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自伤的人,他们不痛吗?
作者:侯吉亮
来源:微信公众号:侯吉亮(ID:psychotherapist-hou)
在医院,我经常看到手腕有很多刀痕的住院患者,他们用刀划破手腕,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但并无自杀意图。这种行为有个专业术语,叫做“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简称NSSI)。
在日常来访中,青少年的自伤行为也很常见。例如,一位母亲会告诉我:“侯老师,怎么办,孩子告诉我,她又有强烈的冲动,想要用美工刀划伤自己。”
这些自我伤害行为常常让家长感到困惑:“孩子为什么会做这种事?他们难道不疼吗?”
另一边,自伤的成年人或青少年往往并不觉得这是痛苦,他们可能会说:“当看到血流出来的时候,我很舒服。”或者:“自伤的时候,我感觉我是存在的。”
这些话往往让没有自伤经历的人难以理解。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自伤呢?家长如何提供帮助?心理咨询又是如何解决自伤问题的?
01
每一次自伤都是有原因的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包括自伤。
自伤不痛吗?痛。但是更严重的,是内心的痛。
1. 释放心中的情绪
当一个人无法有效表达或处理情绪时,就会选择通过自伤来排解内心的压抑、愤怒、沮丧和绝望。此时,感受到的痛苦难以用语言表达,而身体的疼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感觉情绪得到释放。
用身体疼痛来表达情绪,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当我们做错了一件事的时候,成语“捶胸顿足”就是用来表达情绪的。
青少年在经历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以及家庭矛盾时,往往缺乏适当的情绪表达渠道。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无法被理解,甚至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自伤成为他们宣泄情绪的一种手段,因为身体的疼痛让他们感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感——他们至少可以决定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体。
2. 感受自己的存在
有些来访感到情感麻木或存在感缺失,他们希望通过身体的疼痛重新“找回”自己。这种疼痛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存在,确认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这种需求在他们感到孤独或被疏离时尤其强烈。
有些青少年常常处于孤立的状态,可能是因为家庭关系的疏远,或者在学校中没有亲密的朋友。孤独感和缺乏存在感会导致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甚至质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通过自伤,他们可以在瞬间感受到一种存在的确认,尽管这种方式是痛苦的,但对他们来说却是真实的。
3. 自我惩罚和厌弃
有些来访的自尊心很低,甚至讨厌自己。在经历失败或受到批评后,他们可能会通过自伤来惩罚自己,把这种挫败感和痛苦转向自我。
他们内心可能会觉得:“我不够好,我应该受到惩罚。”这种自我惩罚的行为源于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很多时候他们会不断内化外界对他们的负面评价,进而加剧对自己的厌恶。
在这些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曾经历过来自家庭或学校的严厉批评,使他们对自己充满否定。他们会将自己的一切不如意视为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因此通过自伤来“赎罪”。
4. 寻求他人的关注
自伤行为有时也是青少年寻求关注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行为让周围的人意识到他们内心的困境。
这并不是任性,而是因为他们感到无助和绝望,不知道如何正确寻求理解和帮助。很多青少年在自伤后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被人发现、被人关心。
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伤是一种无声的呼救信号。当他们的情绪被忽视,当他们的声音得不到回应时,他们会用自伤的方式来吸引关注。
02
面对自伤,父母如何应对
上面总结了青少年自伤的常见原因。如果要做一个总结,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青少年不知道还有其他方式能够表达内心的痛苦和需求。当不知道其他更适合的方法时,自伤就成了一种不得已的手段。
此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 理解与共情
首先,父母应该尝试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痛苦,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或责备。
表现出对孩子的共情和理解,表达愿意聆听和陪伴的态度,这种温暖的回应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从而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青少年的自伤行为通常不是为了引起麻烦,而是因为他们在寻求一种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在面对孩子的自伤行为时,父母应避免说出诸如“你怎么这么傻”“你这样做只会让我们更烦恼”之类的话语。可以尝试说:“我知道你一定很痛苦,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这种理解和共情的表达,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的。
2. 提供稳定的支持
很多孩子之所以选择自伤,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可靠的支持系统。父母可以通过稳定和耐心的表现,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例如,每天进行简短的沟通,陪伴孩子度过情绪低谷,以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支持。青少年需要知道,无论他们多么脆弱,父母都会始终站在他们这一边。
支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安慰,也包括实际行动的支持。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规划他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找到健康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
最重要的,父母还应保持耐心,因为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发生,孩子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放弃自伤的行为。
3. 了解心理知识
自伤行为并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家长可以多学习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尤其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困境,避免因为不了解而误解甚至责备孩子。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家长的理解力,还可以使他们更加理性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家长可以参加一些心理健康讲座,阅读相关书籍,或者向专业心理咨询师请教,了解如何与青少年建立更好的沟通方式。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家长成为孩子情绪的支持者,而不是一个只会批评和质疑的人。只有在家长具备了相关的心理知识后,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情绪依靠。
03
心理咨询如何提供帮助
有些家长会问我,作为心理咨询师,你如何帮助孩子减少自伤行为呢?
1. 学习情绪调节
就像上面我们看到的,自伤行为的本质是一种情绪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来访者学会识别并表达情绪。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或辩证行为疗法(DBT),咨询师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会更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并教会他们情绪管理技巧,以替代自伤行为。
新书推荐:王纯老师主编的
非自杀行自伤行为辩证行为疗法(DBT)
情绪调节不仅仅是控制愤怒或悲伤,还包括识别情绪的来源,以及学会接受和处理这些情绪。咨询师会帮助青少年理解他们的情绪是正常的反应,教会他们如何通过正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通过深呼吸、冥想、运动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在情绪高涨时保持冷静。
2. 培养自我接纳
青少年是非常重视自我形象的阶段,自伤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低自尊和自我批评。咨询师会帮助青少年逐步培养自我接纳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理解自己的不足,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对自己的厌恶感,从而降低自伤的冲动。
很多青少年之所以自伤,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而咨询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他们重建自我价值。
3. 家庭治疗
给青少年做心理咨询,不可能离开父母的支持。我常对父母说:“我每周陪你孩子最多1小时,你们几乎是7X24小时陪孩子。你说谁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自伤行为往往涉及到家庭关系的问题,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家庭治疗是必要的。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改善家庭沟通方式,建立更加支持和理解的家庭环境,避免孩子再次陷入孤独和无助。
家庭治疗的目标是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家长在治疗过程中会学习到如何更好地回应孩子的情绪,而孩子也会意识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04
摆脱自伤的痛苦
无法理解自我伤害行为的家长其实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那样的情绪折磨。但正因为这种幸运,家长更需要努力去理解孩子的痛苦。
理解和帮助需要时间,但每一步的努力都可能让青少年离摆脱痛苦更近一步。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面对困难,建立起一个更加支持和理解的家庭环境,是帮助孩子走出自伤阴霾的关键。通过耐心的陪伴和科学的帮助,我们可以让这些青少年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并找到面对生活挑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