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控制,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18个回答  ·  3人关注

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曲慧东,一个喜欢用意象说话的心理咨询师。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留意到自己在陈述问题的过程中,用了数个绝对化的词汇:非常、绝对、一直、最……当这些词汇不断出现的时候,确实会给人一种被逼到绝境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感到窒息、不自由。在问题中题主不仅是想逃离禁锢的环境,好像还想远离施加强迫的异性,然而,总是“不得不”做了,感觉不舒服了,才发现“中招”了,无力摆脱的境遇让你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了。


你会为了适应环境,给自己施加压力改变自己,最后都不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漩涡之中,意识到把自己搞丢了确实很痛苦,不过也是因为感受到了痛苦才有了跳出困境找回自己的意识。


有了意识,自然就需要行动,不过你说现在的你还不知道能去哪里,也就是说暂时还无法离开让你感觉受困的环境。如果一直让自己陷在无力、无助的境地中,确实很难拔腿走出来。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尽量减少绝对化词汇的使用。当你可以用大部分、多数、经常来描述那些困境时,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有些时候我们确实是受外力控制无力挣扎的,有些时候其实是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困住了。


应对自己想法的控制可以用这样一个句式转换。比如,当你在说自己“不得不”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老师之时,可以试着把“不得不”换成“我选择,是因为我……”。这样的变换是在帮助你看到自己的内在需求。我们之所以会做出选择并不是总要去满足别人的,哪怕1%是因为自己的需要,能不能珍视这1%呢?这样一点一滴收集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搞丢了自己。


通常,外倾者依靠与现实世界互动获取能量,而内倾者依靠独处获取能量 。但这并不是说一个内倾的人就没有外倾的部分了。人是本自具足的,是完整的,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擅长的部分,也可以发展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虽然是在被迫的情境下你努力使用不擅长的态度成了并不熟悉的自己,但那个你依然是你!都是有力量的你!帮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可能要比摒弃掉某一部分更好些。如果一个人做的很辛苦,求助专业系统的心理咨询也是一条路径。


祝好!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