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寻梅

Lv6  倾听海豚

心探教练/精华答主/认证作家
你好呀~

感谢提问,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我本人也是网易云的忠实用户,音乐也曾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治愈我,温暖我。

最近有不少网友质疑或反讽网易云音乐的“云村”功能里,有部分网友的留言很消极,甚至有卖惨的可能。

典型的留言风格诸如引用太宰治《人间失格》的名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或者类似“有人夸我温柔,我常常苦笑,温柔吗?半条命换的”。

还有“我经常开朗的安慰别人,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谁来安慰我呢?或许我不需要别人的安慰,人世间挺好,下次不来了”。

类似这种风格的留言,会在深情之中,留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而这种情绪积攒的多了,可能就会给人一种抑郁或压抑的感觉了。

久而久之人们就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网抑云”。

那么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1,“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实验表明只有小部分人能够保持独立性,不被从众,因此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在网易云这样的音乐平台上举例:文艺青年对伤感的音乐评论往往会得到大多数人的点赞和共鸣,这就奠定了一个受欢迎的文字风格的”模板“,即使是欢快或中性的歌曲,伤感的评论也完全适用。

因此 想要自己的评论至少不被忽视,又不至于在文采泛滥的评论区里被凸显出来,从众就是最简单的办法。

2,悲伤和怀念是一些最容易触发深度共鸣的情绪,因此从概率上讲,流露悲伤情感的评论本来就会得到稍微更多的回复和互动。

不得不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比较大,心理上的消极情绪和压力也就更多。

相比于父母或伴侣,有时面对互不相干的陌生人,负面的情绪表达起来少了很多顾虑,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经历的原因。

3,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但可能不会时刻估计到其他人的感受,这与“责任分散效应”有关。

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往往是觉得不需要负责任的。

我觉得丧文化的出现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也不是说就代表着人们真的很丧很堕落了,这种丧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待压力的态度,它并非一无是处。

在网易云写抑郁相关文字的非抑郁症的人,也很有可能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这种情绪的表达经由太多人的传达变得很有影响力。

希望那些“无病呻吟”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话对其他人的负面影响,从而克制,进而把“网抑云”变成“网愈云”。

希望讨厌”网抑云“的人多带一些包容心和理解,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表达。

放缓自己打字的速度,因为其实有些时候你攻击”跟风无病呻吟者“的评论内容也会大概率中伤那些脆弱无助的抑郁症患者。

仅供参考。

祝好~

部分资料来源——https://www.zhihu.com/answer/1376867491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