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教授:“我的人生逆袭,是从假装成功开始的”
这大概是哈佛智商最低的教授:
我的人生逆袭,是从假装成功开始的”
—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壹心理翻译社 ◎ 荣誉出品
作者:Vivi
编辑:张真Derek
TED Talk:Amy Cuddy
今天分享的故事,来自一位在头部受伤后 IQ 直降 30 点、本科花了 8 年才毕业、但最后不仅在普林斯顿攻读博士、还到哈佛大学商学院做了教授的 —— 艾米·卡迪(Dr. Amy Cuddy)。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心情可谓是 “崇敬” 和 “诧异” 兼备。崇敬的是卡迪教授为自己的生命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诧异的是卡迪教授教给世人的 “成功小诀窍”:
“当你害怕自己不会成功的时候,就先跟自己撒个慌,假装自己会成功的。只需要 2 分钟,把身体的姿势换一下,研究证明这样不仅能改变你的心理状态,还能在职场面试等实实在在的人生领域、为你带来实实在在的成功。”
—— EXO ME?尊敬的哈佛大学的卡迪教授,你的确很努力,能到哈佛当教授也说明你是实力 + 运气双剑合璧的人才,但这份 “假装成功就能真的成功”,你确定这真的是靠谱的科学,不是毒鸡汤?
继续往下看,你想不服都难!
- 01 -
文字语言透露着你的思想
而肢体语言更能塑造他人对你的印象
卡迪虽然在哈佛商学院,但她其实是个社会心理学家,专门研究人们的「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或身体语言)」。
「肢体语言」这个概念包含「语言」、语言代表「沟通」、而沟通来自「互动」。身体和文字语言交织,对互动双方都会造成深刻的影响,特别会影响我们对彼此的印象和判断。
比如:一个白眼,就足以上微博热搜,让大家讨论很久……
这小眼神,内心戏有多足呢?
再看看这尴尬的握手,让人忍俊不禁……
大国交锋,到底谁看起来更胜一筹?
—— 这些问题都没有所谓的 “正确答案”,重点是图片下方的后半句:
我们作为人类,就是本能地喜欢通过肢体语言来评判他人。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会因为自己的肢体语言、成为被评判的对象。
当我们在学校或是公司做演讲时,姿态放松、踱步自然、面带微笑、与大家有眼神交流,大家会会觉得我们自信、充满活力,给人舒服的感觉,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身上、觉得我们的演讲内容很有趣、值得一听。
而若是我们身体僵硬、一动不动站在原地、眼睛只会看前面或下面、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超不过 2 分钟(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下文会详细解释),我们的听众就已经走神,不知道我们在讲什么了。即便我们的演讲内容如果按文字稿来打分是满分,听众也不会买账。
说白了就是:我们经常观察肢体语言中的信息,以此做出决定和推论,并且对生活中很重要的结果作出猜想和预测。
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研究员娜里尼·安贝迪做过一项实验:
她让受试者观看 30 秒无声视频,视频中是医生和病人的真实互动。受试者对医生的和善度的判断可以预测该医生未来是否会被起诉。这与医生的实际医术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医生和患者的互动方式有关(也难怪,近几年来 “医患关系” 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热点)。
另有研究发现:人们对政治人物脸部的喜好判断,可以大概预测美国参议院与美国州长 70% 的竞选结果。甚至在线聊天的表情符号,都可以传递出更多的信息(所以发表情包可不要弄巧成拙哟)。
我们会关注肢体语言如何影响别人对我们的判断,和我们对别人的判断。而卡迪教授发现:我们也受自己肢体语言的影响。
- 02 -
你的姿态
彰显着你的权力和地位
灵长类动物会通过延展身体来拓展领域
人类也一样
在感到自己有力量时,我们会延展身体
无论是视力正常、还是视障运动员
在越过终点时,都会双臂呈 V 字上举
(盲人的相同动作,说明这不是看他人学来的)
相反,当我们感到无助时
就会蜷缩身体、让自己显得“小”一些
在面对权利高层的人时
我们不会模仿他们的强势
而是会放低姿态、迎合对方
请特别注意看上面最后一张图:从远古到当代,从东方到西方,从动物到人类,大多数人的印象和现实都是,男性/雄性 比 女性/雌性 更有力量、肢体语言和身体姿态显现出的气势也是前者高于后者。
但是,这个性别差异是可以跨越的!只要女性更自信、更有力、姿态更硬朗,一样可以让男性同胞低头。而且,就算不是“女上司和男下属”,即便是在同级别的男女之间,也一样(比如同班同学)。
卡迪教授通过观察和研究自己班上的 MBA 男女学生,也印证了同样的道理:他们的肢体语言和课堂参与度紧密相关。
她发现:有的学生走进教室,一屁股坐在正中间,好像他们真的可以占据整个教室似的,当他们坐下来,身体会展开,举手时也是高高举起;有些学生则不然,他们坐下来时脸部和身体都会看起来很萎靡,举手也很低。
这样的肢体语言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缺乏力量。在 MBA 课程中,课堂参与度要占到总成绩的一半。
男生女生在入学时,明明水平都不相上下、同样优秀,但最后成绩却出现了性别差异,男生成绩平均高于女生。
看到这个结果,卡迪教授突然想到一点:现在是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在影响着身体姿态、导致女生的 “低姿态” 、课堂上的低参与度、紧接着就影响着她们的商学成绩。
那如果我们把这个因果逻辑反一反呢?如果我主动要求女生更改自己的身体姿态,是否能反过来对她们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改善她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呢?
