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红书》:一字未删最完整版国内上市
文: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红书》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艺术珍宝,突破人类审美极限的美,国内首次授权,时隔50年揭开了心理学史秘密,探秘大师如何成为大师。该书是心理学大师荣格最核心的作品,资深荣格学者呕心沥血13年考证解读,理解心理学不得不读的一本书。
据介绍,此次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红书》,为一字未删的最完整版,将于2017年1月在国内正式上市。
12月19日下午,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举办了“荣格《红书》学术研讨会暨新书媒体发布会”高端论坛。该活动邀请到多位心理专家和学者一同探讨《红书》。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委员会委员贾晓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炜,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朱建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和鸣,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侯选分析师项锦晶,现师从荣格《红书》的编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的译者周党伟,十分心理创始人、心理月刊中文版创始主编王珲出席了本次论坛。国内研究荣格的第一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在中国文化和心理分析领域造诣颇深的著名心理学家申荷永老师,也专门为此次的学术研讨会暨新书媒体发布会撰文来贺。
研讨会首先由申荷永老师分享他与荣格《红书》的一些故事,由于申荷永老师近日在南京参加高觉敷先生12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未能亲自前来参加发布会,谨以“荣格《红书》,心灵传奇”一文,与大家分享阅读《红书》的感受。申老师的文章由他的博士生、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项锦晶老师代为宣读,与会听众及各位专家与申老师心灵遥相呼应,同感共鸣。
申荷永老师基于多年来对于荣格的研究及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指出:“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推出《红书》新的中文版本,邀请在英国随《红书》编辑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攻读博士学位的周党伟翻译,不仅增加了索努的导读和注释,而且严格校正《红书》翻译中的准确性,这对于阅读《红书》十分重要。周党伟在其硕士学习阶段便(追随我)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方向,并服务于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编辑翻译了约翰•毕比的《类型与原型》,担任多位荣格心理分析师专业讲座的翻译,积累了专业和翻译经验,在英国学习期间又获得了大量直接资料的研读,很适合担任《红书》的中文翻译。”
申荷永老师从《红书》的书名来源娓娓道来,到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方法积极想象,再到荣格对自我灵魂的追寻、《红书》在国外首次出版的盛景、申老师与编辑者索努教授的交流,一直到《红书》的后记,与大家开启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接下来译者周党伟老师分享了他所感受到的荣格以及他眼中的《红书》。周老师硕士师从申荷永老师,博士师从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沿着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方向一路深耕细作,不断探索。他首先对出版社表示了真诚的谢意,感谢各位编辑和出版同仁的辛苦工作与付出,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一字未删的最完整版《红书》。他给大家详细介绍了《红书》的创作过程、历史背景、还有荣格自身的经历、他生命中影响至深的特殊事件,给听众展现了荣格写作《红书》的曲折背景,以及编辑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令人震惊的工作,从卷帙浩繁的背景材料中将荣格的思想和理论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是经过了多么冗长的时间,多么巨大的工作量。
之后嘉宾们进行了圆桌对话,十分心理的创始人王珲老师主持了本场嘉宾的圆桌对话。对话中每一位嘉宾围绕《红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享了不同角度的丰富感受。
周党伟老师分享了他在翻译这本《红书》过程中遇到的最艰巨的挑战,其中之一是他导师的注解,也是这本书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没有这将近20万字注解的话,读者就找不到《红书》的脉络。荣格的语言本就晦涩难懂,再加上旁征博引,大量隐喻,每一个句子都着实不易,为此他阅读了大量文献来考证,甚至他尝试通过背《诗经》来体会古代语言的特点,经历了最挫败最无力的低谷,前后花了2年多时间,才终于完成这部作品。当然他的导师索努教授为《红书》花费了13年的时间,专注只做这一件事,更是令人钦佩。
吴和鸣老师给予这本书高度评价,称之为“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这个书放在家里真的是有一种宝的感觉。译者周老师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华章公司也很了不得。联系到自己最近一直在做的“实验传记”的事情,这本书给一直在困惑中的自己提示了方向。他们在做传记治疗的时候,发现了解个人的成长史很多不能理解,但是放到家族史里就可以理解了,这当中要开展很多和家族祖先的对话,就像《红书》里所写的那样。
贾晓明老师也赞同吴老师,同感这本书真的是有“镇宅之宝”的感觉。她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神话,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仪式,蕴含着我们的文化,都是宝贵的财富。
洪炜老师觉得荣格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探索,在这一点上人是相通的。朱建军老师提出荣格所称的“心理的现实性”非常重要,那些意象的产生并不仅仅只是想象的活动,它是在心理世界中实际发生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每个人讲内在痛苦的时候,那就是真实的痛苦。项老师提到面对真实的自己,探索真实心灵,去深海游泳,也要注意安全。
诸位专家关于荣格与东方文化的联结、审视内在的需要、我们内在缺失的是什么、如何向内探索等话题互相启发互相激荡,并由此引出了“深海探索”的讨论,碰撞出了更多火花和精彩语录。《红书》就像是一部关于心灵的旅程,在旅程当中如何去寻找自己,真实地面对自己,去理解,去对话,最终我们要学会游泳,也能安全回来,才能更好地去探索自己,成为自己。
会议最后,到场观众与媒体积极提问发言。关于如何阅读《红书》,荣格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的意义,荣格是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的,以及关于书中内容的一些具体问题,一一涌现,尤其是关于阅读《红书》是否有什么副作用(像吃药一样),各位老师每个人有没有在写自己的“红书”,荣格所服务的是否是贵族阶层等问题,激发了诸位老师热烈的讨论和发言。
译者周党伟老师在回答听众提问时强调:“荣格写的《红书》不是一本完整的书,而是荣格的各种散落手稿,荣格全部用花体字的手写体,之后是索努教授一个个识别出来,并重新整理安排了顺序,市面上有的版本没有经过授权,没有体现任何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的工作,这是最重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