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解读:从安陵容对甄嬛的怨恨,看受助者恶意
作者:丹朱AI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鲤鱼的银河(ID:DanZhu_N)
安陵容是电视剧里塑造得很成功的女反派,让人既恨又不忍心,总是能从她身上看到自己。
写一写安陵容对甄嬛的感情。
安陵容和甄嬛见最后一面时,对甄嬛说:
我最怨恨的人,还是你。
甄嬛觉得莫名其妙。也难怪甄嬛无法理解,其他人害人的动机,不说善不善良,至少符合逻辑:
皇后:谁妨碍我成为独一无二的太后,我害谁。华妃:谁和我争宠,我害谁。齐妃:皇后让我害谁,我害谁。叶澜依:谁害果郡王,我害谁。安陵容:甄嬛对我好,我害甄嬛。
唯独安陵容的思路如此清奇,为什么呢?
曾经,我也以为你是真心待我好。后来我知道了,你对我好,对我处处照顾,施以援手,不过是施舍冷饭而已,你要我代替沈眉庄去争宠,好巩固你在宫中的地位。
这段话说出了安陵容最恨甄嬛的两个理由:
第一,你在施舍我。
第二,你对我的爱不纯粹。
先说第一点,安陵容恨甄嬛施舍自己。
有个现象,叫“受助者恶意”,指的是当我们帮助别人时,不一定能获得感激,也可能获得仇恨。升米恩斗米仇、好人没好报,说的都是这个现象。
当一个人获得帮助时,内心可能同时有两种感受,一种是感激,一种是自卑。
安陵容初见甄嬛时,正被夏冬春欺负,无地自容。甄嬛替她解围,与她姐妹相称,赞美她的容貌,送她耳环做见面礼,还给她插上一朵秋海棠,无意中帮她选秀成功。甄嬛给她的,是她久违的保护、尊重与认可,所以她对甄嬛感激涕零,十分倾慕。
这份感激中,也有自卑。
接受帮助,意味着承认自己在被帮助的领域,能力不如别人。拥有健康自恋的人,可以坦然承认:在这个领域我不如你,但这不意味着我整个人不好,我还有很多其他优点。
而自恋不够健康,或者说自卑的人,比如安陵容,内心感受是:甄嬛有家世、美貌、才学和恩宠,我什么都不如她,要依靠她才能被皇帝多看一眼,我是多么弱小、无能和卑微啊。
在安陵容的家中,弱小意味着被抛弃。母亲为了给父亲捐官,做刺绣熬瞎了眼,非但没能得到父亲的感恩与爱护,反而被嫌弃、被欺压。安陵容最深的噩梦,是重复母亲的命运。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不能弱小,不然就会被忽视、被虐待、被抛弃,甚至活不下去。她会调香、唱歌、冰嬉,这些技能,都是她为了让自己不被抛弃而努力学会的。
安陵容痛恨自己的弱小。当她和甄嬛关系还不错时,她的恨体现为自怨自艾:原是我不配。当她对甄嬛失望时,这种恨就会指向甄嬛:是你让我感觉自卑,低人一等,所以我恨你。
甄母进宫时,安陵容送了甄母礼物,说:“如今也终于轮到我赏她们东西了。”“终于”两个字,可以看出安陵容因为接受甄家的帮助,自卑了多久。而“赏”这个字,有种扬眉吐气的报复快感。
但是,甄嬛拥有的东西比安陵容多得多,安陵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给甄嬛带来同等的帮助。如果大恩无法回报,为了摆脱低人一等的感觉,那就只能否认大恩,甚至让恩人消失。
情商高的人,在帮了别人大忙之后,也会找机会请别人帮自己一些小忙,让两个人的心理地位重新回归平等,避免大恩如大仇的后果。
再说第二点,安陵容恨甄嬛的爱不纯粹。
安陵容恨的人很多。她恨父亲冷酷无情,不爱母亲也不爱她,让她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家中,总是不安。她恨母亲软弱,无法保护好她。她恨皇后无情地利用她,压榨她,也恨皇帝把她当宠物,从来没有尊重过她。她恨命运,让她一直过得这么辛苦。
一个人越是没有获得过爱,越是容易把一段还不错的关系理想化。甄嬛给安陵容的保护和帮助,是其他人不曾给过的,于是安陵容对甄嬛的期待越来越高,将甄嬛当成了理想父母与理想伴侣,期待甄嬛最爱她,无条件爱她,把命运亏欠她的一切补偿给她。
甄嬛想和安陵容在宫中互相扶持,有姐妹情,也有利益交换,这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但安陵容的成熟稳重只是表象,她心中依然充满了孩子的愿望,想要得到小时候未曾得到的纯粹的爱。她们的心理年龄不在一个阶段,所以注定鸡同鸭讲,无法沟通。
甄嬛给安陵容的友善有8分,但安陵容内心的空洞有100分,她为没有得到的92分恨甄嬛:为什么你让我看到了希望,却不再多给我一点,彻底拯救我?我已经感受过温暖,还怎么忍耐寒冷?
当一个人被恋人恨的时候,一种可能是TA很渣,另一种可能是,TA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好到被恋人寄托了对理想父母的期待。但是一个现实中的人永远无法比得上想象中的理想父母,恋人如果无法接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会粉转黑,像安陵容一样。
为了报复甄嬛,安陵容做了很不理性的事,比如害沈眉庄,就连宝鹃都能看出没有任何好处。她想对甄嬛说:“你把我最想要的爱给了别人,如果不能让你爱我,至少要让你恨我,永远不会忘记我。”
其实,即使甄嬛给了安陵容纯粹的爱,安陵容也不敢相信,大概率会设置各种障碍考验甄嬛,证明“原是我不配”。
当你帮助了一个人,给TA的东西确实是TA想要的,却收获怨恨时,不用自我怀疑。对方会感激还是怨恨,都和TA的人格有关,而TA的人格在成年之前已经基本稳定,是你无法改变的。
作者简介:丹朱AI,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鲤鱼的银河(ID:DanZhu_N),主要发心理学相关内容~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