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3
小海星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我尝试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下我的理解,如有不当请各位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自体心理学”顾名思义讲的就是“自体”(真是一句废话)。
“自体”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好的“自体”是“内聚性核心自体”。
⭕️不够好的“自体”包括“缺陷的自体”、“虚弱的自体”。
“自体”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精神力量/灵魂。没有一个稳定的、连续感的自体,人就会像浮萍一样漂浮不定。
那么“自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怎么确立起来的呢?凭空生出来的么?(又不是孙猴子)
这时候就引到了“客体”的概念,狭义的“客体”就是指“他人“啦。
但是自体心理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把“自体”和“客体”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所以自体心理学的开山鼻祖科胡特发明了一个词【自体客体】。
问题来了“自体客体”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它不是“自体”也不是“客体”,而是和自体紧密联系的一个“内在客体表象” 这个“客体表象”是经外部客体内化了的内部客体。“自体客体”像一个“外挂”、可以理解成像一个“精神的奶瓶”:在身体之外供给自己营养。这个“自体客体”执行了营养的功能、被称为“心理氧气”,是人普遍需要的。
自体心理学主要讲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讲了三种“自体客体移情”即:镜映移情、理想化移情、孪生移情。
以下内容是抄书:
“自体心理学认为人终身都是深深的互相依赖,心理人(psychological
man )无法在情绪真空环境内存活(Kohut ,1977;),正如生理人(physiological man)仅能在包含合适的营养物质、氧气、温度等支持性物理环境中存活,心理人的存活需要回应性和支持性的心理环境。“自体客体体验”被称为“心理氧气”,没有它,自体不能存活。
以下列举两种基本的自体客体需要(第三种孪生先省略了:
1、镜映需要(mirroring need):需要感受到被承认、被接受、被认可、有价值,尤其是当向重要他人展示自身某些重要方面的时候。
2、理想化需要(idealizing need):需要体验到自己是受钦佩和受尊重他人的一部分并受其保护;需要有机会被接受并融入稳定的、平静的、有力量的、智慧的、有保护性的他人,这个人被体验为拥有主体所缺乏的特质。
( 《自体心理学导论》 Peter A.Lessem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