“The answer is YES: we can fake it until we make it.”
—— “答案是肯定的:在我们成功之前,先假装自己成功的样子就好了!”
- 03 -
在真正成功之前,我们可以假装成功
Fake It Until We Make It
早就有研究表明:我们在高兴时会微笑,反过来,用一支笔练习笑容时,我们也会感到开心。这说明非语言表达和心理是相互影的。
同样,当我们感到有力量,姿势会更打开延展,反过来,当身体做出力量的姿势时,我们也有可能真的从内心感到有力量。
是的,肢体语言会影响心理状态。这里的心理状态指的是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以及构成这些想法和感受的荷尔蒙。
有力量的人和没有力量的人有什么区别?有力量的人更果断,自信,乐观,就连赌博也相信自己会赢,倾向于抽象思考,并且敢于冒险。有力量的人和没有力量的人在心智上有很大不同。
生理上关键的两种荷尔蒙是睾丸酮(主导荷尔蒙)和 可的松(压力荷尔蒙)。灵长类的雄性领导有高浓度的睾丸酮 + 低浓度的可的松。这在强有力的领导人身上同样可见。
当灵长类的个体想取代原来的首领,在那几天的时间里,其睾丸酮升高,可的松下降 。这证明了身体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同样,角色转换,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变,也会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双手叉腰,两脚分开,站立 2 分钟,这会让你感到更加充满力量。
卡迪教授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观点:
受试者进入实验室,研究人员采集了他们的唾液样本(用来测量他们体内的睾丸酮和可的松含量)
之后他们分别保持有力或无力的姿势(受试者不会事先看到这些姿势的照片,以减少对他们的干扰,要让他们自己去感受)
两分钟后,受试者会被问到:现在你感觉自己多有力量?
之后他们会有博弈的机会
实验的最后,研究人员再次采集了受试者的唾液样本,和实验开始前的样本进行对比、分析体内荷尔蒙的变化
这两组受试者的实验结果相差很大:
保持有力姿势的受试者风险承受力更高。选择博弈的受试者中,86% 是保持有力姿势的人,60% 是保持无力姿势的人。
保持有力姿势的受试者主导荷尔蒙上升,压力荷尔蒙下降:
主导荷尔蒙变化(睾丸酮):有力姿势的保持者上升 20%,无力姿势的保持者则下降 10%
压力荷尔蒙变化(可的松):有力姿势的保持者下降 25%,无力姿势的保持者则上升 15%
笔者给大家去学术化翻译一下:有力姿势的保持者,只是短短两分钟的姿势改变,就变得更果断、更自信,更乐观,而且抗压能力也是直线上升。相比无力姿势的保持者,同样是短短两分钟,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完全相反的。
这下我们清楚了:非语言表达(肢体语言)确实会掌控我们的思想和感受。SO,身体会改变心理。
SO WHAT?这种小把戏真的能改变人生吗?
—— 必须可以!
卡迪教授进行了另一个实验。她将向我们证明:当我们真正面临压力巨大的社交场景时(比如工作面试,演讲,开会发言等),保持有力的姿势真真切切可以带来更好的结果。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受试者分别保持有力或无力姿势 2 分钟。然后参加 5 分钟高压面试。面试官受过培训,不会给任何非语言反馈,几乎面无表情看着你,这比刁难诘问更难受。这可以大大激发受试者的可的松(压力荷尔蒙)。
面试官受过专业培训
无法通过他的面部表情判断他对你的印象是好是坏
接下来,另一波参与实验者,会在不知前提的情况下观看录像,然后决定他们想录用哪位面试者。
实验结果:保持有力姿势的人更易被录取。
WHY?研究者考量了面试各个因素,发现面试成功和演讲内容,结构,演讲者资质都无关,而与面试者带来的存在感有关。演讲者表现真实的自己,表达内心的想法,心无芥蒂。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 04 -
假装,也是一种力量
—— 卡迪教授的亲身经历
也许你要说:“卡迪已经是哈佛教授了,成功人士!她自己成功了,结果回过头来叫我们假装?站着说话不腰疼啊!!!做这种研究,是何居心?”
