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如何用正面管教帮助孩子找出不良行为的真正目的?
孩子们总是天真且无畏,不良行为的发生,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需求。
大多数时候他们只知道自己需要“一颗糖”“继续玩耍的时间”“报复老师,惹同学生气”“不要有人理我”……
而不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目的是“注意我”“我要权力”“这不公平”“鼓励我”……
当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我们可以利用“目的揭示法”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
Q:为什么目的揭示法由老师、心理辅导员或受过训练的父母教育工作者来进行?
A:在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客观而友善,要让平常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客观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目的揭示法可能对他们没有用处。
Q:在学习使用这个方法时,需要的条件是?
A:(1)最好和孩子单独进行;
(2)要在双方心情平静的时候进行;
(3)客观而友善。
01
不知道目的?那就“问”
当孩子不良行为出现,而你又没办法判断孩子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引导性提问进行判断。
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再具体说出孩子的行为:
Eg:老师:“葳葳,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吗?你现在应该是坐在自己座位上的。”
孩子通常会回答:“不知道。”从有意识的角度来说,他们确实不知道,目的揭示法会帮助他们理解发生了什么事。即使他们给出了原因,那也不是真正的原因。
-如果孩子给出了一个理由:
老师可以说:“我有一些其他想法,你可不可以让我猜一猜你为什么在教室走动,你可以告诉我猜的对不对。”
-如果孩子回答“不知道”:
你也可以向上方那样问她可否让你来猜。
02
“会不会是……”句式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德雷克斯“会不会是……”句式来进行孩子目的的猜测,这种句式没有给孩子贴标签,没有给行为下定义,孩子在和善的氛围中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连接的增强有助于孩子吐露心声。
寻求过度关注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要得到我的关注,并且让我为你忙活?”
寻求权力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向我显示,你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
报复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你因为觉得受到了伤害,并且想要跟我或者别人扯平?”
自暴自弃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所以你根本试都不想试?”
03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猜对呢?
有两种反应会让你知道自己是否猜对了,以及孩子是否知道了自己的目的。
第一种——认同反应
这是指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笑,哪怕他同时回答“不对”。
如果孩子的回答是“不对”,也没有认同反应,就继续问下一个问题。然而,孩子们的认同反应(在说“不对”的同时微笑)会告诉你,你猜对了。
第二种——简单地回答“是”
一旦你得到一个认同反应或者肯定回答,就不需要再问下一个问题了。然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其他方式。
04
不同错误目的的回应方式
1. 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关注
我们可以说:
“嗯嗯,每个人都期望被关注。那你可以帮我为你想一些方法吗?而且同时也对其他人有帮助的方法?”
2. 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
我们可以说:
“你是对的,我们没有权力强迫你,那我们怎么样用双方都相互尊重的方法来行使各自的权力呢?”
“你希望我下次怎么回应你的想法?”
3. 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报复
我们可以这样说:
“对不起,我没想到是我伤害了你,你可以原谅我吗?”
“那种方式会伤害到你,我也表示很难过,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肯定也会很伤心的。”
“你愿意和我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吗?”
4. 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弃
我们可以这样说:
“嗯,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其实我有时也会有灰心的时候。不过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
“不如我们一起制定升级打怪计划吧!”