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配不上称赞 | 冒牌综合症
译:qinrushi | 壹心理专栏翻译
原题:感觉像个冒牌?
这周,我出席了一个为当地作家举办的活动,一进入房间就惊讶地感到自己的弱势。
很明显每个人都比我更幽默风趣,侃侃而谈,口才极佳,而我却因为内心的批评家完全地沉默。
当我害怕自己被当成骗子的心情,比认识这些看起来出色而志趣相投的人们的欲望更强烈时,我只能点头和微笑。
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出版作家,而是觉得自己像个装模作样的骗子。
最近有很多关于冒牌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的讨论,这种病症具有非常真实和持久的缺陷感,欺骗感,以及无法相信自己的成功。
讽刺的是,这容易发生在高成就者以及完美主义者身上。甚至在说到这些成功时,它也会存在。(“我很幸运。”“我的主管/队伍/合作伙伴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发现自己是个典型案例,是多么让人安心却同时又让人泄气的事儿。
来源:David Whittaker
不管怎样,当我后来把这次经验分享给我的一个作家朋友时,她说,“是的呢,我们都那么觉得。不管作家们有多成功,我也不确定是否每个人都能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作家。”也就是说,尽管我们真正成功了,但是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活在被人发现的恐惧之中。
我突然想到关于冒牌综合征一个似乎很有道理的解释就是多数无知,或者标准错觉的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当一个人(很合理地)认为其他人的外在表现就是他们真正态度的准确反映时,这种现象就发生了。
举个例子可以更好地解释。
Prentice和Miller发现学生们会单独报告对他们学校突出的酗酒文化的一些私人的不适。严格地说,他们倾向于认为“通常的学生”会比他们更适应于酗酒文化。
这种脱节有隔离和孤立的风险,并促使(这些学生)与感知到的标准达到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们最终会喝上比以往更多的酒。
当喝酒多的人比那些拿着一本书安静地坐在家里的学生更为显眼时,这些错觉就加强了:除了我以外每个人都能融入这种文化。
酗酒与冒牌综合征有什么关系呢?
共同点是,它们都创造出了扭曲的错误现实,而这种(错误的)现实在人们真正的情感被压抑之后还会持续。
再反思一下我自己最近的这次经历,我相信自己在那一屋子的作家当中绝不是唯一与自我怀疑做斗争的人。
问题是,因为我们都害怕被当成骗子,所以我们的疑虑从未表达出来。这暗示了与冒牌综合征斗争的一种直接但可怕的
行动方案:如果我们冒着受伤的风险并偶然地拿掉我们的面具,那么我们全部都带着面具的扭曲观念就不攻自破了。
处于一个表达自信十分重要的文化之中时,我们也许就忘记自己也是会偶尔质疑自己能力,并与自己的不完善做斗争的现实人们了吧。
鼓起勇气吧,高成就的自我怀疑者:你并非只身一人。
Reference:
Prentice, D. A. & Miller, D. T. (1993), Pluralistic ignorance and alcohol use on campus: Some consequences of misperceiving the social nor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 243–256.
原文标题:Feeling Like a Fraud?
原文来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happy-trails/201511/feeling-fraud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