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照进来

Lv0  小虾米

咨询达人/优质答主

这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它会触动很多咨询师和来访者,无论是曾经“说过谎”的还是“听过谎话”的,可能都有种“我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冲动。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心理咨询工作的目的不是去侦查真相,而是陪伴来访者去探索和理解ta自己。

 

当然,我非常理解题主的困惑——试图去揣测一下:当我们觉得来访可能是在“说谎”时,会纠结:我该不该相信ta?我该如何回应?基于“谎话”做咨询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有意义吗?

 

每当我们产生这些困惑和怀疑时,我们的工作往往就脱离了情绪情感,而转向大脑的理智层面试图去【求真】。这个时候,我们离来访者就越来越远了。

 

而如果我们从【探索和理解来访者】这个角度出发,“说谎话”的性质就没那么严重了,相反它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提示,成为咨询工作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例如,我们可能会很好奇:来访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说谎”呢?Ta是下意识地在“说谎”,还是精心编织了这些“谎言”?“说谎”的行为与Ta过去的哪些经历有关?Ta想通过这些“谎话”传递哪些情感,又在表达什么需求?

 

当我们这样试图去理解来访者时,我们就跟Ta站在了一起——请相信,来访能够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当Ta感受到你对Ta很有兴趣,而不是坐在对面等着评判Ta时,就更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举个例子,一位来访者,经常喜欢在咨询室里谈论她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或者聚餐的事情。她的这些朋友们都是身家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不是老板就是公司高管,而这位来访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全职主妇。随着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越来越久,咨询师发现那些关于朋友的描述里常常有些不一致的内容。于是,咨询师开始思考来访的这些【朋友】是否真实存在?或者她是否夸大了朋友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咨询师此时可以怎么做呢?

 

Ta当然可以通过来访叙述中那些不符合一致性、合理性的点来推测哪些内容不真实;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提问让来访主动“露出破绽”;不过,Ta也可以把这些由“谎言”引起的怀疑和焦虑暂放一边,仍然保持好奇:

 

我经常听你谈到你的朋友们。他们都很有钱,社会地位也很高。身边有这样一群朋友,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通过这样保持好奇的态度和提问方式,咨询师打开了探索的通道,后来慢慢了解到,原来来访者对自己“全职主妇”的角色一直都不认可,缺乏价值感,也很自卑。而每当她结交了比自己有钱,或者拥有职业身份的朋友时,就会产生一种【我很了不起】的感觉,这种感觉被她拿来抵御自己一直存在的自卑感。

 

来访在咨询室里重复了这样的行为,她通过不断谈论自己那些很【厉害】的朋友,向咨询师表达【我是很了不起的】,并试图借此获得咨询师的认同。

 

当我们理解了这些情结和需求后,来访是否真的在朋友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上“造假”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知道,无论说谎与否,她的深层动力是一样的:努力向他人呈现【我很了不起】,试图获得认可,并以此抵抗自己的自卑感。

 

当然,上面的举例只是展示了一种方法,咨询师可以有很多其它的回应方式,例如温和的面质也可以推进咨询。但不论采取何种回应与处理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来访者,而不是去发掘Ta到底说没说谎。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