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summer糖糖,认真看完了你的提问描述,从你的故事中,能够感受到你一直以来为你的家庭付出的心血。
在你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家里的各种琐碎,各种矛盾而出力解决,一直以来,家人们在各种矛盾问题的解决上,让你感到特别的担忧,你一次又一次的为他们解围,一次又一次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甚至,你始终还要照顾他们的感受,可是你自己那时也是一个孩子,你感觉这种内耗一直在满满消磨着自己,满满一点点蚕食着你的精力。
在这种严重的内耗与影响下,你的很多人生计划都被打乱,这让你感到很痛苦。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却感到矛盾与纠结,明明感觉家庭关系挺好的,但是又为什么感觉它烂透了,想要逃离它,这种内心的矛盾也在不断的影响自己,让自己的整体状态越来越差。
对于你的情绪和感受,我想通过以下方面来给你一些启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固有的角色定位,习惯的关系模式】
在心理学上,我们看待人际关系模式,往往可以发现一些相似的规律,很多时候,我们在不同的关系中,却始终扮演着同样的角色。
比如“施与者”与“受与者”这段关系模式中,“施与者”总会在不断一段关系中表现出极其热心,喜欢帮助他人,喜欢为他人着想,喜欢将他人的利益至于自己之上。
而“受与者”在各种关系状态中,就容易表现出喜欢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关注,喜欢表现得更加弱势(弱小可以激发人内在的同情心)等等。
如果习惯这两种人际关系模式互动的两类人在一起,就刚好形成互补,在长期的关系互动中,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互动模式。
但是由于“施与者”长期保持输出的状态,就会有严重的内耗感,而“受与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得满足,同时也可能变本加厉的进行索取。当然,“受与者”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积累较多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也许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表达。
通过你的提问信息,可以推断这可能是你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子。当然关系模式并不是只存在一种,至少在你描述的故事中,这种模式的影响因素是很大的。
【我们要看到固定关系模式背后的“隐形利益”】
那么,我们一定很好奇,既然“施与者”会不断的输出导致内耗严重,“受与者”也可能会不断积累内疚感,这种不可持续,对双方似乎都有着不利影响的关系模式,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呢?
这可能就是还有我们并未察觉到的“隐形利益”。
所谓“隐形利益”是指关系双方在这段关系中收获的内在满足,这种满足是深藏在潜意识中的。
比如,“施与者”可能想要获得他人更多的认可,想要有更多的自我成就感,或者存在一些固定认知模式,比如“我必须要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我必须要更加优秀,才配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等等。
于是“施与者”就会不断让自己内耗付出,表面上消耗了大量精力,但似乎精神上收获了自我满足。不过,这种收获其实也是风险巨大的,因为自己始终处于“入不敷出”的地步,最终可能会压垮自己。
【觉察自己的关系模式,找准自己长期角色背后的“隐形利益”,让自己摆脱枷锁,回归真实的自我】
你在提问中说过:“可能我真的累了,我好多事情不想去管算是自私吗?而且好多事情她们真的弄不好我也不放心”,你感觉如果自己放下他们不管就会产生自私感,而且自己也不放心。
这是两个方面的感受,首先我们每个人就应该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而不需要在心理层面谁对谁负责。
这可能我们平常所说的“父母对孩子负责,老师对学生负责不一样”,我们说“父母对孩子”,那其实是抚养教育的职责,但并不是要进行全方位的管控,甚至小到一丁点的事情都会去干涉,这其实也已经侵入了孩子的私人空间,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边界。
此外,你感觉自己“不放心”,一方面你感觉自己严重内耗,一方面又感到不放心,这种不放心的感受会给你带来什么呢?
如果自己任由家人去做,会带来什么可怕的结果吗?
试着让自己去想象,去感受一下。也许你会发现,这种“不放心”的感受就像一把加在身上的枷锁,将自己困住,真正困住自己的可能不是家庭成员,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感受。
希望你能在以上回复中有一些启发,在觉察和行动中逐渐探寻到真实的自我,祝你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