种低落、呆滞、懒动、迟钝,以及后来的兴奋、激越、精力充沛,就是双向情感障碍的特质之一。
这里再举几例,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鉴别什么是躁郁症。
几年前,我曾经接待了一位向我求助的抑郁症少年的父亲。
少年原是武汉一所名牌中学优等生,排位年级前五。岂料在高一得了抑郁症,求治四年,期间还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住院三个月。
最后,黔驴技穷,家人不得不强逼儿子再次住院,接受电击疗法。
就在预定电击的那天早晨,可怜的父亲一早来到病房,看到儿子已经异乎寻常地起床了。坐在床边,表情平静,眼神清澈明亮。
父亲正惊讶,儿子开口说:“爸爸,我好了。”
父亲大惊,问:“你怎么好了?”
儿子指着病房里的一盆花说:“昨天我看这朵花颜色是灰的,今天看是红的。”
真是喜从天降!父亲赶紧把妈妈叫来,母子俩抱头痛哭。
而后,儿子雀跃着给昔日的同学打电话,告诉他们病好了。父母欣慰地看着儿子兴奋而流畅地打电话,一扫昨日的畏缩、呆滞。
给自己的同学打完电话,儿子意犹未尽,又把爸爸妈妈的手机拿来,翻开通讯录,不管三七二十一,挨个拨通,滔滔不绝说起来。
父母亲脸上刚刚绽开不久的笑容凝固了。他们觉得不对劲,赶紧去找医生。迹象实在太明显了,在少年患病4年后,医生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是躁郁症,正在从抑郁相转向躁狂相。
医生立刻调整治疗方向,少年从此逐渐康复。
近些年,我和一些患友,也交流过躁郁症的一些表现。
一位患友告诉我,病中的他,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看到有个四层楼高的由冰堆砌的城楼,城墙上顺下几根麻绳,他认定自己能爬上去,而且非要顺着绳子爬上城楼,几千个游客没有一个敢这么干的。
后来他被他弟弟和妹妹死活拦住了。
还有一位躁郁症患者,本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躁狂期屡次去找市长,要和市长谈振兴本市经济的大计,被秘书拦住,一次都没见成。
一位大学生,生性腼腆。躁狂期间,突然变得非常自大。他自以为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去食堂吃饭时,就站在食堂台阶上宣讲。
结果被当成精神分裂症送进医院,治了半年,才发现他其实是双相。
一个内蒙古的网友,2009年夏天跑到草原上露营八天,在漆黑的夜里安睡,以为自己可以应付一切野兽……
很多患者病愈后,都会怀念躁狂期那段独特的生命体验:心情愉快,情绪高涨,思维奔涌,身体健旺,自信心增强,创造力旺盛,工作成绩提高……
何以如此神奇?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不知道。平日,人的大脑只被开发了5%,而躁郁症躁狂相时,可能大脑内产生了某种化学反应,大脑的潜能突然在短时间内被多开发了一部分,于是以上现象便产生了……
也许你会问:这不是好事吗?我还求躁狂而不得呢!别治疗了吧?
是的,是好事。但是,天下能有免费的午餐吗?
无数血和泪的事实证明:在躁狂之后,必然有抑郁;躁狂有多高,抑郁就有多深。压躁狂,其实是为了防抑郁。
关于躁狂,我对自己有一个解释:
人的生命好比一碗灯油,一般来说,每个人拥有的灯油数量都是差不多的(天才除外)。你的生命之灯能燃多长时间,决定于你的火苗有多旺。当你处于双相躁狂相时,你的生命火苗突然蹿高,照亮了你光辉的旅程;可惜,好景不长,你的生命灯油被消耗得很快,结局便是耗竭……
回顾我患病前后的情况,大致可以推定,2011年的夏天,也就是患病前半年,我可能就经历了一段躁狂期。
那时,精力无比旺盛,虽然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也毫无倦意;情绪总是高涨,心情总是愉快,思如泉涌,自信从容,队伍齐整,岂知潜埋的炸弹即将引爆……
接纳是最好的治愈
如果得了躁郁症,应该如何应对呢?
