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您好:
听到您这些年经历了这么多坎坷,还能一直努力地让自己变好,真的很不容易,你已经很厉害了,让我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
工作十几年,一直有理想有追求,还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
为了维持重组家庭的和睦,压抑自己的滋味肯定很难受,能坚持到现在,也特别不易。
那接下来,容我们一起捋一捋您的心情:
当您描述接手党建工作时的复杂心理时,我感受到某种宿命般的重现——这也许是您童年应对模式的职场复刻。那个接下「没人要的工作」的职场人,与当年在重组家庭中努力维持平衡的小女孩,本质上或许都在进行同一场生存实验:「通过超额付出来换取存在合法性。」
您提到的「成绩一击即碎」恐惧,或许是早期依恋创伤造就的「情感不连续性」认知。当继母的冷漠内化为内在批判者,每个成就都变成向「内在否定者」证明的牺牲品,这种永无止境的证明游戏自然带来了一些耗竭感。
🌸那些值得您注意的成长印记:👣
- 您已实现认知觉醒:能清晰识别「父亲平衡家庭」的代价
- 建立心理边界:开始拒绝不合理要求并与父亲沟通
- 保持心理弹性:在持续创伤暴露中坚持自我疗愈
🌿您展现的生存智慧令人动容——在持续的情感剥夺中,您发展出的敏锐洞察力与自省能力,恰是破茧重生的珍贵资源。那些刺痛的瞬间,实则是新旧自我交替时的认知摩擦。
当您能觉察到「讨厌别人却逼自己接受」背后的自我保护机制时,改变的能量已在涌动。
💡 生活中的琐碎和难过有时就像灰尘,不知不觉就会积累起来。接纳它,再给它说一声我看到你了,您已经学会关注自己内心的秩序,并正在有空的时间里清理那些“灰尘”,放弃别人的目光,再从真实的世界里慢慢愈合。
世界只有一个您,请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