那你是大错特错了。卡迪教授绝对能明白每个成功道路上屡屡受挫的人,是有多么苦痛、多么煎熬。
在本文的最后这个章节,请再给笔者一点时间,我想把开头卡迪年轻时那段没说完的经历,讲完整。
我们都知道,哈佛大学是全球顶尖学府。能进哈佛学习已经是件实力和人品需要双双兼备的事情,而能在哈佛大学当教授、指点未来精英的人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的确,卡迪教授从小就是 IQ 爆表的孩子,周围的人也直夸她 “聪明”,她的成长道路似乎已经一马平川:比别人聪明、再加上勤奋和努力,“成功” 两个字,还会远吗?
—— 命运偏偏爱开玩笑,一场车祸,拉开了卡迪教授和 “成功” 二字的距离。
19 岁时,大学生涯刚刚启动,卡迪惨遭车祸,整个人飞出车外,滚了好几翻,头部严重受伤。醒来后的她被告知:由于头部重伤,她的智商下降了两个标准差(这是个统计学上的概念,懂“标准差”的人一看就明白了,IQ 下降这么多,堪比从“聪明孩子”变成“笨孩子”)。
一夜之间,她不再是原本那个 “聪明孩子”。没有什么比被剥夺核心身份认同更让人感觉无助了!更糟心的是:正当她从大学休学养病之后、想回归校园之时,却被家人劝说:
“放弃吧,以你现在的状态,要从大学毕业都会很难,这条高等教育的道路,不再属于你。”
但是卡迪并没有放弃!她回到了学校,打着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的口号来安慰和鼓舞自己,从未忘记拼命挣扎、疯狂努力。
最终,普通人四年的大学生涯,卡迪花了八年才毕业。看到她的努力,卡迪的恩师为她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硕博班安排了一个位子。
普林斯顿也是全球一流学府,卡迪一度没觉得自己幸运,而是觉得自己 “不属于普林斯顿,因为我配不上这里,我这种能力这种智商的人在这种人才济济的地方,简直就是欺骗这里的能人志士。”
越是遇到困难、越是付出努力却还屡遭挫败的时候,卡迪就越是怀疑自己:“我凭什么在普林斯顿?!我是一个脑子被撞坏过的人,智商比这里的谁都要低!!”
这个状况,在卡迪读研的第一年有了转机。
普林斯顿研一的学生,每人都需要面对一场公开演讲考验:以 20 人为单位,每人进行一场 20 分钟的演讲。
演讲前夜,她害怕极了,她觉得自己的低能和低智商会在演讲时被揭穿。
卡迪打电话给她的恩师说:“我想要放弃了”。
听到她这么绝望,她的恩师是这样对卡迪说的:
你不能放弃,我把自己全部的赌注都压在你身上了。你要留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假装。被要求的每次演讲都要去做,你要骗过所有人,你要不停的做演讲,哪怕怕得要死、全身瘫痪、灵魂出窍也要坚持做,直到有一天你发现:
“天哪,我在做这件事,我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在真正做这件事!!”
她听从恩师那么去做。5 年后她从普林斯顿毕业,后来进入哈佛大学。曾经很长时间她都在想:“我不属于这么顶尖的高等学府”,但是现在,她不再有这种感觉了。这是她的生活,她的真实。
也许你想说,虽然勤能补拙,但是“笨小孩”能最终进入哈佛大学,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其实,卡迪教授的的秘诀就是上面提到的肢体语言:假装,直到你变成那个自己。
卡迪教授的亲身经历,以及上面的实验证明了,假装会成真!假装一直到自己融会贯通,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后来到了哈佛,卡迪自己也成了别人的恩师。她遇到了和当初她自己一样、怀疑人生、觉得自己配不上哈佛的学生。
但是此时此刻的卡迪,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科学的研究成果,影响着更多更多的学生,给他们力量、给他们全新的姿态:这是身体的姿态、语言的姿态、更是心灵的姿态。
- 写在最后 -
2 分钟,真的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只需要 2 分钟,在你下一次面临被评价的紧张情境之前,记得关起门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用你最有力量的身体姿势去设置你的大脑,发挥自己最大的效能,把最好的自己表现出来。
无论结果如何,只有做到这样,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做不遗余力、不留遗憾!
尝试有力的姿势,即使没有资源和技术,没有社会地位和权势,感受有力姿势带给自己的力量感,让它改变你的生活!
请记住这个名字:今天分享的故事,来自哈佛心理学家 —— 艾米·卡迪(Dr. Amy Cuddy)。
祝福屏幕前的每一个人:当我们在听过卡迪教授的经历、学习过她的心理研究后,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摆出更灿烂的姿态。
我的姿态,我的崇拜,我存在在,我的存在。
最后:附上卡迪教授的 TED 演讲视频,中英双文字幕,点击此处即可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