躁郁症和抑郁症相比,更需要药物治疗,也主要靠药物治疗。
因此,如果得了躁郁症,首先要能正确鉴别,避免误诊。如果诊断错误,那么治疗就会南辕北辙。
前文写道,躁郁症在发作之前,大多表现为单相抑郁,患者很少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体验。
很多患者往往在多年后追溯病史时,才会隐隐约约想起自己或曾有过轻躁狂的迹象。也有约五分之一的双相患者,以躁狂起病,这又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双相患者都被误诊过。
来自欧美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双相患者平均要经过8年才能确诊。69%的双相患者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等。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曾有一位朋友,经人介绍来找我。我问:“你是抑郁症?”他苦笑,低声说:“更复杂。一位医生,还比较有名,诊断我是精神分裂症。他告诉我,有一段时间,他曾经出现过幻觉。走在大街上,突然思维纷乱,许多无意义的联想,奔涌而来。
比如,一辆公交车开过,他看到是多少路车,就会从数字不可遏制地联想到很多东西;在大街上,看到车水马龙,也会无限联想,感觉外界要加害于他,恐怖得从街上狂奔回家,几天不敢出门。
但最终,他被确诊为躁郁症。医生的判断是:尽管他有一些精神病性症状,但他的理智是健全的,对自己的状况有自知,而且积极求治。
再具体分析他的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并不一样。也就是说,他的幻觉还是有逻辑的,只是思维奔逸,并没有彻底陷入混乱,因此最后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
概而言之:抑郁症、双相和精神分裂患者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及社会功能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抑郁症的病人更接近正常人,你和他交流,能感受到他和正常人很接近,思路很清晰,他的痛苦体验也很高;(世界上每隔30秒就会有人因为抑郁症自杀,或许这个人就在你身边,但是你没有发现,甚至发现了不知道怎么能帮到他,文末有一段视频,能让你了解他们,给到最有效的帮助。)
双相情感障碍就有一些脱离主流的表现,会有一些精神病症状掺杂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上没有正常的思路,情感表达很糟糕,完全游离在一个正常人群之外。
如果为精神疾病画一个谱系,那么抑郁症在最左边,精神分裂症在最右边,双相在中间。从左到右,越来越脱离社会。那么,如何才能正确鉴别双相?
首先要靠全社会双相知识的普及,以及医生提高自己的专业诊疗水平。
但对于患者本人来说,能做的,就是加强自我检测,细致记录自己的状态。这样,才有可能在就诊时,对医生清楚叙述自己的病情,配合医生正确诊断。
这里介绍一个加强自我觉知的办法:
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坐标轴用来记录自己用药的效果。以时间为横轴,以情绪为纵轴,每天给自己的状态打一个分数,从-5分到5分,每个分数有一定的描述;然后把自己每天的状态分数,标注在横轴上方或下方不同的位置上,再把各个标注点连起来,一张情绪曲线图就绘成了。
这个图表特别适合监控双相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药物和状态之间的联系。
能做到这些,我们普通人在面对躁郁症时,无论诊断还是治疗,就会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自己交给医生,遵从医嘱,积极治疗。
同时加强自我觉知,积极做心理调整,适应环境,最终战胜躁郁症。
— 书单君说 —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丘吉尔之后,黑狗(blackdog)便成了英语世界中抑郁症的代名词。
在大人物中,长期罹患抑郁症的人,除了丘吉尔,还有一大串:雨果、伍尔夫、马丁·路德和托尔斯泰。
在中国,抑郁症已经成为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实际上,我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
科学的态度就是对未知常怀敬畏之心。
书单君向那些正在饱受折磨,但咬紧牙关不言放弃的坚持者们致敬!
你们是病了,不是错了!加油,亲爱的自己!
作者简介:张进,财新传媒编委,《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渡过”公号创办人。
责任编辑:Spencer Kennjane
原作者名: 张进
转载来源: 书单(ID:BookSelection)
转载原标题: 香港女星疑因躁郁症坠楼:多少人每天活在地狱,而我们一无所知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