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题主,您好,特别理解您在现在即将高考的情况下,面临的心理困扰。高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源,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都会感到焦虑和自我怀疑。但请记得,这并不代表真正的价值。让我们一步一步来看看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1. 关于成绩:量变会引起质变

试着用"微目标法"开启复习:比如每天先专注学习15分钟,进入状态后再延长时间。把厚厚的课本拆解成手掌大的知识点卡片,每掌握一张就给自己一个√。

创造"错题博物馆":把错题变成故事,给每道题起个搞笑的名字,用彩色笔画出解题地图。这能帮助知识更生动地留存。

寻找"最佳学习时段":记录一周内不同时间段的学习效率,找到的黄金时间窗,重点突破薄弱科目。


2. 人际交往方面尝试从微小互动开始

尝试"每日一句"计划:每天选择一个同学,用真诚的具体赞美开启对话("上次讲解数学题的方式特别清晰")。

组织"碎片时间联盟":课间发起5分钟单词接龙或趣味知识问答,把零散时间变成轻松社交场。

准备三个"万能话题库":最新电影/食堂菜品/校园趣事,像准备错题本一样积累聊天素材。


3. 决策训练:建立选择坐标系

画决策树:把犹豫的事情分解成枝干,给每个选项打分(1-10分),用不同颜色标记情感分和理性分。

设置"选择实验周":用七天尝试小决定的不同处理方式,记录每种选择带来的感受变化。

制作"未来可能性拼贴":收集专业/职业相关的图片文字,不评判地拼贴出来,让潜意识帮发现倾向。


4. 重构自我认知:发现隐藏的自我价值。

进行"成就考古":列出从小到大所有让感到骄傲的事情,哪怕是学会骑自行车或安慰过朋友。

创建"优势放大镜":请三位熟悉的人用三个词形容的优点,把这些词做成手机壁纸。

实践"能力迁移":把打游戏时的策略思维、追剧时的共情能力等"非学业技能"转化到学习中。


请记住:人生不是冲刺跑而是接力赛,高考只是其中一棒。那些看似"没用"的时刻,往往在日后会成为独特的成长养分。就像竹子用四年时间扎根,第五年才破土疯长,此刻的积累终将以某种形式绽放。


如果感到难以承受,不妨把烦恼写进"情绪漂流瓶"——可以是匿名树洞,或是给自己写一封未来信件。不需要立即解决所有问题,就像夜航的船不需要看清整片海洋,只要确保下一盏航标灯的方向正确。


您如果有比较多焦虑无法自行调节,也可以找一位咨询师聊一聊,可以通过正念减压等方式,帮助您迅速调整状态,投入最后的备考中。


我是壹心理咨询师王黎,希望以上分享能够帮助到您,壹心理和我爱着您!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