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洁星

咨询达人/咨询达人/互动达人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素心,冥想曾经帮助我从很深的抑郁表现中走出来,我坚持冥想差不多4年时间,正在成为冥想教练的路上,也非常愿意向更多的人普及。


❤《冥想正念指南》❤


网飞原创剧《冥想正念指南》是网飞 和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合作开发的正念冥想视频,一共八集,一集时长约20分钟左右。


每一集都会向大家科普冥想背后的好处和科学,展示一种经典的「正念小技巧」,有助于练习冥想,专注于压力、睡眠和放手等主题,并且在每一集的最后都以指导冥想结束。


安迪·普迪科姆曾是一名佛教僧侣,也是广受全球喜爱的「Headspace」冥想应用的联合创始人,曾经教过比尔·盖茨正念冥想。他也非常重视正念冥想方法的讲解及用户习惯的养成。


❤冥想是什么❤


冥想是不是伪科学呢?


冥想虽然根植于佛教,但现代正念冥想是有科学根据的。卡巴金将现代正念定义为:刻意的关注、没有评判、关注当下,这是一个关于什么是练习、该如何练习的描述。简单来说,正念冥想让你将注意力只集中在此刻,将心带回身体,回归当下。


正念包括:注意力的调节;态度,开放的态度、非评判的态度、接纳的态度,两部分一起协作。


心理学家通过量表、心理测量以及观察大脑的变化,发现正念对我们的改善是:


第一,它增强了我们的心理灵活性。

第二,改善注意力。

第三,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改善情绪管理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冥想不是伪科学❤


为什么冥想不是伪科学?


科学是针对自然世界提出解释,接着运用实验、观察,及富有创意与多样化的其他方法和策略检定那些假设。


而伪科学是指缺乏足够支撑证据与可信度的主张。


伪科学的一大特点是难以被实验等方法验证。但科学研究表明,冥想会影响大脑结构,从而也验证了大脑神经可塑性。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实验。


威斯康辛大学的Richard Davidson教授以情感和大脑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他热衷于研究藏传佛教的冥想方式。Richard Davidson的研究团队招募了8名有15-40年冥想经验的僧侣和10名非冥想的健康成年人参加这项研究,采集了冥想期大脑皮层256个通道的脑电信号。他们将可以测试脑电的设备让实验者戴上,整体过程有数据监控,实验过程严谨。


结果表明,有长期冥想经验的僧侣相比于非冥想的人,在冥想期间能够诱发出更高的Gamma振荡和相位同步。以往的研究表明,相位同步(尤其是高频Gamma振荡的相位同步)与心理认知过程中的注意力,工作记忆,学习或有意识的感知相关。


而研究也表明,经过4天的正念冥想练习后,在疼痛刺激时进行冥想可将疼痛不适感降低57%,疼痛强度等级降低40%。


这些实验都可以说明,正念冥想非伪科学。


❤冥想对大脑的改变❤


在视频中提到,冥想本质上是一种技能,一种训练我们大脑的方式。


它如何起作用呢?科学家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冥想状态下的神经机制。


冥想时,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显然不如平时活跃。一个从未尝试过冥想的人,初次20分钟冥想大脑中的β波(β波是人的四种基本脑波之一,高级冥想者会产生另外三种脑波)会持续减弱,而β波强度间接指示大脑的信息处理量。


在冥想时,额叶几乎是完全静默,顶叶的活动状态变慢,丘脑中输入信息流的速度减慢,网状结构发出唤起信号的频率消弱。这样看来,大脑整体都进入了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随着冥想的持续,大脑海马体和额叶区域的灰质数量增多,应激皮质醇降低,杏仁核缩小,顶叶和后扣带皮层增厚,它们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更持久的情绪稳定状态,以及更高的专注力。


所以,随着正念冥想的不断开展,我们的大脑也变得更加具有可塑性。


还等什么,赶快练起来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世界和我爱着你~❤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